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摘 要] 讓學引思可以引領教師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行為。教師應因勢利導,通過“讓”和“引”激發(fā)學生的“學”和“思”,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更加突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 鍵 詞] 學思結合;英語閱讀;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3-0110-01
一、讓學引思的理念
“讓學引思”是在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的“讓學”理念基礎之上提出的更加新穎的教學理念。古人云“讓而有序,學而生慧,慧而生能”?!白尅笔墙處熐擅畹貑l(fā),盡可能地讓位給學生;“學”則體現(xiàn)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將知識內化的過程?!耙肌眲t為了“引學”,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學會學習?!耙肌本褪菍崿F(xiàn)教師的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和諧統(tǒng)一,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中,讓他們學有所思,思有所得?!耙肌钡哪康氖峭ㄟ^點撥、引導、啟發(fā)等方式喚醒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完成對知識的自主構建和自覺遷移,培養(yǎng)他們的價值形成和學習習慣?!白尅迸c“引”是辯證統(tǒng)一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互為一體?!耙笔菫榱恕白尅?,“讓”才能實現(xiàn)“引”?!耙钡闹腔蹧Q定著“讓”的深度,“讓”的深度反映著“引”的智慧。最終目的是通過“讓學引思、引學激思”,從而讓學生達到“樂學愛思,會學善思”教學的理想境界。
二、傳統(tǒng)英語閱讀課的弊端
英語是一門語言,而在語言教學中,閱讀又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是提高學習者語言行為能力的基礎,也是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的主要手段。所以,教會學生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一)過程形式化
許多老師走入這樣一個誤區(qū),花許多心思在媒體的華美與精巧上,可是卻忽略了閱讀過程的推陳出新。在成功導入之后,課堂氣氛一下子跌入低谷。他們往往讓學生掃讀(scanning)、略讀(skimming)、細讀(careful reading)完成一些約定俗成的閱讀任務,使英語閱讀課猶如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文章主旨,閱讀教學僅僅停留于表面現(xiàn)象,其教學效果有限。
(二)知識搬運工
教師主宰課堂教學的一切,一味地將教材的知識咀嚼碎了“填鴨式”地灌輸給學生,學生猶如知識接納器,來不及理解,更沒有時間思考,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手段是考試。這種教學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被挪用,自主思維的空間被擠占,自主探究的熱情被扼殺,自主發(fā)展的動力被壓制。
(三)差異平等化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充滿活力的豐富多彩的生命個體,我們要平等對待他們,并不是把他們按照一個模子進行刻制。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差異,不能因材施教,始終用一刀切的方法教學,重補短,輕揚長,學生的個體生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得不到應有的張揚和發(fā)展。
三、讓學引思的實踐
(一)巧用信息化手段引發(fā)學生英語閱讀進行有效思考
利用大量的聲音、圖片或者視頻等資源,導入新課,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大大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我們在利用信息化資源時,要注意以下兩點。(1)材料要與文章主題有關,從教學內容的整體出發(fā),為教學服務,不能偏題,否則就失去了導入的效果。(2)要發(fā)掘這些資源中所蘊含的深層信息,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水到渠成地過渡到新課,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文章充滿好奇,真正達到“導”的效果。
(二)巧用提問引發(fā)學生對文章理解后的信息輸出
閱讀課能夠成功地激發(fā)學生對文章理解后的信息輸出,是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關鍵。
文章是信息的載體,學生往往能夠從中獲得的是比較淺層次的信息。教師的任務不止于檢查他們是否能夠找到信息解決簡單的選擇或判斷題,而是通過啟發(fā)來引導他們把握深層次的主旨。這就要求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把握重難點,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計問題。判斷性問題(能夠用yes or no回答)以及when, where, who, what, how 之類的問題一般是檢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理解,看懂文章的學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why, 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 if, suppose 之類的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幫助他們領悟文章的主旨。教師可以根據(jù)問題的深度挑選不同的學生回答,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展現(xiàn)自我,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運用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三觀
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發(fā)覺教材中的信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感場”,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引導學生進入最佳教學情境。如利用第一冊,Unit 8 Life Online,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wǎng)絡資源以及謹慎交友,不受網(wǎng)絡控制。利用第二冊,Unit 2 Family and Friends,教學生如何正確與老師、同學、朋友及家人相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謝老師。第三冊,Unit 5 Together We Are Strong,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yǎng)他們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Unit7 Safety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教育學生有安全意識和責任心。第四冊,Unit 1 Could I change My life,通過學習主人公從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女孩變成哈佛高材生的奮斗史,使學生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堅持不懈奮斗重生;Unit 4 Where is your recycling Box,幫助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關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
教無定法,萬變不離其宗,就是教會學生學習與思考。在新的教育發(fā)展形勢下,教師只有積極去探索課堂教學藝術性方法,用巧妙的讓學與引思技巧,幫助學生打開思想之門,才能讓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