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琪茹 賈文毓
摘 要:地名是人們賦予一定空間位置上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詞,是社會發(fā)展的特有產(chǎn)物,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區(qū)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狀況。為了解地名與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關(guān)系,以莆田市為研究對象,對其管轄的行政村名進行研究。將采用文獻法、統(tǒng)計法、歸納比較法等方法,從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要素兩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歸納,揭示莆田市行政村名命名與自然、人文環(huán)境的密切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莆田市;行政村名;地理環(huán)境要素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1-0026-02 中國圖書分類號:K928.6 文獻標志碼:A
對地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這本著作對地理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著作中對地名淵源的解釋有上千多種。在當代,對地名研究的學者也有很多,比如賈文毓的《中國地名詞源》[1]、華林甫的《中國地名學史考證》[2]等,雖然對地名研究的文獻數(shù)量多,但對縣級行政村名的研究還較少。本文將以莆田市行政村名為研究對象歸納分析,從地理學角度闡釋行政村名與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關(guān)系。
1 莆田市基本概況
莆田市是福建地級市,因歷史上莆田平原地處淺海和沼澤地帶,蒲草滋生,先民鏟除蒲草、排泄海水造田而得名。古稱“莆仙”,因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莆仙作為一個較為獨立的行政區(qū)域出現(xiàn)而得名。亦稱“興化”,由于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置興化軍,轄莆田、仙游、興化三縣而得名。又有“興安”之稱,因宋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失城而復得,端宗詔興化軍為興安州而得名。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城市之一。
莆田市位于東經(jīng)118°27'-119°39',北緯24°59'-25°46'。沿海地帶多為山地、丘陵,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巒疊嶂,中部丘陵起伏,東南部平原廣闊與木蘭溪、延壽溪和秋蘆溪構(gòu)成了江南水鄉(xiāng),同時擁有湄洲灣、興化灣和平海灣三大海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季風明顯。
2 莆田市行政村名語言類型及空間分析
莆田市現(xiàn)轄有城廂區(qū)、荔城區(qū)、涵江區(qū)、秀嶼區(qū)和仙游縣,共有行政村975個[7],從村名語源類型可分為方位、地形、動物、顏色、水文、建筑、姓氏、植物、天文、數(shù)字、歷史等11類[4]。由于部分行政村命名方式由多種構(gòu)成,在分類統(tǒng)計時有重復,但并不影響行政村名語源類型的分析。
2.1 自然環(huán)境要素與行政村名
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是村名產(chǎn)生的重要依據(jù),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自然環(huán)境的特征[5]。莆田市各行政村命名中,有關(guān)自然因素命名的類型有方位、地形、水文、動物、植物、顏色、數(shù)字等。
2.1.1 方位與行政村名。方位,在人們?nèi)粘I钪杏兄陵P(guān)重要的作用。通常,含有方位的地名不單獨使用,會有參照物,以便于人們清楚地辨別地方。莆田市方位命名的行政村名有342個,占統(tǒng)計總數(shù)的26.9%。常用的方位名詞有東(74個)、西(43個)、后(36個)、下(31個)、前(27個)、南(26個)、頭(23個)、尾(18個)、北(14個)、上(14個)、頂(11個)、邊(11個)、中(8個)以及一些不常見的如里(3個)、外(2個)。
在含有方位名詞的行政村名中,東西南北字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前后上下字,例如東山村、西山村、南湖村、北山村、前洋村、后井村、上塘村、下房村等。以方位命名的行政村都有一個地理實體作為參照物,例如山地、河流、建筑物等,以便于人們清晰地辨別方向。
2.1.2 地形與行政村名。地形,是地表上的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具體指地表以上分布的物體共同呈現(xiàn)出的高低起伏的狀態(tài)。莆田市地形多樣,平原、丘陵和低山面積廣布。西北部為地勢較高的山脈,中部為低山丘陵、盆谷交錯區(qū);東南沿海地帶為低山和平原。莆田市所有以地形命名的行政村中,包含了山、峰、石、嶺、溝、坡、嶼、坑、坪、坂、洞、坵、川、陡、垞、坡、坑、墩、埔等19種類型,其中以山、峰、嶺等命名的比重最大,占地形命名總數(shù)的54.9%;而溝、坡、川等所占比重較小。
在空間分布方面,以地形命名的行政村分布在莆田市西北部,仙游縣(87個)、涵江區(qū)(40個)、城廂區(qū)(35個)、荔城區(qū)(34個)以及中部的秀嶼區(qū)(50個),東南沿海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分布很少。由此可見,地形會影響居民的分布以及行政村名的命名。
2.1.3 水文與行政村名。水文,是指自然界中水的變化及運動等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自古以來,人類活動大多從河邊開始,傍水而居。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河岸受到侵蝕,沖積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的有利地形及充足的水源,保障了人類的生存。莆田市境內(nèi)的河流多數(shù)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流徑,主要有木蘭溪、延壽溪和萩蘆溪三大水系。
