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隴東地區(qū),隴東民歌是極具影響力的文學重要文化組成部分,不僅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對隴東人們日常生活狀態(tài)進行了充分表現,而且蘊藏著極其價值的文化資料,將其與地方高校合唱教學相融合具有可行性與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學生實際,探討了隴東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學中的實踐。
【關鍵詞】隴東民歌;地方高校合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隴東民歌相關概述
甘肅省主要涉及隴東、隴中、隴南與河北走廊四個部分,其中隴東地處東北地區(qū),是秦隴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地區(qū),只要身處隴東,任何時間與地點都能夠聆聽到隴東民歌。隴東曾受周先祖管理,是農耕文化起源與發(fā)展所在,周先祖時期該地區(qū)開始出現《采薇》等具有影響力的民歌,這些民歌是人們日常生活狀態(tài)的主要反映,發(fā)展至先周時代,隴東民歌在取得發(fā)展的同時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得到流傳。由于隴東曾是革命根據地,人民主動參與革命,為革命奮斗,并創(chuàng)作了與革命相關的民歌,固隴東民歌除了是革命文物,也是人們現實生活的反應,揭示了軍民奮斗精神及其所作出的貢獻。
二、隴東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學中的價值體現及實踐策略
(一)價值體現
隴東民歌具有地域性、藝術性特征,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與掌握隴東民歌特征及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將其視作地方性知識融入合唱教學內容,毋庸置疑,地方高校注重地方文化分析與研究,隴東民歌無論是形態(tài)還是內容都與地方高校教育尤其是與合唱教學特征和要求相符合,加上很多地方高校學生都扮演著地方性文化保護者與傳承者的角色,所以加強隴東民歌與合唱教學的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踐策略
1.體現教學內容豐富性
就目前來說,地方高校合唱教學基本是延用專業(yè)學校的合唱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合唱教學規(guī)范性與合理性,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教學內容相對單一枯燥,對特色合唱教學的實施起到了阻礙作用。為了改變現狀,地方高校應在合理運用專業(yè)學校合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增添隴東民歌內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合唱教學輔助教學編寫,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隴東民歌在表現人們日常生活狀態(tài)的同時蘊藏著極其價值的文化資料,是地方高校合唱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不僅是地域性特征的主要體現,還對隴東民歌傳承與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地方高校教師應提高對隴東民歌研究的重視程度,深入挖掘隴東民歌聲聲樂作品,并鼓勵學生進行演唱,促進教學內容豐富與更新。
2.發(fā)揮實踐活動積極作用
理論教學固然重要,但實踐教學也不容忽視,重視實踐活動有利于提升合唱教學。通過課堂學習,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但只有登上舞臺就十分緊張,無法自然、流暢地完成演唱,究其緣由就是實踐能力較薄弱,所以教師應定期開展實踐活動,也包括隴東民歌比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將藝術活動與合唱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隴東民歌的認識與了解,而且可以提升實踐能力與演唱信心。
3.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
通過觀察與了解,可以發(fā)現地方高校在師資力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依據專業(yè)學校教學安排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應結合自身實際與學生生源進行科學安排,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隴東民歌構建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展現歌曲表現形式多樣化,這種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促進了合唱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地方高校教師應樹立隴東民歌保護意識,并加以挖掘,提高自身對隴東民歌的認識與了解,從而更好地將二者相融合,提升合唱教學質量,促進隴東民歌發(fā)展。
三、結論
綜上所述,隴東民歌與地方高校合唱教學的有效融合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利于促進隴東民歌的傳承,而且是激發(fā)高校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合唱教學內容、提升合唱教學效果的有效渠道。作為一合格的教師,首先需要提高對隴東民歌的認識,掌握隴東民歌地位與特征;其次需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主動將隴東民歌與合唱教學相融合;最后需要加大隴東民歌文化傳承及保護宣傳,并在實踐中探索二者融合策略。
參考文獻
[1]孫旭天.關于隴東民歌藝術特點的分析及傳承與保護[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5.
作者簡介:閆怡如(1988—),女,漢族,甘肅慶陽,隴東學院,音樂學,碩研,講師,研究方向:合唱指揮 及聲樂演唱(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