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宗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正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充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成為了眾多教師的追求。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開展抗挫折心理教育,鼓勵學生面對現實,將挫折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抗挫折環(huán)境,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本文就高中體育教學中抗挫折心理教育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探究,首先介紹了高中體育教學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列舉了一系列有效的抗挫折心理教育方案,希望能夠為高中體育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體育 抗挫折心理教育 必要性 方案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4(c)-0050-02
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對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不滿而引起的挫敗感,如果教師不能積極引導學生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消除學生的挫敗感,那么就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抗挫折心理教育,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效推動教學的深化發(fā)展。
1 高中體育教學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1 是適應新課改標準的重要教育形式
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實施目標式的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精神。當前,社會競爭越來越大,人們的心理承受壓力也在不斷增大,高中生是國家的希望和接班人,提升他們的抗挫折心理,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當前的學習和未來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當做好抗挫折教育。同時,在高中體育教育中實施抗挫折教育,能夠讓學生直面困難和挫折,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能夠積極應對,及時做出自我疏導,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成長,不斷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有效開展抗挫折心理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1.2 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需要開展抗挫折教育
高中生正是處于青春期,該階段也是心理問題多發(fā)的高峰期,如果出現心理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引導,那么就非常容易產生心理極端,從而容易干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全面有效開展抗挫折心理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自身在體育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及時采取方法改正錯誤,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質,對學生未來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會產生良好的作用。同時,做好抗挫折心理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
2 高中體育教學中開展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對策
高中生正是心理素質培養(yǎng)和人格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影響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中,體育教師有必要合理開展抗挫折心理教育,不斷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轉變,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具體來說,高中體育教學中開展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對策可以總結為如下幾點。
2.1 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形式
高中體育課堂是抗挫折心理教育的有效場所,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進行學生的分析和探究,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抗挫折心理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同時,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做基礎。
比如,在面對性格外向的學生時,教師可以根據其樂觀開朗但是驕傲自滿的特點有效開展抗挫折心理教育,可以通過設立更高的目標來引導學生樹立謙卑的態(tài)度,促使學生改變自身的缺點,虛心學習有用的知識。而在面對性格內向學生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該類學生沉默寡言、不愛與人溝通的特點開展抗挫折教育,在進行抗挫折教育的時候應當采取委婉的形式,通過旁敲側擊使得學生樹立更加堅定的信念,面對挫折的時候不畏艱辛,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和積極性。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不同,教師只有做好每一位學生的深入分析,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有效選擇抗挫折教育的形式,從而提升教育的效果。在開展抗挫折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有效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合理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從正面進行抗挫折心理教育
高中體育教學的內容比較多,使學生產生挫敗感的因素也比較復雜,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層次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學目標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帶來有益的學習經驗,減少挫折,從正面進行抗挫折心理教育。
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體育技能,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小組,在學習某一方知識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小組目標的制定,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有效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是全班學生共同完成某一個任務。因為如果全班同學共同完成某一任務的話,對于學習能力高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在短時間完成某個目標,而對于學習能力低的學生來說可能需要花費好長時間也未必能夠完成任務,這就容易導致學習能力低的學生產生挫敗感。因此教師應當區(qū)別對待學生,根據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組,有效制定教學目標,避免學生面臨不必要的挫折,從而減少挫敗感,達到正面抗挫折教育的目標。
2.3 有效設立挫折環(huán)境,從側面實施抗挫折心理教育
從側面進行抗挫折心理教育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側面抗挫折心理教育比正面抗挫折心理教育或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設計挫折環(huán)境,巧妙地從側面進行抗挫折心理教育,為學生更好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打好基礎,培養(yǎng)堅韌不拔的精神。
比如,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人為故意設置一些障礙,創(chuàng)設挫折的環(huán)境,以此達到側面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如可以在風雪天氣、驕陽下堅持室外上課,培養(yǎng)學生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在開展某個動作教學的時候,合理為學生設置易錯點,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錯誤更好地進行動作分析和探究,從而避免在該動作中再次出現錯誤,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再比如,在開展耐久跑教學中,在跑道上合理設置障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挫折環(huán)境,以此來引導學生應當樹立信心和耐心,磨練學生的品格,從而從側面增強學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
2.4 有效進行榜樣式教學,提升學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
榜樣的力量是十分大的,在高中體育教育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榜樣式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挫折的認識,提升抗挫折能力。
比如,在學習推鉛球方面內容的時候,有將鉛球貼在下頜部的動作,很多學生由于怕臟、怕涼而不愿意根據要求做,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當采用榜樣的力量進行教學。可以將黃志紅作為榜樣,為學生講解他是如何練習每一個動作的,又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恒心和毅力,培養(yǎng)學生艱苦學習的耐心,從而提升學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同時,在開展耐力跑教學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采用榜樣的力量開展教學,將一些馬拉松比賽中的動人事跡講給學生聽,培養(yǎng)學生堅韌的毅力。
3 結語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融入抗挫折心理教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體育教師應當不斷更新自身的思想觀念,合理分析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心理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更好地成長。同時,體育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和學習狀況合理進行分層次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中體會抗挫折學習的意義,為更好地開展抗挫折教育做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永兵,劉方濤.中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抗挫折心理教育探討[J].文山學院學報,2014(12):61-63.
[2] 李紅香.以抗挫折心理角度出發(fā)探究中學體育教學的心理教育行為[J].當代體育科技,2017(2):153-154.
[3] 龔海勇.初中田徑教學中抗挫折心理教育探索與實踐[J].田徑,2015(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