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要】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在五六年級增設了Culture time文化學習板塊,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xiàn)了與單元話題相關的文化內容,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等。如何巧妙設計構建Culture time板塊高效文化教學,本文著重從四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教學。
【關鍵詞】Culture time 語構文化 高效文化課堂
英國語言學家羅伯特·拉多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識,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巧妙設計,構建Culture time板塊高效文化課堂,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技能,還可以加強文化知識的參透和導入,引導學生們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提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一、通過圖片展示和對比講解,理解Culture time語構文化,體會語言差異
所謂語構文化是指語言中的詞匯、詞組、句子以及篇章的結構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點,即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語言結構差異。從某種程度上說,語言的構造與民族的思維方式的關系最為密切。例如,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從大到小”的特點,如中文地址是按“國名——地名——人名”的順序書寫,而英語國家的人思維方式則與之相反,寫英文地址在語構上與漢語相反,是按“人名——地名——國名”的順序書寫。
以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 My e-friend 這個單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學為例,文化板塊向學生介紹了中英文地址的不同寫法。首先通過課件呈現(xiàn)兩張信封,分別是中國江蘇鎮(zhèn)江陽光小學的張華同學與英國倫敦月亮小學的Poppy往來書信的信封封面,并且提問:你能找到這兩個信封書寫格式的區(qū)別嗎?讓學生自己看圖片對比,發(fā)現(xiàn)并說一說兩個信封書寫格式的區(qū)別。接下來出示New words: Chinese,address,like this...再通過框架清晰地呈現(xiàn)兩個信封的區(qū)別并總結:中文地址按“國名——地名——人名”的順序書寫, 即從大到??;英文地址按“人名——地名——國名”的順序書寫,即從小到大。最后呈現(xiàn)書中本單元的Culture time內容聽錄音并跟讀,此時再通過一個小練習:呈現(xiàn)三個英文信封,小組討論哪種英文地址書寫方式正確,以此來進一步反饋學生們對本節(jié)課所學Culture time內容的掌握情況。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的Culture time板塊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和語構文化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因素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往往互為基礎,互有聯(lián)系,而通過圖片展示和對比講解的方式更能直觀的幫助學生們理解Culture time語構文化,體會語言差異。
二、巧妙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挖掘Culture time隱含的文化,拓展學生視野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游戲是發(fā)展多種才能的智力活動?!毙W生的無意注意占重要的地位,長時間的枯燥的講解法導致課堂上出現(xiàn)一些做小動作、開小差的現(xiàn)象,而游戲教學法可以將枯燥的語言現(xiàn)象轉變?yōu)閷W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有趣、豐富的語言交際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這個單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學為例,本板塊介紹了中國和主要英語國家的特有動物,從以下四步巧妙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挖掘Culture time隱含的文化,拓展學生視野。第一步從Daily talk “My animal friend”著手,進行“Listen and guess”游戲,學生們用句型“I have.../It is.../It has.../Its.../It can...”自由表達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其他學生一邊聽一邊猜一猜該同學的動物朋友是什么,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本節(jié)課有關“動物”的話題上來。第二步接著呈現(xiàn)一個Riddle進行猜謎游戲,“I have an animal friend. It is white and black. It has big eyes. Its body is fat. It can climb the trees. It is cute.”由謎底“panda”提問:“Where can we see pandas?”學生都能回答出來是“China”,同時呈現(xiàn)中國的五星紅旗,自然而然地引出本單元Culture time中的第一句“You can see pandas in China.”第三步呈現(xiàn)一張世界地圖,分別呈現(xiàn)加拿大Canada、美國the US和澳大利亞Australia的國旗圖片,再呈現(xiàn)三張動物的圖片,分別是禿鷹balad eagles、北極熊polar bears和袋鼠kangaroos,新授完這三個單詞后進行“Read and guess”,通過單詞和簡短的詞組來猜測此國家的特有動物是什么,通過課件在美國國旗旁呈現(xiàn)“black and white,big wings,can fly”,通過簡短詞組的提示和圖片幫助學生猜出是三種動物中的禿鷹bald eagles。以此類推猜出北極熊polar bears和袋鼠kangaroos,接著再進行Know more環(huán)節(jié),進行Culture time四個國家特有動物的文化知識鏈接,如禿鷹形象在美國的應用:國徽、硬幣、紙幣、旗幟等,挖掘Culture time隱含的文化,拓展學生視野。第四步進行本單元Culture time內容的學習并通過小練習“Look, read and match”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文化板塊內容掌握情況進行當堂反饋。
