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嘉欣 夏夢 張晉
【摘要】本研究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從家庭環(huán)境子系統、父母子系統和幼兒子系統三個方面探討家庭生態(tài)系統對幼兒情緒發(fā)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研究者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家庭生態(tài)系統;情緒發(fā)展;影響;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8)12-0030-04
情緒(emotion)在個體個性形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個體關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情緒發(fā)展表現為情緒能力的逐步提升,包括情緒理解(emotion understanding)和情緒調節(jié)(emotion regulation)兩方面。情緒理解是指個體解釋當前情緒線索和情境信息的能力,情緒調節(jié)則是將情緒理解體現到行為上的過程?!?,3〕幼兒時期的情緒發(fā)展對其日后的社會適應、學業(yè)水平等均有預測作用。〔4〕當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幼兒情緒發(fā)展受幼兒自身及外部諸多因素的影響,而有關家庭內部各因素的影響機制的研究則比較少。本研究從家庭生態(tài)系統出發(fā),考察家庭環(huán)境子系統、父母子系統和幼兒子系統對幼兒情緒發(fā)展的影響,〔5〕以期規(guī)避危險因子的消極影響,促進幼兒情緒健康發(fā)展。
一、家庭環(huán)境子系統
1.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是指家庭中成員的構成及其之間的關系模式,〔6〕可分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等多種類型。〔7〕家庭結構與幼兒情緒發(fā)展存在一定相關性。研究表明,核心、主干家庭幼兒的情緒發(fā)展優(yōu)于單親和重組家庭幼兒?!?〕相較于核心家庭,那些父輩外出、由祖輩撫養(yǎng)的幼兒更易產生憤怒、不安、沮喪等消極情緒。〔9〕但也有研究者認為,由具備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祖輩撫養(yǎng)的幼兒更能夠在消極情境中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劉云、趙振國,2013)。我們認為,產生以上不同觀點的原因可能在于祖輩的情緒示范作用。祖輩在情緒理解與調節(jié)方面所起的示范作用會在家庭日?;又袧撘颇赜绊懹變旱那榫w發(fā)展。
此外,家庭中同胞的數量和類型也會對幼兒情緒發(fā)展產生影響。有研究者通過實證分析發(fā)現,多子女家庭更有利于幼兒的情緒發(fā)展?!?0〕另有研究者指出,幼兒情緒發(fā)展與同胞數量無關,而與其類型和關系質量有關?!?1〕同齡同胞交往比異齡同胞交往更有利于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2〕
2.家庭經濟狀況
家庭經濟狀況主要體現在父母職業(yè)階層、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研究表明,父母職業(yè)階層越低,幼兒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的可能性越高?!?3〕國外一項追蹤研究發(fā)現,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在情緒表現上總體呈現出一致性,且其消極情緒表現更為突出?!?4〕這表明,家庭經濟狀況能夠預測幼兒情緒發(fā)展,家庭經濟狀況越差,幼兒情緒調節(jié)能力越弱,出現各種情緒問題的幾率越高。但這一過程可能會受親子互動、教養(yǎng)方式、養(yǎng)育質量等多重中介變量的影響?!?5,16〕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的現實可能會使父母迫于生計而疏于照料幼兒,進而間接影響幼兒情緒的健康發(fā)展。
3.家庭氣氛
家庭氣氛是指家庭成員在經常狀態(tài)下的、占優(yōu)勢的一般態(tài)度和感受?!?7〕家庭氣氛反映了家庭成員間的關系狀態(tài)。當家庭氣氛良好時,家庭成員之間親密度高,彼此交往融洽。這有助于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18〕研究發(fā)現,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中成長的幼兒更能根據現有情境信息及時調節(jié)情緒,從而表現出更多積極情緒?!?9〕而當家庭成員之間呈現敵對、生疏的關系狀態(tài),尤其是父母雙方關系緊張時,幼兒出現情緒障礙的幾率更大?!?0〕親子間的依戀關系也會影響幼兒的情緒發(fā)展。在安全型依戀關系中,父母能積極回應幼兒的情感需求,注重營造適宜的情感交流氣氛。這有助于幼兒適應新環(huán)境,并提升對消極情緒、混合情緒的理解和調節(jié)能力?!?1〕家庭氣氛對幼兒情緒發(fā)展的影響同樣是非線性的,會受到幼兒自身氣質、心理彈性等因素的影響。
二、父母子系統
1.父母情緒狀態(tài)
