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脂球》是奠定莫泊?!岸唐≌f之王”地位的一塊極具重大意義的里程碑,它給當時乃至后世提供了一個文化的鏡像。本文從故事的敘事邏輯著手分析,借用法國著名敘事學家布雷蒙的復合敘事方法,來說明敘事序列之間的邏輯關系,以此探求該篇小說的隱喻式人文關懷。
【關鍵詞】《羊脂球》;布雷蒙的復合敘事分析法;敘事序列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羊脂球》是奠定莫泊?!岸唐≌f之王”地位的一塊極具重大意義的里程碑,它給當時乃至后世提供了一個文化的鏡像。錢谷融先生說過,一切被我們當做寶貴遺產而繼承下來的過去的文學作品,其所以到今天還是能為我們所喜愛、所珍視,原因可能是很多的,但最本質的一點,因為其中浸潤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因為它們是用一種尊重人,同情人的態(tài)度來描寫人,對待人的(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本文從故事的敘事邏輯著手分析,以法國著名敘事學家布雷蒙的復合敘事方法,用它來說明功能與功能之間的邏輯關系。本文采用最為典型的有首尾接續(xù)式、中間包含式、左右并連式等。如庖丁解牛般運用這些理性的邏輯方法,暫且忽略內容而直指行文“骨架”,以此探求該篇小說的隱喻式人文關懷。
一、首尾接續(xù)式
《羊脂球》中的有些敘事手法表現(xiàn)為緩和階段和惡化階段的輪換交替、連續(xù)循環(huán)。
小說開篇用兩千多字描寫了法國戰(zhàn)敗后魯昂城的狀況。將上下兩個階層的對立局面擺在讀者面前,在城市里竟然出現(xiàn)了市民和普軍官客客氣氣和睦相處的寧靜氣氛。然而在鄉(xiāng)下,船夫漁民常常從水底撈出普軍的尸體,這是那些無名勇士的壯舉,盡管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也得不到榮譽, 但他們頑強地戰(zhàn)斗著。小說告訴我們,那些軍人、上層人全是賣國投降的可憐蟲和敗類,法國的希望全在于下層老百姓。這個病態(tài)的社會,那些由上層人物組成的病態(tài)社會對比性的開頭,就是羊脂球故事的源頭,也預示著羊脂球的不幸。從全局來看,首尾既對立又統(tǒng)一,對立的階層統(tǒng)一于當時普法戰(zhàn)爭的社會大背景下,而全文上下階層關系的兩次緩和以及人性善惡的交替,從敘述邏輯來看,形成了首尾續(xù)接式的復合敘事序列?!堆蛑颉芬哉催@兩條線索行文構思,相互交叉,在人性處匯合為一點,從每條線索來看,主要還是首尾續(xù)接式的敘事序列,并注重事件與事件之間的影響,這也是這篇小說給世人帶來警醒的最大體現(xiàn)之處。
在小說中,馬車里的上層人物占了絕對的人數(shù)和社會優(yōu)勢,按理說他們應該是有教養(yǎng)的人,但是從敘述中可以看出,他們都是為了保命而坐到了這輛馬車上來,這就對自身和社會階層有了哈哈鏡般的嘲諷,也鋪墊了他們人性被隱含的陰暗面。正因為他們的初衷是不良的,也就導致了羊脂球上車時貴婦人對于羊脂球的不屑和傲慢表露無疑。他們從心底就是排斥她的,這也如圖一中所示為故事的悲劇埋下伏筆,一個從本質上就潰爛的階層,即使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無法掩飾他們散發(fā)出的人性之惡。因此,他們習慣了對下層人民的踐踏,他們甚至不會允許自己對下賤的妓女進行道德仰視。但是故事結構發(fā)生了戲劇化的轉向,因為匆忙逃逸,他們自認聰明的大腦也難擋饑餓感的侵襲。這時看到有豐盛食物可吃的羊脂球,他們如“餓狼般”地咒罵著這個女人?!耙浪?,把她連著銀杯子和提籃以及種種食品都扔到車子底下的雪里去”。簡短的幾句話卻說出了人在生存面前可以丟掉臉面,丟掉修養(yǎng),丟掉理性。這時自卑善良的羊脂球向大家拋出橄欖枝,二者對立關系看似緩和,但殊不知這是惡的偽善表現(xiàn),是為了保命,故事進入緩和改善階段。緊接當在旅館得知普魯士要求善良的羊脂球陪睡才可放他們通行時,他們明知道這樣的要求是對法國和法國人民的侮辱和損害,他們表面上顯得怒不可遏,但是為了保命,人性惡又顯露無疑,其實敵人也許不是可恨的人,可恨的是沒有人性的人。這些假裝仁義和偽善的高等人他們把羊脂球扔進火坑。