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霞
摘 要:近年來,非語言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一種雙方互動關系,在課堂上,運用非語言教學手段可以使師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教師講課有激情,學生參與有熱情,有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關鍵詞:教學質(zhì)量;互動關系;非語言
一、運用身體語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教學手段。身體語言是一種不使用語言,而是在溝通中借助動作、手勢、眼神、表情等來表達思想、感情、興趣、觀點、目標及用意的方式?,F(xiàn)代科學研究的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在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中,語言與聲音所占比例約為45%,身體語言所占比例為55%,所以教學不等于說話,教師思想感情的表達更體現(xiàn)在身體語言的部分中。在新形勢下,非語言溝通技巧在課堂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這一事實提醒我們,當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表達的意思比較曲折深遠,言不盡意時,可以使用身體語言。
首先,教師要有端莊大方的儀態(tài),這是在傳遞知識、信息過程中,對身體語言最起碼的要求,因為衣著大方,儀表端莊,精神飽滿,這本身就是一頁充滿自信,吸引學生的活教材。
其次,教師要善用身體語言,巧妙傳達自己的立意與思想。直觀的身體語言,配合抑揚頓挫的有聲語言,達到準確傳遞信息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彌補語言在教學上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聽課的效率。如我們把難以理解的專業(yè)知識編成擬人化的小段子,通過教師角色扮演,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了,甚至象看戲一樣凝神。再如關于禮儀、舞蹈方面更是講解十遍不如演示一遍。與其教師花大力氣去講解,不如巧用體態(tài)配合動作和眼神,更能使學生看的明白,學的到位。面部表情是情緒?情感的表露,面部表情對教師是有雙重要求的,一是對學生的各種面部表情能觀察入微,通過學生的表情,及時觀察學生對所講授知識的掌握程度,聽懂了還是沒聽懂,有疑惑還是不感興趣,讀懂學生的面部表情,及時對所講授內(nèi)容做合理微調(diào)。二是要求教師本身應具有自信、陽光、富有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教師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愛的體現(xiàn)。保持表情親切自然的微笑,學生感覺愉快、溫暖,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相反,如果教師在授課中表情淡漠,語氣語調(diào)自始至終保持不變,師生之間既沒有眼神的交流,也沒有語言的互動,那么,學生跟聽一堂網(wǎng)課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樣的聽課,學生是很容易走神的,聽課的質(zhì)量是差強人意的。所以教師對學生表達安慰時,目光應充滿關切;給予支持時,目光應放射出力量;提供解釋時,目光中應蘊含著智慧。
二、合理使用教具
我們當教師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有時,不管你講得如何繪聲繪色,或手舞足蹈,學生就是不能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特別是一些微觀的、宏觀的、未接觸過的知識。但當你把一個實物模型擺在了講臺上,指著模型講解或演示,學生則一下子就豁然開朗而且會印象深刻。這就提醒我們,“話不投機”時,我們可以請教具登場。
一個簡單實用的教具,它能夠輕松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不需老師一再地強調(diào)“看這里,聽我講”。照本宣科的教學會讓學生抵觸我們的課堂,這個時候教具的作用就能夠體現(xiàn)出來了。這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是實物或模型展示法。心理學研究表明:用有聲語言介紹一種實物,識別它需要2.8秒,用實物介紹卻只需0.4秒,而外界進入大腦的信息,有90%來自眼睛,在學習過程中,單憑聽覺獲得的知識,三天后只能記住15%,采用視聽并用的方法,三天后可記住75%。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充分利用實物,是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如我們講解解剖學中顱骨各部分名稱時,如果沒有實物,大部分學生可能會聽得一頭霧水,所有學生會聽的非常吃力。
二是運用投影或錄相展示法。電化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投影、錄相已基本走進教室,并顯示出巨大的魅力。各種數(shù)據(jù)模型、圖片、案例、知識要點、總結等若能充分利用投影或錄相,那不僅學生們學起來輕松,還可以節(jié)省時間。生動形象的畫面配上科學的解說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枯燥的東西也就變得生動直觀易被學生掌握了。
不難看出,教具的合理使用,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nèi)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生活場景再現(xiàn)等,寓教學內(nèi)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實現(xiàn)精神集中與放松并存的狀態(tài)。這時,人的聯(lián)想在自由馳騁,情緒在隨意起伏,技能在與時俱增。我們也就達到了情境教學追求的目標。如當我們感覺課堂氣氛過于沉悶時,可以結合學過的知識,找一個合適的案例,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使知識得以鞏固。當感覺課堂氣氛過于熱烈,可通過詩歌欣賞、音樂欣賞等方法使課堂氣氛回歸正常。情境教學方法很多,合理的運用到教學中去,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非語言教學手段,因其可感、生動、高效而倍受學生歡迎,教師運用好他,定能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