父母自身的情緒狀態(tài)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的情緒發(fā)展。父母擁有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便是為幼兒提供了較好的情緒示范。若父母存在焦慮、述情困難、情緒識別障礙等問題,則會增加幼兒患上述情緒障礙的風險?!?2-24〕例如,在親子互動中,當父母無法準確流暢地識別、表達自己的情緒時,會傾向采用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其情緒失控的表現會逐漸被幼兒內化為自我情緒表達的模式。在應激情境下,幼兒以往的經驗會被喚醒,更偏向效仿父母的情緒調節(jié)模式。當然,幼兒自身因素會在其中起調節(jié)作用。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
教養(yǎng)方式是指父母在養(yǎng)育子女過程中表現出的行為傾向?!?5〕母親情感溫暖、理解等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有助于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而嚴厲與控制、拒絕與否認等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則會阻礙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26〕針對某一事件,父母對幼兒的態(tài)度前后不一或父母雙方處理方式各異,容易造成幼兒反復無常的情緒特質?!?7〕
3.父母敏感性
父母敏感性是指父母能夠準確感知幼兒的需求,并能夠及時、恰當地給予回應。〔28〕父母支持性的回應會促進幼兒的情緒發(fā)展,反之則會阻礙幼兒的情緒發(fā)展?!?9,30〕研究還發(fā)現,若父母對幼兒的能力抱有不切實際的認知,則會阻礙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1〕幼兒會從父母那里獲得關于自我認知的信息,當父母總是給予幼兒負向反饋或無法有效識別幼兒的需求時,幼兒患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三、幼兒子系統
1.幼兒性別、年齡和氣質
幼兒性別、年齡和氣質等先天特征會影響其情緒發(fā)展。有研究發(fā)現,相較于男孩,女孩對影響情緒的環(huán)境因素更敏感,其根據情境信息理解和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優(yōu)于男孩?!?2〕不同年齡幼兒的情緒發(fā)展水平也存在差異。年齡越大,幼兒對自我情緒的覺知會越準確,相應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也會提升?!?3〕此外,幼兒氣質作為其在心理活動方面穩(wěn)定的動力特征,〔34〕對幼兒情緒發(fā)展有較高的預測力(李雪瑩、李楊卓,2018)。相較于難養(yǎng)型和啟動緩慢型氣質的幼兒,易養(yǎng)型氣質的幼兒情緒發(fā)展更好。
2.幼兒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從消極經歷中恢復過來、靈活適應外界多變環(huán)境的能力?!?5〕心理彈性能對情緒問題起抑制作用,保證個體情緒處于平衡狀態(tài)。〔36〕當幼兒情緒受到危險因子影響時,心理彈性就會發(fā)生作用,具體表現為自尊、自信等積極心理品質。〔37〕例如,當幼兒遭遇父母離異、親人離世等生活變故時,心理彈性會逐漸抵消事件本身的破壞性影響,使幼兒走出創(chuàng)傷陰影。
四、討論與建議
家庭生態(tài)系統對幼兒情緒發(fā)展的影響是各子系統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如,對生活在經濟狀況較差家庭中的幼兒來說,來自家庭成員內部的情感支持能促進幼兒自身心理彈性的發(fā)展,進而減少經濟狀況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幼兒自身的個性特質、心理品質等又會反向調節(jié)家庭氣氛,影響父母的情緒狀態(tài)、教養(yǎng)方式和敏感性。基于此,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家庭氣氛作為家庭子系統中的主觀因素,能夠調節(jié)家庭結構、家庭經濟狀況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父母應注重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這有利于使幼兒逐步習得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提升其心理彈性。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多與幼兒談論情感話題,從而促進幼兒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緒,提高移情能力?!?8〕此外,要維系好家庭成員間的關系,如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同胞關系等。當家庭成員間發(fā)生沖突時,父母應以此為契機,豐富幼兒的情緒認知,并運用一定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巧妙化解沖突。
二是要提升父母的敏感性。父母對幼兒需求的積極回應是幼兒獲得安全感的來源。若父母總是無暇顧及幼兒,或不關注幼兒的實際需求,幼兒便會產生挫敗、憤怒等消極情緒。因此,父母要善于傾聽幼兒的感受,準確識別幼兒在各階段的發(fā)展需求,并適時給予回應。此外,父母要提升情緒的自我覺知能力,以支持性的教養(yǎng)態(tài)度進行親子溝通,發(fā)揮自身的情緒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34〕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上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45.
