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龍
【摘要】在眾多的文化形式中,音樂有著獨特的魅力,它能夠深入人們的心靈、調節(jié)情緒、愉悅心情,不同風格的背景音樂能夠產生不同的作用,對人們的影響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論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背景音樂的應用,期望能夠豐富有效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背景音樂;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背景音樂是指在不以音樂為主題的活動中,為了活動主題需要而播放的音樂作品。為了不同的需要,背景音樂往往也會不同。例如在一些大型的商場,往往會播放柔和的背景音樂,再加上琳瑯的商品和良好的環(huán)境,顧客會多在商場停留幾分鐘,從而增加銷售產品的可能;在書店中,一般會以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讓顧客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心理醫(yī)生通常會根據(jù)病人的病情在于他們談話時播放不同的背景音樂,以提高治療效果。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音樂正在以全新的姿態(tài)站在人們面前。音樂源于現(xiàn)實,能夠表達人的感情,能夠進入人的內心世界,教人向善。因此,背景音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獨特的優(yōu)勢,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使用背景音樂的必要性
(一)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手段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時效性。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風生水起,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背景音樂對教學的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教師播放所需要的背景音樂,在講授新課時、回答學生問題時、復習時等,活化了教育教學形式,增強了教學的藝術性和感染力,所講授的知識或道理能夠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引起他們的共鳴,進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滿足大學生心理需求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學生為教育主體,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了解他們、尊重他們。以“90后”甚至“00”為主的大學生,他們思想活躍、個性鮮明,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愿意接受靈活的教學方式,而不是枯燥的說教、灌輸。他們對音樂并不陌生,可以說他們這一代,有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伴隨他們成長,給他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音樂所具有的靈活性、感染性等特點能夠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接受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因此,要科學利用背景音樂,拜托枯燥乏味的說教,將音樂和道德教育有機融合,適應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目標。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主的科技手段也越來越成熟,大多數(shù)的高校教師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網(wǎng)絡能夠搜索到想要的任何一支音樂作品,或播放視頻,或播放音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了較完備的科學技術支持來使用背景音樂。利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助力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背景音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具體作用
(一)利用背景音樂強化教學情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背景音樂,配合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利用背景音樂創(chuàng)造適合大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課堂氛圍和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不僅是完成知識任務,同時是豐富感情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這一點,將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作為評價教學實效的重要標準。在教學中,教師要平易近人、面帶微笑,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拉近和學生的關系,同時再配以輕松、溫馨的音樂,課堂氛圍就會變得更加和諧,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反應會更迅速、記憶力也會變得更好,能夠掌握更加牢固的知識。在現(xiàn)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中,教師通常會設計新穎的主題活動來傳授教學內容,如果再配以合適的背景音樂,會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融入活動中,使大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心理體驗。例如,在集體主義教學專題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舉行集體朗誦比賽,十個人分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有相應的朗誦任務,同時也對全班的朗誦質量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樣學生在小組內部練習的同時,也會積極與其他小組合作,進而提高整個班的朗誦的水準。在這個過程中要適時播放背景音樂《我要飛得更高》,給學生鼓勵和支持,激勵他們積極準備朗誦。在活動之后,學生們在討論時就會提高背景音樂對朗誦比賽環(huán)境的塑造,將他們帶到了合作競爭的情境中,激發(fā)了他們身上的無限潛力,讓他們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對集體主義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梢?,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背景音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的進行選擇,或激昂,或溫馨等,讓背景音樂真正實現(xiàn)其促進教育教學效果實現(xiàn)的目的。