這便是故事敘事中保命和惡的交替,當保命占據(jù)了全部,人性也沒有善良而言了。當那些上層人士在向普魯士軍官進言可以單獨留羊脂球留下這個卑鄙的念頭被斷了以后,他們一行人對羊脂球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利用羊脂球的善良和原本自卑的情愫,用理論上的推敲,用情感去爭取她的妥協(xié)。而羊脂球最開始拒絕普魯士軍官條件時,是其善的一貫延續(xù),在經過一幫道貌岸然的人威逼利誘后,激化了自己的悲劇命運。無論羊脂球陪睡與否,她的命運都難逃悲劇的怪圈,因為在這些眾多的人物關系中,她從屬于弱勢群體,在社會關系里她深處底層,被踐踏是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對于文章結構而言,她的命運徘徊于緩和與激化之間,從來就沒有得到過扭轉,她處于的是失語的狀態(tài),她不再代表一個人,而是一個階層的難堪底色。順著這不可扭轉的兩條線索,羊脂球在車上看到的是一群禽獸不如的人,嚴酷的現(xiàn)實使她從單純幼稚中清醒過來,她狂怒,義憤填膺,怒火那樣強烈,竟鎖住了她的嗓門。她恨普魯士軍官,她更恨這伙天良喪盡的衣冠禽獸。至此, 羊脂球的形象更豐滿了,而人性也再一次的墮入了黑暗。這也完成了整個敘事結構必然導致的最后結果——底層人民的悲慘命運。由此看來,文中每一次對立關系緩和都是為下一次更慘烈悲劇做的鋪墊,而隱含的首尾敘事結構也將人的善惡刻畫出了屬于藝術形象自己的靈魂軌跡。
二、中間包含式
法國敘事學家布雷蒙在《敘事可能之邏輯》中指出,中間包含式的出現(xiàn),“是由于一個變化過程要得到完成,必須包含作為其手段的另外一個變化過程;這另外一個過程還可以包含另外一個過程,以此類推?!币簿褪钦f,某一個敘事序列中的某一個功能是由另一個或者幾個敘事序列所構成的。這些小的敘事序列既可以插入到大的敘事序列的第一個功能——情況形成中,也可以插入到第二個功能——采取行動中,并成為大敘事序列的組成部分,發(fā)揮著某種敘事功能作用。羊脂球是核心人物,她的悲慘命運是不可避免的壓軸敘事序列。上層人士對羊脂球的態(tài)度轉變是造成她悲劇命運所采取的行動助因,羊脂球的悲劇命運不是偶然的結果,是由若干個小的敘事序列決定組成,合而觀之,則是一個中間包含式的敘事序列。
小說開篇為讀者涵蓋了一個法國的大社會背景,這是第一個功能。之后作者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三組關于吃的場面:第一組是在故事開始時, 羊脂球看到眾人挨餓時的慷慨相助;第二組是當羊脂球在眾人的威逼利誘下終于答應了普魯士軍官的無恥要求時,眾人吃喝時的狂歡場面;第三組是重新啟程后,眾人狼吞虎咽,而羊脂球向隅而泣的場面。這些細節(jié)描寫互相映照、相得益彰,系列化的描寫勾連成群,使作品構成一個嚴密的藝術整體。三次“吃”是在第一個功能中包含著的一些小的敘事序列,而接下來的人性對比是在第二個功能中包含著一些小的敘事序列。分別體現(xiàn)在:(1)他們到哈佛港的目的不同,大敵當前,一伙正人君子不顧祖國的命運,或企圖發(fā)國難之財,或畏敵逃命,顯然是民族的敗類;而一個下層妓女卻懷揣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高下分明, 美丑畢現(xiàn)。(2)他們對待敵人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他們的懦弱的態(tài)度和羊脂球毫無懼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多特旅館,普軍官提出要羊脂球陪他過夜,羊脂球非但不理睬,還破口大罵軍官:“混蛋! 這個混蛋!我決不!決不! 決不答應。”這短促有力的嚴辭拒絕,表現(xiàn)了極其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強烈的自尊心。而三位出身高貴的太太,竟大談起普軍官的容貌身段如何好,蠢蠢欲動,埋怨普軍官沒有看中她們,否則她們決不拒絕。(3)面對敵人的淫威,他們出于自身的利益,用勸說、恭維、恫嚇、懇求等軟硬兼施的卑劣手段,把羊脂球推進了火坑。至此,誰愛國誰賣國,誰崇高誰卑劣,昭然若揭。(4)在旅途中,當她看見同胞們饑腸轆轆時,毫不吝惜地獻出了足夠自己吃三天的精美食品。她不計前嫌,即使對剛罵過她的三位貴婦人也一視同仁。