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
在本雅明眼中,攝影具有“上帝之眼”的功能,鏡頭冰冷,視角溫情,記錄的是時間河流中閃光的漣漪,自動具備了圖證歷史的價值。
2003年,當ARJ21-700飛機第一次進入我的鏡頭時,心里猛然間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沒想到的是,這一緣分竟綿延了十幾年。
從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到零下43度的海拉爾,從溽熱50度的高溫炙烤,再到遠赴北美異國探險,我一直緊緊追隨著她,并在她的每一個壯美時刻按下快門。
這是一件非常艱辛但又無比幸福的事。
當ARJ21-700飛機終于要翱翔藍天載客運營時,我已無法抑制自己的眼淚。
ARJ21-700新支線客機2008年11月28日在滬成功首飛之后,中國商飛公司先后攻克了各項重大技術難關、地面試驗,開展各項驗證試飛科目。2014年12月30日,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頒發(fā)的型號合格證。2015年11月29日,ARJ21-700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2016年6月28日首航,2017年7月獲得生產許可證,正式進入批量生產交付階段。
我希望,從她坎坷的成長歷程中,擇取一個個鏡頭匯集成一本光與影的紀念冊,重現(xiàn)歷史細節(jié),定格歷史場景,讓后來者領悟,中國人寄心藍天的夢想從未消逝,中華民族夢縈復興的壯志沉毅而堅韌。
這本紀念冊可以說是我多年跟拍ARJ21-700飛機的一個基本總結,其中包含著難以言表的歡欣、苦楚,以及各種復雜的人生體驗。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我對ARJ21-700飛機從一見鐘情到相伴相隨十幾年來從未分毫消減的摯愛和深情。
能與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700相伴相隨十數年,記錄她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得益于中國商飛公司及各參研單位的鼎力支持,得益于無數熱情接待過我,為我的拍攝跑前跑后的中國商飛員工。我是一個“危險”的攝影記者,有時會為選擇合適的角度無所不用其極。謝謝他們的寬容和理解。
我還要感謝那些認識或僅僅謀面的堅守在飛機研制和試驗試飛一線的中國民機人。他們跟著飛機走南闖北追風逐雪,為完成一個個試驗科目沒日沒夜地辛勤工作。是他們在曠日持久中一如初始的熱情堅持和百折不撓的干事韌勁感染了我,融化了我,讓我在有任何放棄的念頭時都深深慚愧。
我慶幸降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國度,慶幸能見證一個偉大的民族一項偉大事業(yè)的崛起。
對于一個平凡得像沙子一樣的攝影記者,我還有什么不滿足呢?
我知道,我和ARJ21-700飛機的緣分還遠未結束,我們只是找到了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