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教育制度也隨之不斷變革,為了使學生能夠追隨當前社會發(fā)展步伐,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進步。那么在小學教育中,就應該開設音樂、美術等課程,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美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小學音樂課程的開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繁重的學習負擔,還能夠促進小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促進小學生審美意識的增長,由此可見,小學音樂教學對小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效率的提升,所以下文就當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
引言:
小學生年紀小,學習時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滿堂灌”的音樂教學方式,即枯燥的按照音樂教材的內容向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介紹,讓學生被動的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樂曲的演唱,影響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導致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能夠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法,活躍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在音樂教學中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進行音樂知識的探究學習,從而最大程度的調動小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促進小學生音樂能力的增長。
一、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才能有效的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能夠深入對音樂教材的內容進行研究整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設計音樂教學內容,從而保證音樂教學能夠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將音樂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明確學習音樂知識的重要性,從而使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充滿熱情。比如在小學音樂《動物聯歡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所表現出來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特征,利用音樂課程本身的教學特點,帶動學生更加主動的想象與思考。可以將一系列動物的圖片在教學課件中依次播放,通過對比小學生所模仿動物們的聲音與教師所播放的動物們真實的聲音,來判別小學生們模仿的準確程度。然后,教師可以邊彈邊唱:“誰唱歌呀,嘰嘰嘰?!?,同時帶動小學生同老師一起聽著伴奏自然而然的唱出:“小雞唱歌,嘰嘰嘰?!边@種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樂趣,提高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音樂教學中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增長,促進小學生聆聽能力與歌唱能力的提升,但是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抑制了小學生的天性,阻礙了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投入到音樂知識的學習之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真正的主動權。在尊重學生主體需求的基礎上和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更多地讓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魅力,享受音樂課堂的樂趣,這種互動才能更加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從而使其更好地去學習音樂知識。例如,在教授小學音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這一部分知識時,筆者在進行一定的課堂設計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由表達與其家鄉(xiāng)有關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一味地說教,而應該采取適當的辦法去引導學生更好地說出或者唱出來,充分尊重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其通過自身的感悟能夠對于所學習的歌曲能夠有更好的理解,從而能夠更加感受到音樂帶來的享受。
三、加強師生互動
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注意和學生進行眼神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于是學生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得到鼓勵,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調整學習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斷的提升。而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不斷得到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等。于是師生之間便形成良好的互動循環(huán),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了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并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整體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林中的鳥聲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一起討論自己見過的小鳥以及各種小動物的叫聲。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模仿一種鳥叫的聲音,接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模仿自己喜歡的某種小鳥或者小動物的聲音,然后,教師便可以按照教學安排自然地引出對教材歌詞的介紹,并帶著學生一起欣賞“林中的鳥聲”和百鳥朝鳳,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
四、合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
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音樂教學,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多重感官上的享受和求知欲望,增強小學生鑒賞作品能力,有助于小學生從小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比如,在小學音樂《新年好》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定位為帶動小學生在開心愉悅的氛圍中演唱《新年好》。而這首優(yōu)美、歡快的兒童歌曲出自英國,主要表達人們?yōu)閼c祝新年的到來盡情歡快的舞蹈。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普遍流行的多媒體技術將人們開心過年的場景播放出來,使音樂課對小學生更具吸引力。同時,教師可以問小學生過年的時候是不是很高興,想不想過年呀。接下來,就可以播放歌曲《新年好》,然后教小學生們打起節(jié)拍,帶動他們和教師一起快心愉悅的唱這首《新年好》。這種教學方式利用先進的教學科技,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趣,需要在音樂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需要合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設計豐富的音樂教學內容,以保證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孜南提古麗·沙比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幾點問題的探究[J].赤子(中旬),2013,08(4):136.
[2]盧豐.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上),2013,08(13):73.
[3]王薇.淺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3,03(10):104.
[4]朱雨晴.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J].黃河之聲,2016,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