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朵小芳
【摘 要】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合同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其中民事合同與商事合同之間的區(qū)分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涉及到法律適用問題,還可以緩解訴訟壓力等,本文擬從合同分類與歸責原則為出發(fā)點來區(qū)分民事合同與商事合同。
【關鍵詞】 民事合同 商事合同 合同分類 歸責原則
我國《合同法》上所規(guī)定的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quán)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它是平等主體之間意思表示一致的產(chǎn)物,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quán)利義務為目的,基于一定的標準,又將合同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如雙務與單務合同、有償與無償合同、諾成與實踐合同等,根據(jù)合同的分類能夠清楚的區(qū)分民事合同與商事合同,其中民事合同主要指以服務于生活消費為目的而不以營利為目的所發(fā)生的合同關系,而商事合同是指商事主體互相之間或者商事主體與非商事主體之間以商事交易為目的而成立的合同,與民事合同的最大差異在于其是以交易為目的。合同還會涉及到責任承擔問題,在民事合同與商事合同之間,兩者所適用的歸責原則也會不同。
一、商事合同一般為要式合同,而民事合同一般為不要式合同,從我國的合同法的規(guī)定來看,要求采用書面形式的合同大多為商事合同,因為商事合同的最終目的是商事交易,交易一般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關系問題,為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維護合同的效力,使交易能夠順利進行,促進社會中交易量的增多,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更具有保障性。如金融機構(gòu)作為貸款人一方所訂立的借款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技術開發(fā)合同、技術轉(zhuǎn)讓合同等就屬于這種類型。民事合同在合同法中一般沒有形式要求,而是遵循合同自由原則,當事人之間自己決定,這是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會存在民事合同,如購物消費、贈與行為等種類繁多,只有采取不要式的形式才能夠滿足當下社會發(fā)展之需要,使人們的日常生活能夠正常有序進行。
二、商事合同一般是雙務合同,而民事合同一般是單務合同,雙務合同是指當事人雙方互負對待給付義務的合同,在雙務合同中,一方享有的權(quán)利正是對方所承受的義務,反之亦然,商人都是追求營利的,而營利是相互的、是雙方都要達到的一種“雙贏”狀態(tài),故其必然以對方的“給付義務”為自己的“利益”,商事合同的目的就是為了達成交易而后營利,這是無可厚非的,如買賣、互易、租賃、承攬等合同均為雙務合同。而單務合同是指僅有一方當事人付給付義務的合同,一般在民事合同中多見,而此處的單務合同也不是指完全一方付給付義務,如在附負擔贈與中,贈與人負有將贈與物交付受贈人的義務,受贈人依約定承擔某種負擔的義務,這種形式的單務合同是一方當事人負擔給付義務,對方當事人雖不負對待給付義務,但要承擔次要義務,還比如在超市購物,雖然購買人負有給付金錢的義務,但銷售者也負有提供商品的次要義務,這些都是單務合同,亦屬于民事合同。
三、商事合同屬于有償合同,而民事合同一部分屬于無償合同,有償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規(guī)定的權(quán)益,需向?qū)Ψ疆斒氯藘敻断鄳鷥r的合同,一般來說,雙務合同都是有償合同,因此商事合同理所應當?shù)膶儆谟袃敽贤?,因為商事合同是為了商事交易,想要達成交易,就必須以相應的代價來償付,如買賣、租賃、保險等;而無償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規(guī)定的權(quán)益,不必向?qū)Ψ疆斒氯藘敻断鄳鷥r的合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私奉獻”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并且許多“交往行為”,只讓一方付出是無法實現(xiàn)的,如購物,一方付金錢,另一方得提供商品貨物等,所以只有一部分民事合同是屬于無償合同的,如贈與、借用等合同。
四、商事合同屬于諾成合同,而民事合同屬于實踐合同,諾成合同是指當事人各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的合同,商事合同是只要達成商事交易的目的就可以,沒有必須交付交易標的物等的要求,所以意思表示為其成立的要件,這也是為了促進交易量,使交易能夠快當便捷的進行,如果要交付標的物才行的話,可能很多商事合同會因此而無法訂立,阻礙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甚至是國際經(jīng)濟交往方面,因為交付的標的物可能會花費大量時間及資金,很難達成交易的最終目的,如鐵路、航空等客運、貨運合同,商業(yè)經(jīng)營性的倉儲合同等。實踐合同是指除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須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借用、借貸、保管、贈與等合同,這些合同基本上是為生活服務的,并不存在營利的目的,所以實踐合同屬于民事合同,因為在此合同中,如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贈與物交付給受贈人而完成的合同,借用合同,是出借人將出借物交于借用人時完成的合同等,必須以交付標的物為要件。
五、從歸責原則上來說,是一種違約責任,一般包括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以及公平原則。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了民事合同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即它是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準則,就是說除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情況下,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時候,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區(qū)分商事合同與民事合同是極為重要的,可以在糾紛出現(xiàn)時,解決法律適用問題,特別是兩者在合同的分類以及各自所適用的歸責原則中的區(qū)別,使合同糾紛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解決,節(jié)約了司法成本,但兩者的區(qū)分并不僅限于此,還有很大的空間去探討分析,為司法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崔建遠主編,《合同法》第五版,第26、27、29、31頁,法律出版社。
[2] 雷芳、高亞寧,湖北武漢大學法學院,《小議民事合同與商事合同的區(qū)別》,法學之窗2008年第五期。
[3] 李新天主編,《商法總論》,東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
[4] 張良,河南新蔡人,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民法典編纂專題研究》,法學雜志2016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