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摘要】伴隨著考古發(fā)掘項目的逐步推進,有效建立健全完整的技術整合機制,并且深度升級技術運維體系,已經成為考古界關注的焦點。其中,考古挖掘中地層剖面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應用地層剖面薄層標本揭取技術能在提升記錄數據精確程度的基礎上,完善考古最終效果。本文對考古發(fā)掘中地層研究的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集中闡釋了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應用方法和處理機制,以供參考。
【關鍵詞】考古發(fā)掘;地層剖面;薄層標本;揭取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K845 【文獻標識碼】A
地層剖面薄層標本揭取技術的應用,能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考古發(fā)掘工作效果,并且建立精確且完整的記錄,為后續(xù)考古項目研究以及展示提供較好的數據依據和新研究方法,提升操作的實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價值。
一、考古發(fā)掘中地層研究的意義
在考古發(fā)掘項目中,相關技術人員要對地層處理工作進行集中處理和管控,有效完善地質學管理水平的同時,確保地層分析和管控效果更加貼合實際,要積極整合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以保證分析數據的完整性。
借助對地層的研究,相關研究人員和考古人員就能對區(qū)域內人群的生活習慣、基本生活情況以及習俗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和預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區(qū)域內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態(tài),從而真正提高考古挖掘的價值,為后續(xù)對歷史的認知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數據支撐。值得一提的是,在地層處理的過程中,要借助相應技術完善觀察水平、記錄真實性和地層結構分析效率,有效對其中包含的信息展開深度分析和管控,確??脊胚z址工作的順利開展。
另外,在傳統(tǒng)的技術結構中,多數考古學者只能對地層實體進行分析,且這種工作僅僅局限在專業(yè)挖掘人員身上,人們若要對其有所認知,需要借助圖片或者是照片。為了有效投身處理效果和記錄的真實性,對地層剖面標本的處理工作逐漸成為了考古界關注的焦點,有效整合技術體系和運維管理標準,完善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運行效率,利用高分子樹脂對土壤進行固化處理,完善揭取后土層管控和整理機制,一定程度上還原土層標本,對于考古挖掘項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實現了技術結構和項目發(fā)展的目標。[1]
二、考古發(fā)掘中的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應用方法
在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判定具體的揭取范圍,從而提高整體技術應用水平,為后續(xù)操作提供保障。為了保證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應用效果,相關技術人員要對應用機制和環(huán)境予以判定,有效整合處理效率的同時,確保技術管控效果和應用方法更加具備實效性,一定程度上完善考古地層剖面分析水平,為后續(xù)數值處理提供保障。
(一)整理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要點
在判定揭取范圍的過程中,要對區(qū)域的實際地質條件進行分析,尤其是地表具體情況,在判定結束后就能判定基礎工具、基礎程序等要點。例如,北京琉璃河遺址中城墻夯土的剖面結構,面積為0.42平方米,主要應用的工具是小鏟子和刀類工具等,能夠有效保證揭取墻面的平整度和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整體操作效果。最重要的是,在揭取工作開展中不能對其中含有的遺物造成損害,尤其是一些較為陳舊的陶器或者是土器,要在保證內部結構不受損的情況下完成具體工作。
(二)刷涂樹脂材料(第一次)
完成揭取剖面處理后,要對其平整度進行校對和驗收,然后利用毛刷進行樹脂材料涂層處理,主要是結合考古發(fā)掘現場的基本土質情況,有效選取更加適宜濕土質的聚氨基類樹脂,能和土層中的水分之間發(fā)生反應,這種固化反應能有效提高整體樹脂水平,保證固化操作結束后不會溶于溶液。因此,相關研究人員要對操作過程展開統(tǒng)籌性管理和約束。
(三)貼合紗布
在填涂完樹脂材料后,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的應用效果,也為了有效強化其揭取效率,要在樹脂還沒有全干的情況下集中貼上紗布,并且有頻率地輕輕拍打,保證紗布和地層剖面之間能形成有效貼合,尤其是一些細微的凹凸也要緊密粘連在一起。
