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琴
[摘 ? ? ? ? ? 要] ?中西方語言存在巨大的差異,語言作為文化的主要載體,自然,語言的差異即是文化差異的集中表現(xiàn)。親屬稱謂語是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外在形式,它不僅能夠反映家庭關系和家庭成員對家庭的理解,更能透過中西親屬稱謂語的差異看到中西方差異。旨在通過比較英漢語言中的親屬稱謂語及其外化形式,探討中西文化差異的深層含義。
[關 ? ?鍵 ? 詞] ?親屬稱謂語;語言;文化
[中圖分類號] ?H021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6-0094-01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在《語言》一書中說:“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币虼耍魏我环N語言的背后都必定有和這種語言相對應的文化。親屬稱謂語是日常人際交流和溝通最常見的用語,人們可以通過它很容易地判斷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和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對親屬稱謂語的研究,還能發(fā)現(xiàn)更多和文化相關的深層含義。
一、英漢親屬稱謂的構成特點
總體說來,漢語親屬稱謂語豐富、復雜,而英語的親屬稱謂語則簡單、概括。具體說來,漢語的親屬稱謂語會從年齡、性別、父(母)系、輩分、姻(血)親、直(旁)系等各維度進行劃分,例如,“表姐”一詞在漢語稱謂中的所指就包括:年齡比自己大,女性,母系,與自己同輩,跟自己有血緣關系,旁系親屬,因此,“表姐”的所指就非常明確具體;英語稱謂語則缺乏對年齡、性別、父(母)系的劃分,例如,cousin一詞在英語中,不管是年齡比自己大還是小、性別是男還是女、也無論是父系的還是母系的,凡是與自己同輩的兄弟姐妹都統(tǒng)一用這個詞來稱呼,因此,cousin一詞在漢語當中的所指,至少相當于——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堂哥、堂姐、堂弟、堂妹這八個意思。再則,英語中,有些親屬稱謂并沒有對應的英語單詞來表述,例如,公公(岳父)father-in-law,婆婆(岳母)mother-in-law等詞義的表達,為突出姻親關系就必須借助于已知詞義的單詞father,mother來進行加工。
二、漢英親屬稱謂中的深層文化含義
(一)社會結構:等級格局與平等格局
作為農(nóng)業(yè)大國的中國,自古以來人們都是以從事農(nóng)業(yè)耕種為生。在長期自給自足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背景下,很多有血緣或姻親關系的人住在一起,組成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extended family),形成了以家庭為單位、血緣為基礎的宗法社會。宗法社會的實質實際上就構成了森嚴的等級格局,在這樣的社會中,成員會普遍遵循“長幼尊卑”的制度。因此,親屬關系稱謂也必須體現(xiàn)這樣的等級差異。輩分高、年齡長者為尊可直接稱呼小輩、幼者姓名,而小輩、幼者稱呼長者、尊者必須嚴格遵循等級規(guī)矩,按其輩分、年齡等呼之。
英語世界里,主流文化是從事商業(yè)活動的海洋文化。人與人之間擺脫了血緣紐帶,是一種通過訂立契約的方式來進行關系往來。家庭中是由父親、母親和未成年的兒女組成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家庭成員少,親戚也分居在不同地方。這種松散的家庭關系和親屬關系使得人們之間的稱呼也變得更加簡單,日常生活中僅幾個稱呼語就足夠使用了,因此,英漢稱謂語中幾乎只有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的詞義是對等的。而且,契約關系強調的是人與人的合作、平等,不對等關系的稱謂語自然是難以見到的。
(二)人際關系:權勢性和一致性
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社會必然導致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人際關系。同時,中國的人際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孔子儒家哲學的影響,儒家哲學中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尊卑有別、長幼有別、男女有別的倫常觀念。因此,人際關系是不平等的,其中一個典型的例證就是中國對母系親屬前加“外”字,如“外祖父”“外祖母”“外孫”“外孫女”“外侄”等,一個“外”字就折射出中國的家庭中,男性占主導地位,女性處于從屬地位。在人人生而平等的背景下,西方文化更偏向于一種一致性的人際關系格局,在稱謂語當中體現(xiàn)為缺乏對等級、身份、性別等的區(qū)別,不管是家庭成員內部,還是家庭外部的交流都可以。
(三)價值觀念: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中國社會更加注重集體主義,強調社會和諧,強調社會群體對個人的約束,崇尚家庭關系,注重家庭成員的內部和諧。個人必須將自己納入集體當中,和集體融為一體。而且,為實現(xiàn)集體的和諧統(tǒng)一,可以犧牲一定的自我特征。不僅如此,中國人為了將個人更好地融入社會,還習慣于將家庭觀念延伸到家庭以外的社會,在稱謂語上就體現(xiàn)為親屬關系稱謂的泛化——將并沒有親屬關系的人以親屬稱謂稱之。
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價值取向則完全相反,它強調獨立的個性和人格,推崇的是個人的獨立自主。因此,無論是在家庭內部,還是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都有極強的個人權利意識和平等地位意識,都喜歡直呼其名,以示平等。
三、結論
綜上所述,語言來源于文化,又反映著該文化。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下有不同的親屬稱謂語系統(tǒng),任何民族的親屬稱謂語系統(tǒng)都是該民族文化內部的產(chǎn)物。在跨文化交際中,一定要兼顧語言和文化兩種知識的儲備,才能確保語言的正常輸入和輸出,才能有效避免語言誤解和文化沖突,達到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