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楠
摘 要:閱讀是一個長期的日積月累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許多家長對于學生課外閱讀的意義認識不夠,認為課外閱讀會耽誤學生時間,對學生課外閱讀不支持。作為語文學習的必要手段之一,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人文教育的目標,有著其他活動無法取代的作用。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生;方法
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我覺得更多的不是方法,而是興趣與熱情。由于我個人對于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我覺得應該把好的文學作品帶給孩子,應該讓他們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快樂的和富有天真浪漫情調(diào)的童年。在平時的教學生活當中,作為一個老師,如果想讓班級里的孩子愛上閱讀的話,他自己應該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那么,如何讓孩子們喜歡閱讀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循序激趣
為了使學生汲取全面的營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順序性閱讀與階段性閱讀的原則,教師既要考慮學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強對課外讀物的選擇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廣泛涉獵科普、文學、漫畫、故事等各種讀物,不要局限在某一個方面;首先要指導學生多讀經(jīng)典名篇,如《三毛流浪記》《天方夜譚》《三國演義》。這些經(jīng)典兒童文學書籍既是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fā)展水平的課外讀物,又能促進他們完美地發(fā)展,純凈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發(fā)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引導學生適當閱讀鄭淵潔、楊紅櫻等當代作家具有時代特色的暢銷課外讀物;這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課外讀物也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寶貴契機和資源,可教師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殺。很多圖書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義的感召、美好的幻想、過人的機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對這種課外閱讀,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親身體驗,使其能真正產(chǎn)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激動和興趣。
二、環(huán)境激趣
環(huán)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園文化的規(guī)劃,精心設計每個空間,使整個校園、整個教室既有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又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氛,讓學生在和諧、優(yōu)美的感受中得到啟示、移情、冶性,從而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校懸掛文學家、科學家、教育家畫像;書寫名人語錄,如高爾基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劉向的“書猶藥也,久讀可以治愚”等。另外,還可在班級中舉辦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活動,如舉辦“讀書節(jié)”“讀書演講會”“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讀書筆記展覽”;評選“金鑰匙———讀書積極分子”。組織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課外閱讀成果和個人才能的機會,在學?;虬嗉壷行纬烧n外閱讀的良好氛圍。
三、擴展激趣
擴展激趣即引導學生把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應用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同化與順應”的擴展活動進一步將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和概括化,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形成一種調(diào)節(jié)活動的心理結(jié)構(gòu)。學生在擴展活動中,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行課外閱讀,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提高閱讀能力。在小學生課外閱讀材料,有許多介紹歷史人物和回顧歷史事件的書籍,這些書籍之間有著諸多的聯(lián)系。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此為契機,進行認知水平結(jié)構(gòu)范圍內(nèi)的縱橫發(fā)展,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歷史知識?,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是名家名著的節(jié)選,為了讓學生了解這些優(yōu)秀文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所抒發(fā)的愛情感情,布置學生課后擴展閱讀,如學習課文《魯濱孫漂流記(梗概)》后,可擴展閱讀《魯濱孫漂流記》,學習課文《少年閏土》后,可擴展閱讀《故鄉(xiāng)》學生通過擴展閱讀,既鞏固和發(fā)展了課外閱讀的成果,又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四、利用“三分鐘演講”,交流讀書所得
學生讀書了,讀得質(zhì)量如何利用上課前我組織了“三分鐘演講”,按座位每天一名學生登臺“演講”自己的讀書所得。為了不給學生增加難度,我規(guī)定,圍繞你看的書,說什么都可以??梢哉f你喜歡的書中的一個人物;可以將看的內(nèi)容作為故事講給大家聽說的內(nèi)容可多可少。一個學生說了,其他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此展開爭論。為了不致登臺時無話可說而“尷尬”,同學們看書時,比以前認真多了,都或多或少的有收獲。
五、開展剪貼報活動,展示閱讀成果
讓學生把平時感興趣的報紙雜志上的圖片或者語言收集起來,做成剪貼報展示。這個實踐活動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加強了對閱讀材料的印象,拓寬了知識面,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所以這不但是一個積累材料的好方法還是一種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手段。
六、及時表彰鼓勵,展開讀書比賽
有競爭才有上進心,有上進心才能有進步。對學生的評價能否及時跟上,是決定一項活動能否長久堅持的關鍵。學生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到我這兒“領賞”做好登記,并根據(jù)字數(shù)獎勵小紅花貼到“爭章臺”上,定期公布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當然,學生讀完一本書,我都要考考他,看是不是讀有所得,不光看數(shù)量還要看質(zhì)量。讀書好的學生,我還領他到學校圖書館去借更好的書,作為更重的獎勵。如今,我班的學生讀過的書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海底兩萬里》《魯濱孫漂流記》《木偶奇遇記》、少兒版《聊齋志異》、少兒版《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適合兒童閱讀的中外名著,科學普及讀物等,都可以作為小學生閱讀的重要內(nèi)容。有關資料表明,小學生語言的積累近一半來自課外,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廣闊空間。應該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督促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