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晨 郭建忠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化建設不斷深入推進,有關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育需求和目標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今,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研究越來越熱,這對當前音樂教育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啟示意義。本文主要從教育影響、現狀、問題、解決對策幾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黑龍江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藝術實踐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在當前中小學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當中,中小學音樂教育可以將自己的藝術特點發(fā)揮到極致,從而形成一種純粹的美感。因此,產生出了許多衍生的藝術效果和價值,使之具有現代性的功能需求,這是不爭的事實。除了滿足文化功能性需求,還能起到其他方面的功能需求,比如生活性、商業(yè)性需求。音樂藝術實踐教學理念離不開時代的發(fā)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手段的應用,音樂藝術實踐教學一開始就扎根于現代科技手段,呈現出了新型的教學特質。另外,音樂藝術實踐教學強調功能性。這種功能性是和生活的需求分不開的。它不僅具有藝術性,還具有現實功能,延伸了它的藝術價值。這種藝術價值延伸了以后,就產生了功能性屬性,擴寬了音樂藝術實踐的文化邊界??傊?,音樂藝術實踐教學是新時代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商品特點和藝術的教學特點。在這種環(huán)境下,對音樂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就顯得更加突出了。
一、黑龍江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元文化逐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各種高科技的發(fā)展層出不窮。這些技術的發(fā)展,對社會的文化方式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它顛覆了傳統(tǒng)的文化生產方式,尤其對中小學音樂教育行業(yè)來說更是如此。我國黑龍江地區(qū)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變化十分明顯,研究中必須結合時代特征進行分析。
達斡爾族是我國黑龍江地區(qū)的少數民族之一,它是當地重要的少數民族。達斡爾族音樂形態(tài)非常豐富,一般有扎恩達勒、哈庫麥勒、烏春三種。這三種元素被運用的最廣泛。比如扎恩達勒,它是類似于山歌小調的民間音樂,相當重要。主要題材包涵勞動、生產、打獵、狩獵、摘菜等內容,歌詞大多即興,曲調比較固定;哈庫麥勒是一種大型活動的民歌形式,它通常是運用在大型的喜事當中,人們又唱又跳,氣氛十分歡樂;烏春是達斡爾族傳統(tǒng)民間音樂“說唱”的藝術形式,一般居住在齊齊哈爾和海拉爾地區(qū)的本民族人們稱為烏欽,這種說唱己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民歌文化遺產,目前絕大多數烏春已經失傳。
當前,我國教育政策開始傾斜于中小學,尤其是針對少數民族的中小學教育更是給予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這是國家提倡民族大繁榮的體現。黑龍江地區(qū)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小學音樂教育對中小學生的智商發(fā)展非常重要。按照科學研究,音樂等藝術形式可以極大地開發(fā)學生大腦發(fā)育,促進細胞活力,尤其是右半腦的能力有顯著的提高。從而加強平衡感,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力量,尤其是記憶力、想象力等都可以得到提升,在邁向高年級的道路上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日后的理性思維成長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中小學音樂教育對中國小學生可以不同程度地提升達斡爾族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由于歷史的原因,達斡爾族學生還保留著傳統(tǒng)的古老的習俗,尤其體現在世界觀和人生觀上,都與時代有著不小的隔閡,這對整個時代的發(fā)展而言,無疑是有消極意義的。因此,通過現代音樂教育,可以扭轉這一局面,讓達斡爾族學生更好地接受現代文化的熏陶,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第三,中小學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幫助。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好的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可以培養(yǎng)人積極向上樂觀的精神品質。音樂是一個很好的橋梁,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和熱愛,可以讓達斡爾族學生從小接受這一熏陶和影響,使人格等方面得到更加健全的發(fā)育和成長。
二、當前黑龍江地區(qū)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現狀
(一)音樂教育理念不能得到普遍認可
根據調查顯示,黑龍江地區(qū)許多中小學,尤其是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無法受到重視。許多教師甚至不能夠認識到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忽視課程的設置,課堂上不怎么用心,結果學生的音樂教育就很難取得積極的效果。
(二)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黑龍江地區(qū)中小學音樂教師人才短缺,已經成為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隊伍當中,學歷雖然有了很大提升,但能力依然不足,高層次的科研人員和帶頭人依然很少,這就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育的進步。
(三)學生音樂實踐鍛煉少
音樂是一門實踐的學科,只有在實踐當中才能體會到音樂的精神內涵和豐富的文化營養(yǎng)。研究發(fā)現,只有3%的達斡爾族學生擁有實踐鍛煉的機會,這個數據是很底的,值得重視。
三、黑龍江地區(qū)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注重人才培養(yǎng)和民族文化的融合
音樂教育自身所含有的人文思想在現代文化當中得到了體現應用,如果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傳統(tǒng)文化得到了較好的美學擴展。雖然,音樂藝術不是我國固有的藝術形式,但在中國的發(fā)展當中,不斷融入了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內容,不斷吸收了我國民間藝術和民間美學的精髓。許多實驗證明,現代文化和黑龍江地區(qū)本土題材的結合比較成功。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和文化建設新機制新模式的結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才可以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讓新機制新模式得到良性循環(huán)。
