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昱
[摘? ? ? ?要]達爾克羅茲、柯達伊、奧爾夫等幾大音樂教育體系進入我國已有幾十年的時間,在學習和實踐中,我國眾多音樂教育家和廣大的基礎音樂教育工作者充分意識到,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我國歷史文化、教育現(xiàn)狀相融合的重要性。對于如何進行母語音樂教育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和做法。以杜亞雄先生編著的《音樂的認讀唱寫——走進柯達伊教學法》為例,談如何從音樂教材建設入手,夯實我國母語音樂教育的基礎。
[關? 鍵? 詞]杜亞雄;音樂教材;母語音樂教育
柯達伊等當代著名音樂教育體系相繼進入我國,對我國的音樂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一開始的學習模仿,到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正在用自己的智慧不斷地將國外音樂教育理念慢慢融入我國的音樂教育教學之中。
中國的母語音樂包含各個地域的民族音樂,豐富的音樂類型具有鮮明的音樂特色以及特有的語言等文化特征,這是一座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寶庫,如何將這豐富的民族音樂資源運用于母語音樂教育中,傳承和發(fā)揚民族民間音樂,提高全民的音樂素養(yǎng),是所有音樂教育者應該共同思考并努力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國一批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家在理論研究和實踐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編著了一批將我國的民族音樂素材與國外音樂教育體系相融合的學校藝術教育研究書籍,其中包含了部分具有我國母語文化特征的課例。但以我國民族音樂為主要素材的基礎音樂教育教材體系還未形成,尚在探索階段。繼廖乃雄先生《中華學校音樂教材》之后,又一部體現(xiàn)國外音樂教育理念并具有我國母語音樂特征的教材出現(xiàn)了,那就是杜亞雄先生結合音樂理論基礎和四十多年的從教經驗編著的《音樂的認讀唱寫——走進柯達伊教學法》。
一、以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為素材,強調母語音樂教育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強調學校音樂教育首先要牢固建立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這不僅是柯達伊教育體系的突出特點,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一項重要原則。
基于這樣的前提,杜亞雄先生編著的《音樂的認讀唱寫——走進柯達伊教學法》教程中,包含了杜亞雄先生搜集整理及改編的維吾爾族、蒙古族、裕固族、錫伯族、布依族等37個少數民族和部分省份的民歌,以及5首唐詩、3首兒歌和2首電影插曲等近100首作品。在書中的12課中,除有2首德沃夏克作品以外,其余所有作品,均以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為素材。
杜亞雄先生在此教程中,明確了之所以采用柯達伊教學法的三個原因:“一是因為柯達伊教學法是當代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教學法之一,柯達伊教育思想中采用字母譜和科爾文手勢作為啟蒙,通過母語和音樂母語的教學,突出培養(yǎng)歌唱和樂譜讀寫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國民音樂修養(yǎng)、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目標,這也正符合我國的音樂教育目標。原因之二是柯達伊教學法強調從本民族語言入手,以學習本民族民歌和各種形式的傳統(tǒng)音樂為基礎,適應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弘揚的實際需要。原因之三是因為匈牙利族源于亞洲。”杜亞雄先生有著多年在匈牙利訪問學習和生活的經歷,不僅精通匈牙利文,還出版發(fā)表過多部匈牙利論著,他將匈牙利歷史、語言以及音樂、民歌等,與我國的語言、民歌進行比對,追根溯源,確定了中、匈兩國語言和民歌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這也正是杜先生認為柯達伊教學法是中國人最應當借鑒與學習的原因和理論基礎。
二、從中國語言特征入手,進行歌唱教學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是體現(xiàn)不同文化的要素,是維系人與他人、社會、歷史的根本紐帶。母語不僅僅是一個人幼時生長環(huán)境中所學習和使用的語言,還包含了一個民族在不同環(huán)境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獨特文化。而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語言,與語言一樣,具有其一定的文化特征,因此也有人把音樂稱作是第二語言。在音樂教育中音樂的學習一定是在學習母語基礎上建立的,每個人自嬰兒時期就開始通過母語接觸身邊的世界,母語是他最熟悉的,從母語音樂入手,既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又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因此,把母語音樂作為學校音樂教育的基礎,不僅是人成長的需要,更是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需要。
柯達伊強調從母語入手并根據母語的語調來引入音樂。杜亞雄先生在教程中強調從母語入手,通過朗讀—吟誦—歌唱三個階段,逐漸完成從母語的語言音調到音樂的過渡。他在教師用書中以唐詩《詠鵝》為例,首先明確節(jié)拍為四二拍,引導學生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進行節(jié)奏朗讀,完成節(jié)奏朗讀后請學生寫出其節(jié)奏。第二步,結合漢字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標出每個字的聲調,讓學生反復朗誦,體會每個字的字調、音調及節(jié)奏。根據《詠鵝》第一句的字調進行吟誦,根據漢字的聲調走向,用音符進行記錄,這樣就完成了一首中國唐詩從朗讀到吟誦再到歌唱的過程。