行政村名中含有水文的字有“洋”“溪”“湖”“江”“?!钡龋渲小把蟆薄跋薄昂彼急戎剌^大,這與人類的生活習性有關(guān),同時以水文命名的行政村有一個顯著特征是村落大多數(shù)沿河流兩岸呈帶狀分布。
2.1.4 動植物與行政村名。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擁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莆田市東瀕海洋,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加之地形復雜多樣,地植被主要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常綠雨林,同時還擁有豐富的海洋動物和陸生動物。
莆田市以動植物命名的行政村有129個,占統(tǒng)計總數(shù)的10%。動物類以龍(11個)、象(10個)和鳳(4個)命名的占多數(shù),其余的有獅亭村、貂峰村、虎垅村、麟山村等。植物類以林(28個)、松(6個)和莆(6個)最多,其余的有樟、桂、柳、楓、竹和梅等。由此看來,以動植物命名的行政村,說明了人類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密切聯(lián)系的特點。同時龍、鳳、象、梅、竹也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吉祥、永遠幸福的美好愿望,這一意愿將與后文中談到的意愿類命名有異曲同工之妙。
2.1.5 其他自然要素與行政村名。莆田市其他類自然環(huán)境要素(天文、顏色、巖石)等命名的行政村名共67個,占統(tǒng)計總數(shù)的5.1%。
2.2 人文環(huán)境要素與行政村名
除了自然因素對地名的命名有影響外,人文因素也發(fā)揮一定作用[6]。莆田市各行政村名中,有關(guān)人文因素命名的類型有建筑、姓氏、意愿、數(shù)字、歷史、神話、交通等。
2.2.1 建筑與行政村名。建筑,是建筑物與構(gòu)筑物的總稱。人們?yōu)榱藵M足社會生活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zhì)技術(shù)手段、一定的科學規(guī)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chuàng)造了人工環(huán)境。同時,建筑物的建造、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氣候與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建筑風格與類型會各式各樣,因此有明顯的地域性[3]。
通過整理分析,莆田市的建筑物主要有塘、橋、莊、亭、樓、宮、塔、埭、城等幾種類型。經(jīng)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建筑類型命名的行政村有133個,其中以塘、橋、樓、亭命名的占多數(shù),比如月塘社區(qū)、陳橋村、下樓村、蔡亭村等;以宮、塔、院等命名的居中,例如宮利村、石塔村、馬院村等;同時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庭、舍、房、門、磨等,比如洞庭村、官舍村、下房村、南門社區(qū)、萬輝社區(qū)等。
2.2.2 意愿與行政村名。意愿,意是心意、心的方向,愿即愿望、動力,最初的愿望是想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和方向,然后盡自己所能去達成目標。經(jīng)整理分析,莆田市意愿類命名在人文要素地名中居第三位,有67個,其中平安類、豐收類、愛國類村名比較多。平安類有14個,比如太平村、興安村等,這說明從古至今人們對安穩(wěn)、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豐收類有15個,比如新豐村、耕豐村等,說明人們對衣食住行的依賴性。愛國類有9個,比如建國村、建華村等,說明歷史重大事件對行政村名有著深遠影響。除去以上三類還有昌盛類(6個)、歡樂類(6個)、健康類(5個)、教育類(7個)、品德類(5個)。人們用帶有意愿的詞眼命名村名,充分證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2.2.3 姓氏與行政村名。姓氏,姓是一種族號,而氏是姓的分支,它標示著一個家族的血緣關(guān)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里程碑。我國人民重視血緣關(guān)系,習慣于群居,因此以姓氏命名是人文要素的一大亮點,反映了人們對家庭和睦、家族興盛的美好期盼。在莆田市的行政村名中,姓氏類有103個,占人文要素總數(shù)的27.5%,其中田(15個)、黃(9個)、高(7個)、張(5個)、朱(4個)占大多數(shù)。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姓氏,比如熬(熬山村)、黨(黨城村)、都(都邠村)、洪(洪里村)、官(官莊村)等。
2.2.4 其他人文要素與行政村名。莆田市人文要素命名中,除了常見的這三種類型,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數(shù)字、神話、歷史、交通、人物等共76個,占人文地理環(huán)境要素總數(shù)的20%。
結(jié)束語
經(jīng)歸納統(tǒng)計分析,莆田市行政村名具有以下特點:
(1)在自然環(huán)境要素中,行政村的命名受方位影響最大。其中東、西、南、北、上、下、前、后占大多數(shù),從這方面能夠清楚地知道行政村的空間位置。其次受地形和水文因素影響的行政村在空間分布上呈現(xiàn)一致性,說明了莆田市地形復雜多樣,以及行政村山水相間分布的特點,體現(xiàn)了當?shù)氐奶厣孛?、地形以及水文特征?/p>
(2)在人文環(huán)境要素中,行政村名受建筑與姓氏影響最大,說明莆田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高,重視家族觀念,從古至今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期待。
由于行政村名沒有統(tǒng)一的分類標準,在對莆田市行政村名的分類過程中筆者的主觀因素較強,并且對當?shù)氐牡乩硖卣饕约帮L俗習慣難以進行實地考察,所以,對莆田市行政村名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賈文毓,李引.中國地名辭源[Z].華夏出版社,2005.
[2]華林甫.中國地名學史考證[M].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任建蘭,公平.淺析地名的地域性[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3):163-170.
[4]董曉曉.淺談地名的命名分類[D].山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