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穎
[摘 ? ? ? ? ? 要] ?通過對瑞典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形式、考核過程、考核特點、評價特點等方面的觀察,對比我國中職護理操作技能考核的現(xiàn)狀,提出可采取多種考核形式交替進行、變逐個考生考試為小組考試、適當改變操作考核評價分值比重三種方法。在夯實理論和實踐基礎的前提下,提高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注重人文關懷,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打造工匠精神,培養(yǎng)臨床實用型人才。
[關 ? ?鍵 ? 詞] ?護理操作;考核;中職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6-0056-02
2016年3月,受瑞典卡洛琳斯卡醫(yī)學院的邀請,我在瑞典進行了為期3周的訪問學習。在此期間,通過參與護理學院心理學教師課程、與教師就護理論文展開討論、參觀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參觀家庭式養(yǎng)老機構、參與學生畢業(yè)前操作考核等活動,我對瑞典的護理教育教學有了部分了解。其中,參與學生畢業(yè)前操作考核這一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就此展開討論。
一、瑞典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形式
瑞典護理本科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以下四種:(1)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2)以目標為基礎的學習(goal-based learning);(3)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4)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1]?;谝陨辖虒W理念,瑞典本科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考核環(huán)節(jié)是以案例形式進行,兩名學生為一組,應用SimMan綜合系統(tǒng)模型進行考核。由兩位教師負責考核評分,一名教師模擬患者的感受,與學生進行交流,并調節(jié)SimMan模擬系統(tǒng)人的癥狀和體征;另一名教師負責介紹考核的注意事項,模擬病人的簡要病史等,并在考試過程中扮演醫(yī)生的角色下達醫(yī)囑。
二、瑞典護理操作技能考核過程
兩名學生作為一組考試對象,小組成員可以在考試前的備考階段自由選擇。考試前約30分鐘,學生會得到模擬病人的簡要病史,但患者目前的健康狀況,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以及需要給予的護理措施并不會提前知曉。
考試開始,兩名學生共同步入病房,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身體不適,一名學生與教師扮演的患者進行真實的溝通,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另一名學生查看患者心電監(jiān)測的各項數(shù)據(jù)。教師的任務只負責和學生溝通,癥狀和體征的展示均由模擬人完成。學生通過護理評估得出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通過學生與“病人”的真實交流,讓學生體會臨床工作的真實感。
例如,患者出現(xiàn)咳嗽,呼吸困難加重,發(fā)紺,雙下肢水腫,頸靜脈怒張,肝臟腫大,主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胸悶憋氣。經(jīng)過與患者溝通,評估患者癥狀及體征,得出目前該患者是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導致的肺源性心臟病,右心功能衰竭,應正確采取的護理措施如下:(1)測量患者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為患者抬高床頭;(2)為患者吸氧,必要時吸痰;(3)電話通知醫(yī)生,匯報病情;(4)正確及時執(zhí)行醫(yī)囑,采集血標本,藥品配置,靜脈輸液。
兩名學生需要合作完成:學生甲詢問患者不適主訴,學生乙觀察心電監(jiān)測各項指標,為患者實施護理體檢;學生甲為患者抬高床頭,學生乙為患者準備吸氧用品,并正確執(zhí)行吸氧的護理操作;學生甲將患者的生命體征具體數(shù)據(jù),連同患者的不適主訴及異常體征,一并電話通知醫(yī)生,學生乙守護在患者身邊,與其溝通,安慰病人,詢問其不適,是否需要吸痰;學生甲得到醫(yī)囑,內容是為患者靜脈采血,并開放靜脈通路,給予靜脈點滴藥物治療。得到醫(yī)囑后,學生甲邊洗手,邊和學生乙溝通醫(yī)生的醫(yī)囑以及兩人的任務分配。洗手完畢后,學生甲準備靜脈采血用品,當學生甲來到患者身邊采血時,學生乙離開患者,準備配置藥品,以備在學生甲靜脈采血成功后,直接連接配置好的輸液,以最高的效率,為患者實施最接近臨床實際工作情境的護理操作。通過兩人的密切配合,使患者得到無縫銜接的治療和護理。操作完畢后,觀察并詢問患者的不適是否得到緩解,再次確認患者的臥位是否舒適,為患者進行呼吸技巧指導和健康宣教,拉起雙側床檔,保證患者安全。操作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洗手并記錄病情變化及治療護理過程。
通過上述操作過程得知,本次護理操作技能考核的主要內容為吸氧、吸痰、靜脈采血和靜脈輸液。
三、瑞典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及評價特點
(一)流程簡單
瑞典的護理操作流程要求比較簡單,學生只要做到大致準確完成操作即可,并不過分要求流程中的某些細節(jié)和先后順序,但必要的原則性環(huán)節(jié)需要掌握,并正確操作。如核對病人、洗手、戴手套、無菌、記錄等。評分表中有若干評價項,要求必須正確操作,其中的一項不符合標準,即判定為不合格[2]。
(二)注重溝通
要求學生結合臨床實際工作情境,在操作中學會做到從始至終與病人交流[2]。這不僅體現(xiàn)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心,更能從不斷的交談和觀察中得到患者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2]。
(三)團隊合作
一個團隊可以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遇到問題,相互商討,相互幫助,這樣可以調動小組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并會驅除不和諧因素,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的。兩名學生互為搭檔,有助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四、瑞典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方法對我國中職護理操作考核的啟示
