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傳統(tǒng)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溝通方式隨之發(fā)生變化,也影響著我們的音樂教育發(fā)展。今天,90后、00后這些享受著高速信息時代的學生成為校園里的主要授課對象。為了更好地服務歌唱教學,為教學注入鮮活元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刻不容緩。因此,筆者在提高歌唱教學質量這條道路上做了不少嘗試。通過對比,將微課融入幼師的歌唱課堂中,既能提高專業(yè)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創(chuàng)造性,又能提高學生在歌唱課堂中的參與度,相得益彰,教學相長。
[關鍵詞]微課;幼師;歌唱;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1-0055-02
一、基本情況
筆者所在學校是有著三十多年辦學經驗、以藝術教育見長的中等幼兒師范學校。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學前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也成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歌唱課是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作為幼兒教師應有的音樂素養(yǎng)和從事幼兒音樂教育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歌唱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以及通過一些歌曲的演唱、律動、欣賞、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來提高歌唱能力,陶冶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更好地服務學前音樂教育活動。學生多為初中畢業(yè)后進入我校,來自全省各地,農村生源居多,并享受國家助學補貼。進校前,學生未接受過專業(yè)系統(tǒng)的音樂學習,對于歌唱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幾首耳熟能詳?shù)牧餍懈枨稀R魳返幕A知識薄弱,發(fā)聲技巧更是為零。我校教學設備簡陋,一名老師、一臺鋼琴面對45名或更多的學生進行大班面授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艱巨的。教學效果不顯著,學生厭學情緒激增。因此,新的教學方式介入,勢在必行。
二、微課的運用和作用
微課,是科技發(fā)展背景下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是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xiàn)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的數(shù)字資源。在課堂實踐中,微課的核心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視頻的組成部分是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學生反饋和教師點評等教學資源。微課的內容選取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微課視頻將教學資源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組織起來,營造出半結構化、主題式資源單元應用環(huán)境。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微課可設計為表演型、演示型、練習型、討論型、講授型等表現(xiàn)形式。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載體,將相關教學資源整合形成教學目的明確、符合教學邏輯的、有針對性的“課程資源包”,具有導學作用。所以,微課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資源,是既傳承了傳統(tǒng)教學資源,又結合了時代科技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筆者從事歌唱教學多年,現(xiàn)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表演型、演示型、綜合型微課在幼師歌唱課堂的運用和效果。
(一)運用表演型的微課,開發(fā)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育家布魯納布魯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多半為填鴨式教學,老師說,學生聽,老師唱,學生模仿。教學過程單調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微課在課堂中有使用方便、教學資源情景化、趣味性強等特點。在制作微課《可愛的一朵玫瑰花》時,教師可以自己錄制一個演唱視頻,結合這首歌的音樂特點,利用軟件制作剪輯一些新疆風土人情圖片,以及結合作品分析配上《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的演唱音頻播放給學生觀賞。學生邊聽邊觀賞課件,拉近了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歌唱的興趣和欲望同時被激起,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通過微課,學生不僅能欣賞作品,并且能直觀地了解分析作品,使學生的學習能從感性層面發(fā)展到理性層面。
(二)運用演示型微課教學,將抽象的歌唱技巧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
在常規(guī)的歌唱教學中,歌唱的技巧訓練是通過發(fā)聲練習曲進行的。在面對40人的歌唱教學中,難免有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的學生,也有好學的同學,因為人多,而影響教學質量。由于歌唱技巧是抽象的,所以在傳統(tǒng)的歌唱課堂上,教師反復示范與糾錯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練習時,教師的指令與學生的完成程度是不對等的,如某音域聲音位置、咬字位置需要“亮一點、圓潤一點”,學生在實際練習過程中只能憑主觀感受判斷對錯,教師和學生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來達到想要的學習效果。通過使用微課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能帶領學生突破難點、強化重點、反復練習。利用視頻和音頻的演示,可以將沉悶單調的講解、機械化的訓練,通過微課里的PPT,將理論趣味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習興趣,掌握歌唱發(fā)聲技術要點和音樂基礎知識。例如,在微課《歌唱的元音訓練》中,通過動畫制作“a,e,i,o,u”五個母音的口型變化,以及教師正確示范,利用歌曲《西風的話》作為旋律輔助練習。十分鐘左右的課程里,有講解,有示范,有練習,重點突出,十分有利于學生掌握歌唱要點,幫助提高歌唱技能。