〔2〕SAARNI C.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competence〔M〕.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9:1-76.
〔3〕姚端維,陳英和,趙延芹.3~5歲兒童情緒能力的年齡特征、發(fā)展趨勢和性別差異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2):12-16.
〔4〕蔣長好,石長地.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29.
〔5〕〔36〕桑標,席居哲.家庭生態(tài)系統對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影響機制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21(1):80-86.
〔6〕費孝通.三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23(3):3-7.
〔7〕周福林.我國家庭結構變遷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3-9.
〔8〕王殿春,閔慧男.家庭結構對兒童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9,(1):99-103.
〔9〕劉海華.0~3歲兒童隔代教養(yǎng)現狀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10〕馬瑛.計劃生育背景下兄弟姐妹數對族群間兒童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8.
〔11〕CUTTING? A? L,DUNN? J.Theory of mind,emotion understanding,language and family background: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nter-relations〔J〕.Child? Development,1999,70(4):853-865.
〔12〕CUTTING A L,DUNN J.Conversations with sibling and with friends:Links between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social? understanding〔J〕.Brit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24):73-87.
〔13〕邢艷艷,許燕,王馨蕊,等.家庭環(huán)境對學前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的影響:樂觀和心理韌性的鏈式中介模型〔J〕.心理學探新,2016,36(2):158-163.
〔14〕NAJMAN J M,AIRD R,BOR W,et al.The 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health〔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4,58:1147-1158.
〔15〕丁麗麗.早期家庭養(yǎng)育對兒童發(fā)育商和情緒社會性發(fā)展影響的觀察〔D〕.濟南:山東大學,2017.
〔16〕鄭信軍,岑國楨.家庭處境不利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6,(3):703-751.
〔17〕魯潔.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06.
〔18〕〔23〕鄭裴,馬偉娜.家庭系統中兒童情緒理解的發(fā)展〔J〕.健康研究,2010,30(6):446-449.
〔19〕劉文博.幼兒家庭嘈雜度與其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關系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20〕張富洪,楊慧彤,馮經彩. 學前兒童情緒障礙的家庭影響因素及干預策略〔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5,(1):78-81.
〔21〕〔30〕〔38〕劉國雄,方富熹,楊小冬.國外兒童情緒發(fā)展研究的新進展〔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98-104.
〔22〕KENDALL? P? C,BRADY? E U,VERDUIN T L.Comorbidity in childhood anxiety disorders and treatment outcom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1,40(7):787-794.
〔24〕梁宗保,楊雪莉,張光珍,等.父母述情困難與兒童行為問題:父母心境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31(4):459-466.
〔25〕〔27〕〔31〕段雯.學前兒童情緒理解與調節(jié)的發(fā)展及相關因素〔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2.
〔26〕蘭秀君.母親教養(yǎng)方式與5歲兒童情緒理解的相關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4.
〔28〕AINSWORTH M D S,BELL S M,STAYTON D J.Infant-mother attach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Socialization as a product of reciprocal responsiveness to signals〔M〕//RICHARDS M P M.The integration of a child into a social world.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4:99-135.
〔29〕梁宗保,張光珍,陳會昌,等.學前兒童情緒理解的發(fā)展及其與父母元情緒理念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27(3):233-240.
〔32〕袁會晴.大班幼兒家庭語言教育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
〔33〕方美紅.生態(tài)系統理論視閾下幼兒情緒學習影響因素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15):83.
〔35〕馬紅霞,陳毅怡,章小雷,等.學齡前兒童心理彈性模型指標的構建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8,26(4):440-444.
〔37〕BRYAN V R.Perceived relatedness and self-regulatory motivations in the adjustment of maltreated children〔M〕//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US:Proquest Information & Learning,1998:358.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s of Family Ecosystem
on Childrens Emotion Development
Tao Jiaxin, Xia Meng, Zhang Jin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By reviewing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s of family ecosystem on childrens emotion development from three aspects: subsystem of family environment, subsystem of parents, and subsystem of children. The authors als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family ecosystem; emotion development; impact;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