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蘇平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是綜合競爭力的表現(xiàn),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七小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以人為本,以愛育人,以建設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yōu)化、美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推動了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形成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出了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下面談談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實踐與思考。
一、重視人文建設,提高校園文化品位
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刺激孩子們的審美器官,引起他們的樂趣,從而激發(fā)美感,陶冶情操。我們學校在建設校園環(huán)境硬件上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布局中不僅考慮校園文化的美化,還力求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特色。注重了創(chuàng)設富有特色的藝術文化環(huán)境,讓每一幢樓、每一面墻壁都散發(fā)著文化的氣息。如:在每一層教學樓們內開辟文化長廊、開設作品欄、板報墻等,張貼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展示學生的小制作、小發(fā)明,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思維和想象,為他們提供了展現(xiàn)才華、張揚個性、實踐創(chuàng)新的平臺。其次,教學區(qū)、活動區(qū)的設計各有特色、相對獨立又相互輝映。如:在教學樓和教室布置治學警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催人奮進的標語,體現(xiàn)嚴謹治學,勇攀高峰的文化氛圍。在體育活動場所,張貼以體育運動為主的標語、畫像等。墻壁會說話,花草也賦詩;設施能啟智,潤物細無聲。通過精心設計,把德育教育目的和科學文化知識,融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載體,開辟了我們德育工作的新領地。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構建校園精神文化氛圍
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動能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能激發(fā)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得到正確的引導,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在濃濃的德育氛圍中受到教育。近年來,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主要體現(xiàn)在:
(1)班隊活動主題化
利用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重大歷史紀念日,都要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如組織學生參加慶“六一”文藝匯演;教師節(jié)的“尊師重教”專題活動,中秋節(jié)的“孝敬父母”專題活動……通過演講、征文、手抄報,定期出版校報等活動,都弘揚了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學校的主旋律。此外,建隊日的“重溫入隊誓詞”主題活動,“文化遺產日”的“走近紅旗渠”主題活動。這些系列主題活動立意深刻,不落俗套,融情于景,使學生能夠透過風云重溫歷史,從而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諧美好生活,學會感恩。
(2)課外實踐常態(tài)化
發(fā)揮紅色教育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世界氣象日我校組織學生到氣象局“觀云識天”,探索氣象奧秘;清明節(jié)組織學生到烈士林園慎終追遠,緬懷先烈;重陽節(ji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開展重陽敬老慰問;到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旗渠開展了“學紅旗渠精神,做紅旗渠傳人”實踐活動。通過課外實踐活動擴大了德育工作的觸角,活躍了學生課外生活氛圍,延伸了德育工作,使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受到了教育,學會了做人。
三、結合課堂教學,使德育教育日?;?/p>
學校德育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文精神的崇高,審美情操的美好,道德價值的回歸,認知能力的提高,還依賴于課堂的落實,《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等德育課程使德育課程進一步生活化和多元化,從良好行為習慣、學習觀念、勞動觀念、法制觀念、安全觀念、健康心理與人格、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處世觀。我校實行“兩合一”制度,即:把班隊會納入到思品課實踐效果考核,由班主任兼任思品課教師,避免了德育教育空洞化,使德育在每一個細節(jié)方面都能對學生行為進行個性化指引。我們還定期舉行思品教材培訓、思品優(yōu)質課比賽,中隊會觀摩評比等活動,通過以上措施不斷提高思品課的含金量,使德育教育日?;?,生活化。
德育是教育之魂,校園文化是教育有形化的有力載體,通過校園文化使德育從無形轉變?yōu)橛行?,進而成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準則的模范指引,是一條可行的現(xiàn)實路子,堅持走下去,大有可為。我們將遵循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繼續(xù)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模式,培養(yǎng)更多的社會有用之才,為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