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翔
【摘要】笛子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民族樂器,因其獨特的音色以及韻味廣受人們的歡迎。目前笛子學習者越來越多,想要成為好的笛子演奏者,合理地控制氣息很重要,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笛子演奏過程中氣息控制運用,旨在為相關(guān)相關(guān)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笛子演奏;氣息控制;運用
【中圖分類號】J632.11 【文獻標識碼】A
一、氣息控制對笛子演奏的影響
氣息對棱音的振動具有一定的影響,對于邊棱音的振動,外力主要來源于氣息,且棱音的振動頻率均勻性以及穩(wěn)定性受吹孔邊棱的氣柱能量的影響。在笛子演奏過程中,如果存在用氣不當?shù)那闆r下,就會出現(xiàn)氣量過足的問題。吹孔邊棱氣柱能力過于充足,這樣就容易造成邊棱音的沖力過強,造成邊棱音振動頻率過快,甚至是超越了振動頻率極限,這樣笛子發(fā)出的聲音明顯偏高,即基音受限和泛音突出,使得人聽起來非常的尖銳刺耳;氣量不足則會使吹孔邊棱氣柱能量較弱,這樣就無法給邊棱音足夠氣力進行振動,使得頻振過緩,這樣對笛子發(fā)出的聲音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即泛音受限和基音不充分,無法實現(xiàn)笛音內(nèi)某些音轉(zhuǎn)化,喪失泛音,使得笛聲偏低。在演奏過程中,一定嚴格控制吸氣量,并合理的調(diào)整氣息,保證氣息的穩(wěn)定和均勻,使得笛聲更加優(yōu)美。
二、笛子演奏過程中氣息控制的技巧
在笛子演奏過程中,想要能夠有效地控制氣息,還應保證人們身體有關(guān)部位的協(xié)調(diào)一致,才能真正做到氣息控制。具體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吸氣
在笛子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應嚴格掌握吸氣狀態(tài),與正常情況下的吸氣相比,氣量和深度應相對較大,除此以外,基本相同。在演奏時,應在放松的情況進行吸氣,這樣才能使得肋間形成“對抗”最大容器狀態(tài)。在笛子演奏過程中,通過吸氣,可以獲得較強的吸氣量,有利于對氣息的控制,保證氣息支柱的穩(wěn)定性,使笛聲實現(xiàn)共鳴。
(二)呼氣
在笛子吹奏過程中,還應注重呼氣,呼氣時,演奏者要有吐出光滑水柱的感覺。對于人的下腹部,應做到“內(nèi)收上托力”,控制呼氣時,主要依賴于橫隔膜和腹肌的張力,保證呼出的氣息均勻、平穩(wěn)。與此同時還應控制好自己的口型。一般情況下,雙唇拉緊邊長。唇肌為收縮狀態(tài),使得風門形成游動的海綿狀。這種口型有利于對其柱的靈活的控制,獲得更為優(yōu)美的旋律。
(三)喉腔
喉腔對氣息的控制也至關(guān)重要,所以應適當?shù)財U大喉腔,一般情況下,需要對聲帶進行拉緊,且相互靠近,形成“對抗”,降下喉頭。在演奏過程中,應協(xié)調(diào)喉腔與聲帶之間的關(guān)系,聲帶的拉緊和收縮主要取決于喉腔的擴張和收縮??傊?,氣息要經(jīng)過聲門、咽喉以及口型,這種氣息應用在笛子演奏中,一定會發(fā)出動聽的聲音。
三、笛子演奏過程中氣息控制練習方法
在笛子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雖然能夠掌握了控制氣息的方法,但是無法時刻的保持這種氣息,需要演奏者進行一定的練習,這樣才能使得對氣息的控制毫不費力,因此應采用以下方法進行練習。
(一)采用搬重物的方式練習
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首先應在蹲下之前,進行深呼吸,再搬起重物;其次在搬起重物后,應縮小口型,并開始呼吸,呼吸時,不要一口氣呼出來,而是慢慢的、均勻的呼氣,在完成練習之后,完成練習后,演奏者會產(chǎn)生腹部或后腰部酸痛的感覺,這就達到了氣息控制的效果。
(二)采用吹紙條的方式練習
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還可以采用吹紙條的方式,練習時,紙條與演奏者的嘴巴保持10cm左右的距離,演奏者從不同的角度吹紙條,并保證的紙條擺動的平穩(wěn)性,避免擺動幅度過大,這對于演奏者氣息調(diào)節(jié)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這種方式比較的簡單,演奏者在閑暇時,就可以練習。
(三)采用壓腹數(shù)數(shù)法練習
演奏者還可以采用壓腹數(shù)數(shù)的方法練習,這種方法是指演奏者在床上平躺,拿出一摞書壓在腹部上,吸足一口氣后開始數(shù)數(shù)。該方法主要練習腹肌和橫膈膜的空氣力度,以此加強演奏者對氣息的調(diào)節(jié)。演奏者剛做練習時,腹部上的書應逐漸增加,這種方式也不占用演奏者的時間。
四、結(jié)語
總之,氣息控制對演奏者的音質(zhì)、音量以及聲音魅力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演奏者應充分掌握氣息控制的技巧,并在平時加強對氣息控制的練習,不斷提高演奏者對氣息的控制能力,使得在演奏者過程中,使得音色發(fā)生豐富多彩的變化,使得笛子演奏更具表現(xiàn)力,進而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書偉.笛子演奏中的呼吸控制與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4(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