(二)注重貼近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化建設的快速發(fā)展,黑龍江地區(qū)的物質需求逐漸得到了滿足,現代生活下的人們逐漸開始重視精神需求的追逐。音樂教育本身屬于精神文化的范疇,如何合理地運用到達斡爾族文化建設和生活當中,對于達斡爾族精神層面的滿足和生活品質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審美是高級的人類精神行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達斡爾族已經邁向了現代化的行列,因此在音樂教育方面要緊緊貼近生活,這樣才能重新煥發(fā)出生命力。
(三)提高音樂教育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文化建設環(huán)境下,無論是哪種現代文化形式都重視“票房”,這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這就需要加強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進一步為文化建設化提供便捷。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音樂教育提升人才培養(yǎng)價值,只有具備了人才的價值,才能讓作品富有生命力。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教育形式,它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這種藝術教育價值展現的條件就是藝術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形式化。音樂教育十分需要這類人才。上文介紹,黑龍江地區(qū)的達斡爾族的音樂教育的自身民族文化特征可以完美地融合在音樂教育當中,提升音樂教育的藝術教育價值。目前,黑龍江地區(qū)的許多高校在中小學教師人才培養(yǎng)上面都特別強調人才的儲備和培養(yǎng),建立了許多有效機制,保證了文化建設供應,引領了時代的潮流。這就說明了達斡爾族等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藝術教育價值得到了全社會的肯定,它自身所含有的人文思想在音樂教育當中得到了體現應用。如果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在現代音樂教育當中得到了較好的功能擴展。
任何藝術形式都是扎根于生活,從生活當中汲取養(yǎng)料,所以說藝術最能體現民族的生活狀態(tài)。在中國的發(fā)展當中,不斷地融入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內容,不斷吸收我國民間藝術和民族文化的精髓??梢哉f,用音樂教育表現我國本土音樂教育的主題非常合適。許多實驗證明,音樂教育和我國本土題材的結合,比較成功。人才培養(yǎng)和新機制新模式的結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讓新機制新模式得到良性循環(huán)。
(四)實現音樂教育人才和文化建設的對接
音樂教育就是要取得共享共贏共利。達斡爾族在加強文化產業(yè)對接的時候,往往只為自身考慮,不顧及社會的利益,甚至很少考慮社會文化的成長。其實,雙方是擁有共同的利益的有機體,在產業(yè)鏈和服務鏈逐漸連接的今天,黑龍江地區(qū)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學會從文化大發(fā)展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其實這樣也是對自身有利。
音樂教育相對于其他藝術教育形式而言,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在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當中,音樂教育可以將自己的藝術特點發(fā)揮到極致,從而形成一種純粹的美感,因此產生出了許多衍生的藝術效果和價值。除了滿足文化功能性需求,還能起到其他方面的功能需求,比如生活性、商業(yè)性需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化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需求逐漸得到了滿足,現代生活下的人們逐漸開始重視精神需求的追逐。黑龍江地區(qū)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出現,本身就屬于精神文化的范圍,如何合理地運用到文化建設和生活當中,對人們精神層面的滿足和生活品質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審美是高級的人類精神行為。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黑龍江地區(qū)達斡爾族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是由時代的變化決定的。因此,中小學音樂教育要牢牢把握時代走向,結合新的要求,符合并且滿足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時代特征。另外,互聯網的發(fā)展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在這種背景和趨勢下,我們必須要擯棄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對本領域重新審視,重新定義,這才能符合現代教育模式的本質規(guī)律,符合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特點。本領域的教學發(fā)展應該把握這種規(guī)律,積極打破曾經的傳統(tǒng)壁壘,不斷地革新,延續(xù)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繼東.中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之我見[J].藝術評鑒, 2016(04).
[2]張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及其思考[J].當代音樂,2016(24).
[3]徐紅霞.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具體性和不平衡性特點研究[J].戲劇之家, 2017(02).
[4]許緣.關于廣東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黃河之聲,2017(03).
[5]孫美.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當代音樂,2017(09).
[6]張蓓蓓.關中地區(qū)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實踐現狀分析與研究[J]. 教學與管理,2017(15).
[7]劉云端.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資源開發(fā)與利用[J].黃河之聲,2017(05).
[8]鄧竹.淺談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J].黃河之聲,2017(11).
[9]曾嘉龍.淺論中小學音樂教育當前面臨的諸多難題[J].黃河之聲,2017(02).
[10]魯海英.城鎮(zhèn)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反思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