毛劍敏
摘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強多元的中西文化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文章從英語教學和文化的關系出發(fā),探討高職英語課程中如何采用相關的教學法和情境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跨文化交際意識。
關鍵詞:文化;交際;英語教學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各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加深,文化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傳承作用也越來越大,《大學英語課程指南》就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具備國際性視野和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語言知識,培養(yǎng)其聽、說、讀、寫等應用技能,更應注重鍛煉其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因此,更新教學觀念和改變教學手段迫在眉睫。
一、高職英語教學和文化的關系
首先,高職英語教學中引人中西文化是由語言的特性決定的。一直以來,文化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態(tài)度和行為,文化已經(jīng)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語言能力也成為文化適應性的一部分,語言展現(xiàn)的是文化,每一種語言都帶有相應文化的特質,兩者密不可分。語言的學習并不是單指語言本身,如果學生缺乏語言相關的文化知識,在多元的英語教育環(huán)境下,就無法運用語言進行有效的交際。文化和語言因素兩者交融,對外語教學大有裨益。
其次,英語教學中文化的導人適應了全球化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各地區(qū)的經(jīng)濟和社會交流更加緊密,英語在經(jīng)貿和政治交流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人才,高職英語教學也應該和就業(yè)緊密切合,不僅包括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譯,還要涉及崗位日常交際等應用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之外,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還設置了英美文化等分類課程供學生選擇。
再次,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入文化的內容符合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英語教學是高職教學的一部分,英語教學不僅是語法和詞匯的堆砌,也是知識、文化和技能的有機整體。文化與教學的融合可以為語言學習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英語文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圍繞特定的交際情境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表達、溝通等方式來完成任務。對于這部分內容,文章將分為兩類課程的教學設計進行探討:英國文化分類課程和大學英語課程。
英國文化屬于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分類課程,開設在第二學期的后半階段。本課程主要是介紹英國的經(jīng)濟、政治、法律、教育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的現(xiàn)狀,使學生對英國的文化和社會有初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文化的興趣和對語言的理解。在英國文化這門課程中,教師把這門課程的主線設計為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設計了國家歷史、經(jīng)濟體制、社會風俗、新聞媒體等八個教學內容。從盛大的歡迎儀式,了解英國的政治體制和皇室利益;從乘坐皇家馬車赴宴,剖析英國的社會風俗;從參觀當?shù)氐木瓢桑瑢W習英國的酒吧文化……這門傳統(tǒng)的英國文化課,不再是各自獨立的教學內容的集合,而是通過主席訪問英國這個具體事件將教學的各個內容穿插在一起,形成一個真實的情境。這就是把一個大任務分為多個子項目,子項目中又設計了真實的情境。該課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測評。
和英國文化課不同,大學英語課可以在單項訓練中突出文化主題,如在閱讀、翻譯、聽說中進行相關文化內容的滲透。自從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改革以后,翻譯題型重在測試學生把漢語所承載的信息用英語表達出來的能力,其中涉及到大量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中西兩種文化。學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漢語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才能用英語進行文字信息的轉換,才有可能翻譯出高質量的作品。翻譯理論家譚載喜曾說過:“對于譯者來說,沒有兩種文化的對比知識,就無從談起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與表達?!庇纱丝梢?,翻譯過程一定會受到兩種文化的制約。
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英語采用的《新理念交互英語教程》有著豐富的閱讀材料,這些材料中也包含了許多中西文化因素。如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兩篇課文,一篇是《中國的七夕節(jié)》,另外一篇是《西方的情人節(jié)》。兩個節(jié)日都有著相似的主題,卻具備了不同的內涵。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進行充分的準備,結合語言知識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在其中穿插詞匯、聽說、閱讀和翻譯教學。其次,由于文化是一個傳承的過程,處于不斷的發(fā)展之中,因此,文化教學不僅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探討的過程。比如在討論西方情人節(jié)的話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思考,對這兩種節(jié)日進行比較,結合相關的視頻和微課資料進行討論,如為什么西方節(jié)日更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通過這些討論,引導學生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加深對自身所處文化的理解。
三、教學活動的設計
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興趣不高,學習很被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豐富的教學活動形式。
首先,針對高職學生學習被動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采用傳統(tǒng)的教授講解法。講解法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結合相關文化的背景進行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課程2》第一單元“酒吧”,教師可以結合網(wǎng)上的微課和英語新聞,讓學生了解酒吧文化的起源、種類和飲食,從而熟悉它在英國社會中的作用。
其次,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角色扮演是學生用目的語對場景中的角色任務進行仿真性扮演?!缎乱曇按髮W英語課程2》第五單元有一篇課文《愛心樹》,探討的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在角色扮演的具體實施中,首先,學生要在課前了解文章大意,并結合自身情況解決“如何處理你和父母之間的關系”的問題。然后,精讀課文加深理解。最后,讓學生將課文改編為劇本,并進行表演。
此外,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文化學習,也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英國文化這門課程,在開學初,教師就設計了幾個固定的話題,涵蓋英國文化的幾個方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各自的興趣選擇話題,教師推薦相關的網(wǎng)站、書籍、電影、音樂等。之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期末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PPT匯報演講,演講的成績作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驅使下,熟練掌握英語,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是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求。語言是文化的產物,是文化的載體。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發(fā)覺文化視點,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