(二)利用背景音樂深化教學內容
音樂能夠撥動人的心弦,激發(fā)人的情感,是一種富含豐富情感的藝術,它表達的是悲哀或愉悅或激動等,可以說涵蓋了幾乎人類所具備的所有情感。背景音樂也是音樂的一種,有著獨特的主題,對場景有一定的要求,對表達主題有著巨大的作用。恰當?shù)谋尘耙魳纺軌蛴|動人的心靈,與當時人的心靈需求相符合,兩者產生共鳴。如果沒有背景音樂的過渡,教學會顯得空洞無味。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要積極利用背景音樂,深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的內涵,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意志和信念”教學前,可以選擇貝多芬的代表作“命運交響曲”作為背景音樂,氣勢恢宏的音符將貝多芬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一理想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表現(xiàn)了貝多芬戰(zhàn)勝命運、贏得命運的理想信念,將拼搏鐫刻在了每一位學生的心上,激發(fā)學生為命運而努力拼搏的斗志,令人振奮。再比如,在討論“戰(zhàn)爭與和平”這一主題時,可以選擇BEYOND樂隊的《Amani》,這是一首呼吁資助非洲難民兒童,呼喚和平的歌曲,同時也是廣大大學生十分熱愛的歌曲,將這首歌作為背景音樂能夠深化“戰(zhàn)爭與和平”這一主題,為大學生討論戰(zhàn)爭帶來的無盡悲痛、期盼和平提供了很好契機,同時由于學生對BEYOND樂隊的喜愛,也會深入討論歌曲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加深對“戰(zhàn)爭與和平”這一主題的認識和理解。通過背景音樂的選擇能夠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生活和情感需求的距離,用最真實的故事打動學生,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暢談從中理解的道理,進而自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利用背景音樂內化教學效果
莫扎特曾說“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歡樂注進音樂,為的是讓全世界感到歡樂?!币魳凡煌谄渌囆g形式的功能,它無形無色,但卻能夠使人獲得短暫或長期情感體驗。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應恰當使用背景音樂,用音符叩開學生心靈之窗,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促進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促進音樂與人生境遇的結合,超越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對他們的言行舉止產生深刻的影響,升華人生。比如在進行“生命的意義”教學中,可以配上沖擊力強的圖片,如“911事件”世貿大樓的圖片、汶川地震的圖片、動物哺乳的圖片等,再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如《怒放的生命》《感恩的心》等,能夠震撼學生的靈魂,觸發(fā)他們對生命、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讓他們在沉思中將音樂轉化成就自己的信念,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凈化了他們的靈魂,促進了他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使用背景音樂的相關要求
(一)充分認識背景音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背景音樂是一種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工具,從根本上來說,它的應用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背景音樂是點睛之筆,如果運用得體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喧賓奪主,過度關注音樂的歌詞、旋律,而忽視對音樂內涵的挖掘就有可能導致南轅北轍,降低教學效果。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來說,要突出背景音樂的針對性、適用性,避免過度渲染背景音樂。
(二)合理分配背景音樂所占用的時間
背景音樂可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播放,時間不宜過長,應根據(jù)課程內容的需要進行安排。課前播放背景音樂是為了起到暖場的作用,讓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情境;課間的背景音樂是為了營造輕松的休息氛圍;課上的背景音樂是為了強化教育效果。所有的這些背景音樂所占用的時間都要控制在5~10分之間,能達到教學目的即可,避免學生產生疲勞感。
(三)精心選擇所需要的背景音樂
在古今中外的音樂世界中,有無數(shù)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供我們選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背景音樂的選擇中,要根據(jù)講授主題和學生的特點選擇,還要根據(jù)需要對音樂進行編輯處理。
貝多芬曾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恰當?shù)谋尘耙魳窞閷W生的學習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提升了教學檔次,比單純的講授更有吸引力、效果更佳。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背景音樂的有機結合使教育教學的藝術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是教學形式的積極創(chuàng)新,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改革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張楊.論影視劇背景音樂對大學生行為的積極作用[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2]朱慧,黃志剛.讓背景音樂營造良好課堂心理環(huán)境[J].高教論壇,2006(05).
[3]余原.關于背景音樂與工作效率、注意的關系實驗研究[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