她尊重別人而又十分明智,盡量避免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婉轉有禮地獻出自己的食品。她忍辱含憤,委身于敵人,若不是為同胞能早日解脫趕路,她決不會作出這么大的犧牲。但是,同樣是對待同胞,鳥先生等九人無半點人性可言, 他們殘忍冷酷、兇惡自私。在多特旅館,九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各司其職,在羊脂球慘遭蹂躪時,他們不但不內疚痛心,反在一旁暴飲狂歡,淫心四蕩。(5)他們饑餓時,大嚼羊脂球的食物;當羊脂球處于饑餓之時, 他們置羊脂球而不顧,吃得嘴角流油也絕無愧色。
以上敘事序列是羊脂球悲慘命運這一重大敘事序列的第二個功能——采取行動的組成部分,文中寫到:“沒有一個人望她,沒有一個人惦記她。她覺得自己被這些顧愛名譽的混賬東西的輕視淹沒了,當初,他們犧牲了她,以后又把她當作一件骯臟的廢物似的扔掉。”作者深知這些小的敘事序列和整個對于下層人民品質的關懷,他對羊脂球的命運作了形象的剖析。細細想來,這些小的敘事序列不僅是最后結果的情況形成和行動制造者,也是這個故事里的組成部分。如果沒有了這些還談什么《羊脂球》呢?
三、左右并連式
布雷蒙還指出:“同一個事件序列,在與同一個施動者的關系中,不可能同時具有改善和惡化兩種特性。相反,如果事件牽涉到利益沖突的兩個施動者,那么它同時具有兩種特性則是可能的:一方命運的惡化等于另一方面命運的改善。”小說中羊脂球遵從/摒棄道德和擁有/失去自尊反映出了兩種相反的特性,道德和自尊是這部小說不能同時獲得的矛盾沖突(如圖二)。
最后羊脂球被迫獻身,失去道德對于其他人來說是有利的,但是對于羊脂球來說則是不利的,但是人性就由此涇渭分明。這兩方面的人物雖都是事件的驅動力,但占主要是的是車中的男男女女都在試圖打破她的內心和諧,逼她走向人欲橫流、有辱國人的可怕深淵。所以,最后羊脂球的哭聲不是在懺悔自己行為的過失,而是在發(fā)泄她的怨憤。是對同車人將她推入火坑之舉的控訴。與其說這是情節(jié)的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不如說是敘事邏輯上的巧妙安排,從本質上分析,依然建構于二元對立互補的思維模式上。
在《解讀敘事》中,米勒指出:“無論是在敘事作品或生活中,還是在詞語中,意義取決于連貫性,取決于由一連串同質成分組成的一根完整無缺的線條。由于人們對連貫性有著強烈的需求,因此,無論先后出現(xiàn)的東西多么雜亂無章,人們都會在其中找到某種秩序?!?/p>
在這部作品中有如下左右牽制連貫性:社會——車中人——普魯士——羊脂球。
人物中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相互影響制約,像一條食物鏈使小說風生水起。而羊脂球處于頂頭上有著社會、車的人、普魯士,小說由此更凸顯出丑惡和真善美的強大對比。
小說結構中,上下階層恢復平衡、失去平衡、再恢復平衡、再次轟塌,交替運動中用一系列間斷性小高潮導向最終大高潮的。這種累積性的延宕過程,外在情節(jié)上是山重水復,而在內在邏輯上卻又柳暗花明。這樣不斷沖突緩和,引人入勝。
總的來說,以上三種功能敘事序列都是讓我們脫離小說本身站在作者甚至高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羊脂球》帶給我們的人性意義。作為人的形而上的生命意義又關照到形而下的生活方式,莫泊桑能從自己最本真的情感出發(fā),抽取最能觸發(fā)自己和他人靈魂深處的那一絲絲悸動,進行燃燒和熔鑄,呈現(xiàn)出人性的萬般變化。而本文從敘事序列結構中挖掘出人性內在的、多維度的蘊涵,用理性和感性兼?zhèn)涞慕嵌热ゾC合考量復雜的人性,盡可能地展現(xiàn)出《羊脂球》所要表達的人性關懷。
參考文獻:
[1]克洛德·布雷蒙.《敘事可能之邏輯》[M].轉引自張引德編選:《敘事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154,155.
[2]莫泊桑.論小說[M].山東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唐懿鳴(1989-),女,漢族,甘肅蘭州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