我國地域遼闊,有著不同的民族語言和紛繁的地方方言,因此,教程中除了采用的漢語普通話為母語外,也充分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域的方言和少數民族的民族語言。如在學習山西民歌《交城山》時,編者充分考慮到地方方言特征以及在作品中的作用,建議學生用方言進行節(jié)奏朗讀,然后過渡到按照民歌樂譜進行演唱。只有真正理解了中國語言漢語普通話和地方方言及少數民族語言的特征,才能在歌唱時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圓。
三、在柯達伊教學法基礎上,提出母語化的唱名法和節(jié)奏讀法
柯達伊教學法中博采眾長,借鑒節(jié)奏音節(jié)讀法、字母簡譜、柯爾文手勢等教學手段并將其融合起來,對兒童的識譜、歌唱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杜亞雄先生將以上各種教學手段與我國語言發(fā)音和文字特點相結合,重新提出了新的節(jié)奏讀法。
在記譜法的使用上,柯達伊教學法以字母簡譜為基礎,逐漸過渡到五線譜,節(jié)奏記譜采用五線譜中的符號記錄,因此,《音樂的認讀唱寫——走進柯達伊教學法》教程也本著這樣的原則,譜例均采用字母譜。同時,杜亞雄先生提出要區(qū)別于一般的英文,使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簡譜中的唱名,從字母簡譜逐漸過渡到數字簡譜,節(jié)奏記譜則采用數字簡譜中的符號記錄,其具體的記譜方式在教程中有明確的標注。
四、“中西合璧”音樂理論知識主線清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音樂的認讀唱寫——走進柯達伊教學法》教程共包括12課、100余首作品,分為學生版和教師版,每課分為唱唱演演、聽聽寫寫、拓展與創(chuàng)造三個部分。每課的開始部分都提示了本課應當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并在教師版用書中對每一課的知識要點及相關資料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音樂理論知識部分包含了基本樂理、指揮、教學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等相關內容。尤其在樂理知識部分,杜先生將歐洲樂理體系與中國音樂體系樂理進行整合,重點突出了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理論知識。此外,在音樂教學中的樂器使用上,杜亞雄建議使用古琴,并在教師用書中對古琴演奏的基本知識進行了介紹。
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是豐富多樣的,為了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學習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教程中從理論知識、演唱、聽寫、讀譜、音樂創(chuàng)作等方面開展教學活動。尤其在拓展與創(chuàng)造部分,建議學生用動作、游戲、表演唱等豐富的形式表現(xiàn)音樂。此外介紹了相關的作曲理論知識,并在每課布置了簡單的創(chuàng)作內容,讓學生在相應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初步的音樂創(chuàng)作嘗試,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五、從音樂教材建設入手夯實我國母語音樂教育的基石
何為好的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適合國情、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教材便是中國母語音樂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國教育部門和廣大專家及一線教師都在努力,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為引領,我國的音樂教材建設也更加豐富、完善、科學合理。同時,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的校本教材也在不斷出新。杜亞雄先生所著《音樂的認讀唱寫——走進柯達伊教學法》雖只有12課,但卻體現(xiàn)出了母語音樂教育精髓,諸如此類的教材應該作為現(xiàn)有教材的補充。廣大中小學音樂教育者可以根據杜先生所舉課例,舉一反三,設計出更多更好的體現(xiàn)母語音樂文化的課例和教材。
但僅有好的教材是不夠的,優(yōu)秀的師資同樣是重要的因素。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苯虒W既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又要因材施教,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每一位音樂教育者,首先要了解教育的本質,進一步了解學生,正確地處理師生關系、學生與知識的關系,包括與母語音樂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選擇可行的教學方法,確定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
近年來國外音樂教育體系引入國內,廣大一線教師以及在校師范類音樂專業(yè)大學生,需要不斷深入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學方法的表面,更要領會其精髓,將其與我國音樂文化相結合,成為母語音樂教育的踐行者。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母語音樂教育不僅僅是語言和音樂的傳承,更是文化和精神的延續(xù)??逻_伊音樂教育體系給了我們明確啟示,音樂教育的根基要立足于本國的文化傳統(tǒng)、實際國情,用不斷發(fā)展、更新、創(chuàng)造的觀念進行分析和取舍,從音樂教材建設入手逐漸形成屬于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母語音樂文化,夯實我國母語音樂教育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杜亞雄.音樂的認讀唱寫:走進柯達伊教學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泰州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