瑞典護理操作技能考試采取合作考試的方式進行。合作考試(collaborative testing)是以個體完成考試和小組討論形式完成考試相結合的一種考試方式[3]。護理技能操作是促進護生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也是護生獲得專業(yè)及個人技能、態(tài)度和行為的過程,對培養(yǎng)護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極為重要[4]。隨著現(xiàn)代護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更新,以病人為中心的現(xiàn)代護理觀念不斷深入,護理技術操作教學與臨床應用之間出現(xiàn)矛盾并日益突出[5]。并且中職護理教育階段的學生為初中畢業(yè)生,基礎薄弱,年齡小,人際溝通經(jīng)驗少,理解醫(yī)學知識的能力相對欠缺。因此就更應該以培養(yǎng)實用性人才為落腳點,加強人文素質、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五、多種考核形式交替進行,夯實基礎操作的同時溫故而知新
目前中職護理教育操作技能考核的形式大致為兩種:(1)大量練習后,各項操作逐一考核,此種考核模式的優(yōu)點是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練習一項操作,熟練度高。但弊端是隨著新知識的學習,考核過的技能會逐漸淡忘。(2)在若干項考核項目中隨機抽取1~2項技能進行考核,因考生不知道自己會抽取到哪一項操作,所以這種考試模式使護生不得不反復練習多項操作,提高了多項操作的掌握程度。結合上述兩種形式及瑞典操作考核方法,對中職階段的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逐項考核,夯實基礎操作,并以此為基礎,設置學期中階段測評。此次測評中將融入學生學習到的內外婦兒知識,設置病例情境,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在基礎操作熟練的基礎上加強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變逐個考生考試為小組考試
在臨床工作中,團隊相互合作是常見而重要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在搶救危重病人時,更需要多人默契配合,才能將緊急的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除此之外,人際溝通中的關系,不僅僅是護患關系,還有醫(yī)護關系,護際關系。所以變單人考試為小組考試,是最大限度地模擬臨床工作實際情景,增強醫(yī)患、護際、醫(yī)護溝通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組考核也是學生間互評的有效方法,小組成員可以“取伙伴之長,補己之短”,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減少教師的工作量。
(二)適當改變中職操作考核評價方法,在注重操作流暢性的同時更加注重人文關懷
目前中職護理教育護理操作技能考核評價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重視流程細節(jié),雖然近年來也開始重視評估、溝通,但考核仍流于程序化,不真實,培養(yǎng)的學生操作技能實用性不強[2]。包括在每年一次的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護理賽項中,選手大多將備賽的精力放在技術練習上,與患者的溝通顯得形式化、不自然、沒有真實感。因此,在操作考核評價的具體方法中,可適當放寬操作精準性分數(shù),增加評估、判斷、護患溝通、團隊合作的分值,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具有評判性思維、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的意識,著力于培養(yǎng)臨床實用性人才。
(三)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我國中職教育的特點,存在以下問題:
1.小組分配問題。學生在自由組合小組成員時,往往會傾向于學習水平相似的學生組成一組,導致小組成績整體偏高或整體偏低的現(xiàn)象。如果一組中的小組學生成績差距過大,又會導致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在小組中渾水摸魚,為小組出力少的現(xiàn)象。因此,在考核過程中,教師需要介入小組成員的分配,即達到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的效果,規(guī)避學生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發(fā)生。
2.傳統(tǒng)考核與合作考試相結合的同時,應合理化分數(shù)比例。熟練的操作技術是合作考試的基礎,沒有技術知識的輸入與練習,就不可能實現(xiàn)知識的輸出與運用。因此應合理分配兩種考試形式的分數(shù)比例,使其合理化,使學生在夯實各項操作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考試。
3.制定合理的評分標準,兼顧技術操作、小組合作、人文關懷、人際溝通。
綜上所述,通過對瑞典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形式、考核過程、考核特點、評價特點等方面的觀察,對比我國中職護理操作技能考核的現(xiàn)狀,采取多種考核形式交替進行,在夯實基礎操作的同時,溫故而知新;變逐個考生考試為小組考試,模擬臨床實際情境,增加小組互評機會,減輕教師輔導負擔;適當改變操作考核評價分值比重,在注重操作流暢性的同時,更加注重人文關懷,提高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夯實理論和實踐基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打造工匠精神,培養(yǎng)臨床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婧樂,臧渝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護理本科教育見聞及啟示[J].國際護理教育,2017,14(4):319-321.
[2]陳玲.瑞典護理實踐教學對我國護理教學的啟示[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7):1592-1593.
[3]Ma rilyn L, Lynn C .Collaborative testing to promote learning
[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3,42(3):121-124.
[4]史延峰,杜曉偉.護生實習前技能強化訓練的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25(21):87.
[5]蔡婉琴,張文藤,黃少丹.中職護理操作抽考式考核方法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1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