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情感教育逐漸成為了當代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和方向,這符合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社會形勢,個體教育可以分為認知教育和素質教育兩種,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以認知教育為主,為此,教師需要加大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力度,本文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意義和實施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88-02
一、引言
小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情感體系處于開發(fā)狀態(tài),情感教育的應用既能實現(xiàn)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又能協(xié)助教師進行認知教育。小學生存在生活經驗較少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情感教育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并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情感思維,進而實現(xiàn)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雙重目標。
二、小學語文和情感教育之間的關系
小學語文和情感教育之間具有及其緊密的關系,小學語文教學是情感教育的良好展示,情感教育則是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的助推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帶領學生學習基本詞句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教材文章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明確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而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而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的直接方式便是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進而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和文章理解能力[1]。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學的意義
語文是義務教育的基本課程之一,其教學質量和效率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感教育則是在小學教育中應用范圍比較廣闊的一種教學方式。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具體形式如下:教師通過情感引導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令其感受到文學的魅力,讓學生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此外,情感教育還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情緒和積極性上,這種情緒能夠影響學生的熱情。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的實施對策
1.應用情境導入模式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吸引學生參加到語文學習中,情境導入則是將情感教育導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直接方式,進而實現(xiàn)教師情感在學生中的傳遞,將教師的引導作用發(fā)揮到極致。由于情感經驗較少,小學生在認識事物和把握情感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認知不全面的現(xiàn)象,為此,教師需要通過簡單的情感導入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想法和表達欲望,進而增強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體現(xiàn)其效果[2]。
例如,教師在講解和描寫秋天景觀的文章時,可以先帶領學生欣賞一些關于秋天景色的圖片和小視頻,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秋天的感覺。隨后,教師在朗讀課文時,可以結合文章的表達情感,如果文章表達的是秋天的凄涼,可以以略微悲傷的語調來朗讀課文;如果文章表達是秋天豐收的喜悅,可以以歡快的語調來朗讀課文。這樣的情境導入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在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語感能力。
2.將情感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
小學語文教材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無論哪種題材的課文都能對學生有所啟發(fā)和情感上的教導,教師則需要利用好這一特點,在講解教材知識點的同時加強對情感教育的應用。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將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結合在一起,并不斷提高兩者的融合程度,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情感表達能力[3]。
例如,在講解《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表達;隨后可以將教學內容實踐化,帶領學生模擬烏鴉喝水的過程,并探討烏鴉的心理變化,增強學生的心理情感分析能力,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最終得到的探討的實踐結論是,烏鴉能喝到水源自于自身的努力,這樣在分析完文章的情感表達內容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向自我努力的方向發(fā)展。加大對情感教育方式的應用力度,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情感表達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和教材的每一個方面上,進而提高學生對情感學習的重視程度。
3.增進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語文教學和情感教育高效率進行的基本保障,能夠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教師的好感程度和信任程度,進而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條件。同時,師生關系的密切能夠緩解課堂壓力,讓教學環(huán)境變得更加輕松,在師生關系良好的前提下,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確保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為教師情感的表達提供完善的環(huán)境,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和受到教師情緒的感染,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傳播[4]。
例如,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全面引導學生進入到語文學習中,并在其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導入和引導的方式,將情感教育帶入到語文教學中,并以此來推動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其次,要經常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課堂之外的溫暖和情感表達方式,進而增加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體驗,并及時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再次,教師在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帶領學生欣賞和閱讀一些敘事類散文、抒情類散文、小詩、小說等,這類文章和詩詞中通常含有較多的情感表達方式和技巧,讓學生在學習情感表達知識點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文學情操和素養(yǎng)。最后,教師需要把握好不同類型文章的情感側重點,并帶領學生感受不同文章的情感側重點,提高學生對文章情感表達段落和技巧的敏感程度,以此來鍛煉學生對文章情感的敏銳程度,讓學生形成熱愛文學作品的心理,并結合不同類型文章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滲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完善其情感表達方式。
五、結束語
總之,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教師則需要結合現(xiàn)階段教育部門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應用不同的情感教育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到語文學習和文章解讀中,在提高其知識水平的同時,豐富情感內涵,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閱讀理解和作文中,進而實現(xiàn)文學素養(yǎng)和情感體驗的雙重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2]周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問題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65.
[3]袁方.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05:77.
[4]李麗.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作文教學研究,201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