(四)刷涂樹脂材料(第二次)
待紗布完全貼合后,要進行第二次樹脂填涂,要在紗布上刷一層相同的樹脂材料,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整個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強度水平滿足要求,且整體應用水平更加有效,真正能發(fā)揮其實際作用。[2]
(五)揭取操作
在涂料固定過程中,要結合周圍環(huán)境參數和環(huán)境溫度影響因素等對固化時間進行區(qū)別化處理,有效提高操作流程的實效性。要在樹脂材料完全干燥且固化程度較好的情況下完成揭取操作。
首先,要用手拉住地層剖面上端的紗布,要選取有效的角度,并且力度要適中,慢慢沿著其黏貼的方向向下揭取。
其次,要對揭取過程進行力度的處理,避免對周圍結構造成影響。
最后,揭取過程要對其中遺留的物品進行管理,避免其對整個過程造成影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遺留物品會粘貼在紗布上,揭取過程一定要慎重,減少物品一起被揭取的幾率。
三、考古發(fā)掘中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處理機制
在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要秉持精細化處理機制,有效整合管理流程,完善管控措施的同時,真正實現管理水平的升級。另外,在揭取工作結束后,要對地層剖面進行綜合處理,以保證整個環(huán)境不會受到影響。
(一)水洗操作
在完成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操作后,要對揭取完畢的地層剖面進行水洗處理,利用清水沖刷掉多余的土壤結構。值得一提的是,土層已經被樹脂固化不會受到水洗的影響,因此,水洗操作要徹底,確保剖面的整潔性。水洗后只需要自然陰干即可。
(二)表面處理工作
在對整個結構進行分析和處理后,要保證表面處理效果更加貼合實際,尤其是浸潤狀態(tài)下的地層結構,其層次和基礎土質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在揭取操作后的地層剖面薄層標本陰干操作結束后就要完成后續(xù)的操作。
第一,要在剖面薄層上集中噴涂異氰酸鹽類合成樹脂材料,并且能保證地層剖面此時呈現出浸潤剛,整體結構應用價值較高。[4]
第二,要對剖面區(qū)域的表面土壤進行集中處理,也要對土層結構中附著的陶瓷碎片或者是貝殼等物質進行統(tǒng)一管理,其能在優(yōu)化整體結構固化水平的基礎上,完善強度要求,為處理效果升級提供保障,實現整體結構處理效率的提升目標,確保操作更加具有實效性價值和優(yōu)勢。
第三,若是在操作過程中粘連其中物品,要對其進行復位處理,保證階段性加固復原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實現管理目標,也為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智聯管理提供保障。
第四,在整個工序結束后,結合前文提到的北京琉璃河遺址中城墻夯土的剖面結構,要對夯土剖面進行最終處理,將剖面標本的厚度控制在3毫米左右,完善測定效果和分析水平。
(三)制作展示板
在處理工序結束后,要將地層剖面作為最終的薄層分析樣本,在提升保存機制和展示效果的同時,將其粘貼在木板結構上,并且在揭取下相關設備后就能露出土層的背面結構。需要注意的是,若是背面結構存在凹凸不平的凹槽,就要借助環(huán)氧樹脂作粘接劑進行處理和粘合,利用填充材料有效處理具體問題,主要是保證土層的平整性或者是粘結的實效性,為提升應用水平提供保障。若要增加技術展示的效果,就要在展示板中充分展現一些相關因素,保證技術操作流程和管理水平的最優(yōu)化。[5]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要整合管理流程和管控機制,完善監(jiān)督體系的實效性,并且為項目應用管理和控制水平升級提供保障。在完善技術流程精細化程度的同時,要集中升級科學化保護體系,保證操作的準確性,真正為考古發(fā)掘項目的和諧化發(fā)展提供保障,也為文物保護工作中數據記錄和信息留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瑜.基于剖面的田野考古探方三維建模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2]陳青,王允麗,嵇益民,等.考古發(fā)掘中的地層剖面薄層標本的揭取技術[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3,15(2):49-50.
[3]張本昀,吳國璽.全新世洛陽盆地的水系變遷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9(4):490-493.
[4]陳珵,李玉牛.田野考古三維測繪的應用探索——以四川郫縣波羅村遺址發(fā)掘為例[J].四川文物,2012(3):88-96.
[5]闞璦珂.考古地層的三維可視化及應用研究——以成都金沙遺址為例[D].成都理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