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華
在對第二學段學生習作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不知道寫什么”占的比例高達51.7%?!皩懖怀鰜怼薄皩懖幌氯チ恕笔菕煸诓簧賹W生嘴邊的口頭禪??梢娝麄冃枰玫膶W習支架來幫助克服習作起步階段的困難。而“單元習作準備單”的使用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和有選擇地取材,同時它也順應了人教版單元習作教材的編排體例,讓習作前的準備在有所憑借中從“形式”走向“落實”,架構起閱讀與習作的通道。
單元整組教學視野下的“導讀課”,同樣也應該是“導寫課”,即借助“單元習作準備單”引導學生做好習作預習,在“喚醒·體驗”中搜集習作素材。
1.以“喚醒”激活生活經(jīng)歷。
“習作準備單”的設計要基于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歷,在溫馨的提示、畫面的回放、素材的搜集、故事的重溫、心情的追溯中喚醒儲備、激發(fā)熱情、開拓思路,為后續(xù)的篩選運用儲備大量的寫作素材和語言圖式。以三年級上冊部分單元習作單為例:
單元主題 習作內(nèi)容 準備單類型 設計提示多彩生活寫寫自己的課余生活生活記錄式你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從今天起,請把自己一周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梢杂梦淖謹⑹?,也可以用表格,還可以畫圖畫??梢苑抡绽?,每天如實填寫。(例句表格略)名人故事寫身邊熟悉的一個人畫面回放式閉上眼,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xiàn)的人是:我覺得他是這樣的人:最能體現(xiàn)他這個特點的事情是這樣的:
細心觀察寫一則觀察日記觀察嘗試式我們周圍有很多蟲子,找一種,用放大鏡、尺子等工具進行調(diào)查、研究,然后把觀察的事和大家說一說。(記錄表略)燦爛文化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素材收集、采訪調(diào)查、主題體驗壯麗山河請根據(jù)以下傳統(tǒng)文化的類別,選擇一項內(nèi)容進行深入了解,然后可以嘗試做一做、查一查、嘗一嘗,甚至去游玩參觀,你也可以對疑惑的地方采訪一下“專家”,如果你把實物、照片等成果帶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就更好了。(素材整理表略)寫自己去過的地方照片回放式請你在家長的幫助下,翻翻照片,回憶一下你到過的好地方,選印象最深的一處向大家介紹。我去過的景點:用一句話夸一夸這個地方:回憶一下這個景點,我印象最深的是:
2.以“體驗”獲得真情實感。
體驗活動是作文起步階段最常用的手段。“習作準備單”要順應學生心理需要,讓其在“體驗”中經(jīng)歷過程,獲得真實的情感滿足。
主題體驗:在三下“感恩父母”的習作前,設計“給雞蛋當一天爸爸媽媽”的體驗活動,體會父母照顧孩子的不易與用心;在四下“鄉(xiāng)村生活”的習作中,走進農(nóng)村,去體驗鄉(xiāng)村特有的一種游戲活動,如竹園竹藝、泥巴的快樂、吹豌豆、尋野味。
走訪調(diào)查:走訪,既能近距離獲取采訪對象的具體事跡,更能引發(fā)深入的思考。如三下二單元對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調(diào)查研究;四下五單元對“熱愛生命”的故事和人物的調(diào)查;三上五單元對本地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調(diào)查體驗等。
觀察記錄:這類準備單滲透的是工夫,以任務驅(qū)動的方式在連續(xù)性的長時間觀察中學會多感官參與的觀察方法,及時記錄所得。如四上“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單是外形,靜靜觀察一會兒便能很快寫成,而了解生活習性,則需要若干天時間。這就需要用上觀察記錄表格,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靈活調(diào)整使用。植物的生長變化也是如此。
習作預習需要時間的積淀,更需要把握好時間節(jié)點來給予跟蹤、交流、解惑,在方法引領中向深處、廣處發(fā)掘。
1.在“跟蹤”中保持熱情,調(diào)整方向。
保持學生習作準備的熱情度,需要隨時跟蹤反饋,在跟蹤反饋中時時提醒,層層點燃,不斷調(diào)整準備的方向。如四上二單元“觀察與發(fā)現(xiàn)”,我們設計預習單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觀察方法,每天做觀察記錄。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半途而廢,沒有堅持下去(比如鳳仙花的生長期太長);有的學生觀察角度單一,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興趣不濃(比如綠豆發(fā)芽后變化不大);有的學生記錄虛假,流于形式(比如蠶寶寶的生長是按科學書上內(nèi)容填寫)。所以我們分組、分時間段進行跟蹤交流,在“共同體”的參與中保持熱情,激發(fā)多角度觀察。觀察綠豆的每天交流,引導從看、聞、量、摸等多感官交流;觀察蠶寶寶的三天一交流,用照片拍下它的變化,發(fā)現(xiàn)它做的奇怪的有趣的事,在追問中查閱百科全書,了解原因……
2.在“交流”中引領示范,獲得方法。
在互動中提醒方法、開拓思路。如寫“多彩的秋天”中,學生交流后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秋天的快樂:可以在游覽中欣賞秋天的美景;可以在動手中獲取秋天的果實,品嘗秋天的美食;可以在秋天的田野中放肆,在捉蟲挖土中發(fā)現(xiàn)放大的新奇的喜悅……