(三)運用綜合型微課教學,演唱風格各異的音樂作品,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審美
歌唱教學不僅是對學生歌唱的技能技巧和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欣賞不同表現(xiàn)形式與風格的音樂作品提高審美能力。目的是通過感悟音樂、感受音樂情緒、理解音樂內涵,內化為自己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綜合型微課能很好地解決音樂審美教學。例如,制作歌曲《鴻雁》的微課,運用展示型、討論型微課,通過觀看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演繹的不同版本的《鴻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討論,歸納總結出《鴻雁》這首歌曲的風格,學生在學習時,演唱技能和音樂審美都得到較大提高。
此外,在微課教學中運用綜合型的微課,更多地融入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欣賞,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為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參與到微課的制作中。例如,編制演唱歌曲相關的PPT(作品的背景、作品的分析),剪輯學生的演唱視頻,有學生參與完成的微課資料,傳播的頻率高,觀看的點擊率也高,學生通過觀看、參與制作,從理論到實踐,都是一個飛躍。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領悟力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三、歌唱教學中使用微課的意義
視頻、圖片、動態(tài)動畫等多媒體是微課的主要載體。在課堂活動中運用微課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目標、知識點用動態(tài)影像進行動態(tài)呈現(xiàn),有助于碎片化知識點梳理、課程導學,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提出問題,教師解答并引導圍繞核心知識點進行學習。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時間和空間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運用到歌唱教學中,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可以準確地抓住教學重難點,并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和練習,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學習微課視頻,對不理解、沒掌握的知識點進行重復學習,進而熟練掌握,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微課視頻中,記錄了正確的發(fā)聲技巧、規(guī)范的視譜要求、豐富的樂理基礎知識,給音樂基礎差、變聲期剛剛結束的幼師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他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隨看隨學,減輕了學習的負擔。
四、微課在歌唱教學中使用的利弊
(一)適當使用,有利教學相長
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的歌唱教學比較, 微課課程擁有提取方便、知識點突出、傳播形式多樣(網上視頻、手機傳播、微博討論)、便于下載與傳播等優(yōu)點,深得年輕的學生的喜愛。微課是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網絡進行教學資源收集,通過信息技術將收集教學的資源整合。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展示,使學生學習不再枯燥。幼師學生多為音樂零基礎,難于將音樂知識進行關聯(lián)學習。通過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制作微課、傳播微課的過程,找到自身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改變主觀認識,能更好地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專業(yè)課教學業(yè)務提升,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進而得到成長。
(二)使用不當,影響教學本身
微課是輔助教學活動的一種手段,使用不當就會影響歌唱教學本身,削弱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學生更多地關注微課本身,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不注重教學實踐,不參與實際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背離歌唱教學的原理,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使用微課進行歌唱教學時,要明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微課為教學輔助手段的策略,歌唱是人類情感的最佳溝通方式,教師永遠是歌唱實踐活動的示范者和參與者。學生不能脫離實際教學課堂,違背藝術教育的特征,“課上不聽講,課后瞎實踐”是行不通的。
結 語
歌唱教學是理論結合實踐的一個教學過程,學生通過學習歌唱的理論基礎,掌握基本的發(fā)音方法、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以及基礎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勝任將來的學前教育的需要。把微課應用于歌唱教學中,能適應幼師歌唱教學的變化,并且有效彌補傳統(tǒng)聲樂教學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不足,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隨時隨地學習的機會,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乃至創(chuàng)造性。因此,將微課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到幼師的歌唱教學中,是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最好途徑之一。將信息技術教育與傳統(tǒng)教學法有機結合起來,轉變教學理念和角色地位,才能承擔起教育信息化所賦予的時代使命。
[參 考 文 獻]
[1]王建濤,吳 榮.微課在聲樂教學中的探索[J].藝術教育,2016(04):94—95.
[2]陳 卉.微課、教學微視頻在聲樂課堂的創(chuàng)新應用[J].黃河之聲,2015(11):53.
[3]張 燕.淺談如何提高幼師班聲樂教學效果[J].職業(yè),2014(12):109.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