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志
【摘要】本文從微信的功能出發(fā),闡述微信與教學相結合具備的優(yōu)點,提出了幾種微信應用于教學的方法,希望能夠對高校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方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微信;高校教學;應用
基于移動設備的可移動并且便捷的優(yōu)勢,移動設備廣泛應用到教育領域中,其促進了教學方法和教育方式的發(fā)展。在日益發(fā)展的移動互聯(lián)環(huán)境下,微信這種社交工具也在高等教育中嶄露頭角。微信不僅具備網絡互動的開放性、交互性、即時性等特點,還具備傳播速度快、交流靈活、內容簡單等特點,它所提供的這種平等開放的交流平臺正好吻合了青少年學生愿意交流、喜歡自我展示的價值需求,這就為打造新的教學模式帶來了途徑。微信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促進了學習者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和效果。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 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好友進行形式上更加豐富的聯(lián)系。與傳統(tǒng)的短信溝通方式相比, 微信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實時輸入狀態(tài)等功能。筆者認為,隨著微信平臺的日趨完善,它會對未來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帶來巨大的影響,也必然會在高等教育中發(fā)揮重要的輔助作用。
一、微信與教學相結合具備的優(yōu)點
(一)微信有龐大的用戶群,可以直接用手機登陸微信
微信現(xiàn)有的巨大的客戶規(guī)模,提供了一個較為廣闊的應用平臺。一旦有用戶將相應的教育資源上傳或共享至微信平臺,所有用戶都可以使用教育資源進行移動學習。
(二)微信可以對用戶設置分組,并發(fā)布有聲有圖有文字的多媒體資訊信息
信息傳送的交互方式,可以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在課堂上進行的教學針對的是全體學生,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個性往往被忽視和無法顧及,利用微信的互動方式,老師可以針對某個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三)微信可以針對某個人或人群對消息進行精準推送,并在后臺對用戶進行跟蹤、查看、瀏覽情況和數(shù)據管理
后臺對用戶數(shù)據的管理保證了教學的及時性。以前學生在課后遇到不會的知識點只能在教室、辦公室請教老師,這就造成了學生遇到的問題因為時間、地點的限制不能及時給予解答。而微信溝通的及時功能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從而提高了教學的及時性。
(四)微信可以與用戶進行實時的交流,非常適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目前,人們的整體生活節(jié)奏比較快,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連續(xù)的時間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和深入學習。而微信所提供的免費聊天平臺、消息推送和實時留言等功能,適合學生不受時空限制的向教師提問,而且教師也能夠對學生問題作出快速的反饋。教學雙方在微信留言中不斷地交流,可以實時地建立一對一的溝通環(huán)境,而且并不需要額外的預約和安排。
(五)微信平臺提供朋友圈功能,輔助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在學校中,任何一個正式的班級或者學習組織,都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在網上建立及時交流、互動和分享的平臺。通過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推送相關消息,可以快速實現(xiàn)課堂上理論內容的分享。而且不同愛好的學生之間的虛擬班級和虛擬課堂可以通過搜索功能,在微信上實現(xiàn)。
(六)微信平臺上的分享功能可以將互聯(lián)網上的所有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
通過二維碼、推送等功能,學生可以把微信連接到互聯(lián)網上,進而共享幾乎所有的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讓學習資源更有效的得到利用。由此可見,微信本身并不是一個類似數(shù)據庫一樣的學習資源載體,而是一個可以快速整合網絡學習資源的強大的平臺。在學習中使用微信并不是我們的目的,而是我們所嘗試的提高學習效率和積極性的方法和平臺。
二、微信和教學相結合的具體方法
(一)微信提問+教學大屏幕
微信提問進入課堂,主要是使用兩個投影儀,在一個屏幕投影電影內容,另外一個屏幕投影觀眾用手機發(fā)表的評論,將兩個內容疊加在一塊幕布上,或者分別投影在兩塊幕布上。這種方式出現(xiàn)之后,無疑會大大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參與感。從我們使用的效果來看,這的確深受學生的歡迎。
(二)微信+二維碼+問卷網
問卷網是國內非常棒的兩大問卷調查類互聯(lián)網應用。使用問卷網,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好問卷,生成二維碼,在課堂上,請學生使用手機中的微信掃描二維碼,從而實現(xiàn)互動和交流。
問卷網功能強大,可以生成“登記”“投票” “提問”等。問卷網可以直接生成二維碼,教師將二維碼復制到PPT中,在有WIFI的情況下直接提升授課的互動性。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無需提前申請,問卷網和微信都免費。如果使用得當,潛力無窮!
(三)微信+二維碼+百度云
在每次授課之后,總是有不少聽眾希望獲得講義和PPT?,F(xiàn)在,教師在開講之前,將講義發(fā)布到百度云,百度云的分享功能可以直接生成分享網址和密碼。教師將分享網址,生成二維碼,將二維碼和提取密碼粘貼在PPT上,跟學生分享。學生只要用微信二維碼掃一掃,可以在授課之前、之中甚至之后下載講義。
總之,微信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新興網絡工具,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筆者對微信與現(xiàn)代高等教育相結合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也還在新的探索中,希望能與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合作,真正發(fā)揮微信在現(xiàn)代高等教育教學中的優(yōu)勢,探索微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高效的、廣泛的、合理的應用。
參考文獻
[1]代亭,阮瑩,曹成虎,蘇艷.淺談微信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發(fā)現(xiàn)(教育版),2016(11).
[2]吳曉冰.微信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商務,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