在交流中細化體驗,引導記錄方法。比如寫“父母的愛”,如何在習以為常的照顧中看到愛的細節(jié),受到新的感動呢?有的學生用“媽媽語錄”記錄了“煩”背后的愛,“話”之外的心;有的學生用“每日一照”拍攝了媽媽給他準備的“方便水果”;還有的學生記錄“爸爸的作息表”,看到了山一般的安全和水一般的溫柔……一個個細節(jié)的放大,一份份獨特的記錄,一聲聲真誠的感恩,為后續(xù)寫好“父母的愛”做好了鋪墊。
3.在“對比”中擇優(yōu)刪選,厘清思路。
對比是素材遴選的好方法。和誰對比?和書本,和同學,和自己。
和書本對比:在單元整組教學中,以課文為例提供習作參照,通過讀寫結(jié)合,有計劃地分散一些習作必備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比如第二學段的第一篇習作是“我的課余生活”,怎么把課余的活動寫生動?向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學習如何圍繞一個詞把畫面寫具體。
和同學對比:素材遴選反映的是孩子們獨到的眼光,獨特的審美視角,摒棄人云亦云、有事例無細節(jié)的素材,讓孩子們從小就明白:真實是文章的生命,個性是文章的靈魂,鮮活的細節(jié)是文章的血肉。教師要通過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比較,提升他們的認識品位。比如上文中關于“父母的愛”的交流,在不同記錄形式、不同關注載體的對比中,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愛有那么多方式,在對比中擯棄“生病送醫(yī)院、嘮叨的關心”等老調(diào)甚至虛假的選材,進而激活更多的記憶碎片:生活“土方”中的精心育兒、滿足孩子好奇心的“老天真”、牽動情緒的“晴雨表”……充分的預約,才能迎來來自心底的文字的精彩登場。
和自己對比:即在自己的資源庫中就某一主題進行材料對比,擇優(yōu)錄取。如在三上一單元“我的課余生活”一周記錄中,活動內(nèi)容和感受各不相同,哪個活動是最值得記錄的?叩問自己: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哪個活動最能表達出自己生活的趣味?“要打動別人先打動自己”,在對比中挑選最合適的內(nèi)容。
習作的準備其實是說和想的過程,但落實到寫,往往缺少行之有效的從說到寫的支架。因此課始的對話互動,課中的細節(jié)充實,課末的欣賞養(yǎng)護,都是在準備單基礎上的提升和運用。
1.課前多方互動對話,搭建習作支架。
課前,借助“準備單”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對話環(huán)境,提供有效的對話載體,在師生、生生的“分享、質(zhì)疑、提問、補充”的對話中不斷架構起習作的支架,突破“寫什么,怎么寫”的心理關。比如三下“學本領”單元的習作中一位學生搜集了以下資料:
本 領 學書法學的原因 和爺爺貼春聯(lián),龍飛鳳舞,一字多形學習過程 興致勃勃(想象成功后的瀟灑)—叫苦連天(天熱、手酸、枯燥)—學習的酸甜感慨學的結(jié)果 放棄了——遺憾極了
這樣的材料積累,簡潔明了,有效地提供了習作支架。在對話中教師把取材的指導做細致教具體,不但能讓學生的素材準備落實到位,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抓點子”(提煉中心),“搭架子”(安排結(jié)構)。
2.課中細節(jié)追問對話,突破重點難點。
學生有了寫作支架之后,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避免記流水賬,把內(nèi)容寫具體。這就需要在課中抓住細節(jié)進行追問,在追問中突破重點難點。如四下“寫我佩服的一個人”,楊同學收集的準備單上只寫了“我爸爸近40歲了,還每天認真學英語”。于是課堂上我們通過“模擬訪談”的方式,讓其他學生不停來問:爸爸為什么要學英語?爸爸向誰學,怎么學?他的認真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學的過程中有哪些趣事?你怎么評價你這位“學生爸爸”?……不斷地問、采訪,促其回憶,把文章“問”具體,同時勾連課文表達,引導學生用相應的方式寫具體。還要引導學生在回憶中融入自己真實感受的聯(lián)想,將場景畫面進行具象化和情境化??傊?,根據(jù)學生實際,借助準備單,或追問細節(jié),或擴充場面,在突破重點難點中實現(xiàn)一課一導。
3.課后展示各不相同,養(yǎng)護言語個性。
展示“不一樣”的選材,拓寬遴選的角度,尋找內(nèi)在的沖動。如學生在四上“成長的故事”準備單中羅列自己的故事,每個學生在回憶中走進自我,找到了最本真的素材,每一個話題都能找到共鳴的回應,激活內(nèi)在言說的欲望。
展示“不一樣”的表達,尋找獨特的變式,激活個性的思維。三上寫“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的學生是吃貨,以“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開題,按時令節(jié)氣介紹本地傳統(tǒng)小吃;有的學生在“為什么要關門燒紙錢”“為什么要舉火把繞田跑”的懸念設置中,娓娓講述節(jié)日活動;有的學生以導游詞的方式來介紹本地歷史建筑名勝。不一樣的關注視角,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展現(xiàn)的是不一樣的思維視角,但同樣精彩。
展示“不一樣”的語言,品讀鮮活的個性,養(yǎng)護言語的靈性?!包c點同學真是人如其名,個子一點點,吃飯一點點,成績一點點,連每天的文具都只帶一點點?!蓖高^這樣的語言,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看到的是學生獨特視角下的言語靈性,讀罷,除了會心一笑,更有默默頷首。遵循一課一得、學以致用的原則,我們在展示中為每一位學生找到言說的自信,在與“讀者”的對話、交流、分享中,獲得成功,養(yǎng)護個性。
當然,基于“習作準備單”的習作預習,不是預寫,是預先思考、預先構想。它有明確的習作目標指向、清晰的選材指南和妥帖的情感激發(fā),它也讓習作預習從形式走向落實,讓學生的習作有備而來,精彩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