“Guessing game”游戲貫穿本單元Culture time板塊文化教學,從Daily talk“My animal friend”復習動物的習性著手,既復習了舊知,也是很好的新知導入方式,在教學中巧妙設計并串聯(lián)了游戲環(huán)節(jié),不僅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活潑,而且還挖掘了隱含的文化,讓學生了解了比書本上更多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這種寓文化教學于游戲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也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借助其它板塊教學巧妙導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Culture time板塊教學內容較少,往往只有簡單的對話、圖片和文字介紹,Culture time在漢語中的意思有文化、素養(yǎng)、修養(yǎng)等含義,因此進行Culture time的教學,主要是將語言知識學習與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相結合,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故文化板塊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橋梁。在教學中Culture time絕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板塊,他和其他板塊應該是緊密聯(lián)系、息息相關的。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其他板塊教學巧妙導入Culture time板塊,并和其他板塊教學進行有機的組合。
1.借助Story time板塊進行巧妙導入Culture time教學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這個單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學為例,本單元話題是看病,在進行Culture time新授前,通過圖文并茂地復習Story time中的兩個場景,場景一:Su Hai發(fā)燒了去看醫(yī)生:“Su Hai has a ... and a .../She should .../She should ... and...”.場景二:Mike牙痛去看牙醫(yī)的情況:“Mike has a .../He shouldnt .../He should ...”.巧妙導入到Culture time中Liu Tao生病發(fā)高燒了,從而引出華氏溫度℉和攝氏溫度℃的對比教學。
2.借助Cartoon time板塊進行巧妙導入Culture time教學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這個單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學為例,本單元的話題是問路和指路,側重語言的實用性。本單元Cartoon time板塊講述的故事是Bobby和Tina乘坐公共汽車去看電影,因為人多擁擠改坐出租車,卻又遇到堵車,只好又改乘地鐵,等他們趕到電影院時,電影已經散場了,Cartoon time的內容到此就結束了。此時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電影散場了,接下來他們將會討論什么呢?呈現(xiàn)一個“toilet”的圖標和路線圖,同時復習問題和指路的句型,巧妙地引入Culture time板塊,介紹“廁所”在英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不同表達,并進一步拓展類似的內容,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例如:“糖果”在英國稱為sweet,在美國稱為candy;“足球”在英國稱為football,在美國稱為soccer;“一樓”在英國稱為ground floor, 在美國稱為first floor。
四、聯(lián)系生活,實踐操作,在情境中體驗Culture time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西方文化已經滲透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Culture time的學習不一定只局限于英語課堂教學,還可以聯(lián)系生活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Culture time文化。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6 In the kitchen這個單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學為例,本單元的話題是食物,Culture time板塊呈現(xiàn)了東西方文化中餐具的差別。西餐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因而西方餐具的使用多數(shù)學生也都知曉并實踐過,故在進行Culture time板塊教學時,運用道具勺子、筷子a spoon and chopsticks和刀叉a knife and fork,課堂模擬中西方就餐情境,學生們興趣濃厚,餐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得極快。教師再適時點撥:在歐美國家,西餐中正確使用刀叉的方法即“左叉右刀”,并進一步演示刀叉的不同擺放位置代表什么不同含義,讓學生說一說或是猜一猜,在情境中體驗Culture time文化,同時友情提醒:“享用西餐時,餐具盡量不要發(fā)出響聲,這也是一種禮儀哦!”
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日趨重要,英語教學中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相關信息的輸入、各類項目的操練及運用能力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豐富的文化要素。學習英語就是要學習英美國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因此,教師進行Culture time文化教學時需要巧妙設計,整合課程資源,聯(lián)系生活實踐操作,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語用環(huán)境,理解語構文化,挖掘Culture time板塊隱含的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 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市官塘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