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詩詞中對春景描寫的很多,或潤雨無聲,或燦爛如火,或萋萋別離,或春愁無限,或春恨悲傷,我們可以看到春草綿綿,春柳依依,春鳥啼鳴,春思輾轉(zhuǎn)。詩人的情感大多都是通過春的顏色、聲音、形態(tài)、觸感描寫,借助春草、春啼、春柳這些特定意象,來抒發(fā)春喜、春愁、春傷和春恨的豐富情感。本文主要從古代詩詞中對春景描寫的表現(xiàn)手法上進行藝術(shù)分析,著重探索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豐富情感的路徑。
關(guān)鍵詞:詩詞;春景;描寫;探析
古代詩詞中描寫春秋的詩句很多,詩人也大多喜歡用春、秋之間的景色變化來形容時間的流轉(zhuǎn)。白居易的《長恨歌》里有名句“春風桃李花開時,秋雨梧桐葉落時”,就寫出了時間流轉(zhuǎn)給人帶來的物是人非,離開前和歸來后強烈對比的心靈之感。相比而言,古代詩人更注重對春景的描寫,通過春的顏色、聲音、形態(tài)、觸感描寫,借助春草、春啼、春柳這些特定意象,來抒發(fā)春喜、春愁、春傷和春恨的豐富情感。
一、用色彩變化來表現(xiàn)春之美妙
春天,色彩既淡雅又多彩,總是給詩人悄無聲息中的一絲驚嘆和了無顏色中的一抹亮色,季節(jié)變化的對比往往最能激發(fā)起詩人內(nèi)心豐富情感。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連片的草地遠遠看去似乎已經(jīng)綠意蔥蔥,但近看卻好像沒有了。但這種淺淺淡淡、朦朦朧朧幾近透明的綠卻勝過滿城柳絲的濃春景色,多么嬌嫩撩人、初初萌動的早春景色!朱熹的《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备菍懗隽舜禾旆被ǜ傁嚅_放的盛景。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苯系幕?、江南的水如此明艷,紅得比火還亮,綠的比藍還要濃。多么燦爛的春光!杜甫的《絕句四首》(其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鳖伾缢拾銜炄鹃_來,清麗廣潤!再看杜甫另一首《絕句兩首》(其二):“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綠、鳥白、山青、花紅,多么鮮亮的一個春天!對春天描寫最細膩的就是女詞人李清照,她寫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倍嗝葱蜗蟮孛枥L出了風雨過后,葉多花少的一番景象,體現(xiàn)出了詞人心細如發(fā)的心境。
二、用聲音變化來表現(xiàn)春之靜謐
春天不是喧鬧的季節(jié),一切都是那么悄然無息,人們往往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初春已經(jīng)進入盛夏。詩人往往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敏感,能感知春季來臨聲息細微的變化。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甭牭酱壶B的鳴叫、春風和春雨的聲音,詩人更能感覺到春花盛開的景象。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鼻娜恢g春雨來臨,淅淅瀝瀝無聲無息滋潤萬物。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边€有李華的《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更是用鳥鳴聲反襯出了春日里山澗中四周的寂靜無聲。
三、用形態(tài)變化來表現(xiàn)春之蘇醒
在古代詩人眼中往往能捕捉到春季來臨時天地萬物形態(tài)細節(jié)的變化,在詩詞中用精彩的詩句描繪出春季萬物復(fù)蘇美輪美奐的形態(tài)之美。詞人馮延巳的一首小詞《玉樓春》中 “雪云乍變春云簇,漸覺年華堪縱目?!睂懗隽藲埗M入早春時天空的變化,描繪出了春天的云像一朵一朵花,忽然爆出來,蓬勃爛漫地綻放著。他的另一首詞《謁金門》,開頭就寫“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用水中淡淡的波紋形象地寫出了春風的柔順。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樣的詩句,寫出了早春時景象的變化,“早鶯”和“新燕”雨霖鈴開始行動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ㄖ饾u開得茂盛了,讓人迷離沉醉;而萌生的小草剛剛長起,僅能沒了馬蹄。多么蓬勃的早春氣象!我們熟知的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贝猴L一縷一縷地像剪刀一般把柳枝裁成了婀娜多姿的形態(tài),多么傳神,多么生動,春天就這樣悄無聲息來到我們身邊。
四、用觸感變化來表現(xiàn)春之溫潤
春季的到來,詩人往往會用觸覺感知,體味春之柔美溫潤。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贝河晁周浖毮?,令人感知到如絲裊裊襲來的春天。張旭的《山中留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备切蜗蟮孛枥L出了春季里山中云霧繚繞、氤氳之境。志南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痹娙诵蜗蟮孛枥L出了春風和煦的景象。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备怯脭M人化的手法通過感覺寫出了春水的溫暖。
五、用意象不同來表現(xiàn)春之情感
詩人往往借助一些意象來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世界。意象一:春草。李白在《霸陵行送別》中寫道“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詩人內(nèi)心的傷感躍然紙上。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樹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边@樣年年生發(fā)、歲歲茂盛的春草,都是萋萋別情。草色萋萋,寄寓了他無窮的心事,尤其是別恨離愁。秦觀在《八六子》中開頭就寫“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表現(xiàn)出他的恨像茂盛的芳草,因為他心藏無法釋懷的憂傷。意象二:春啼。春天是杜鵑的季節(jié),我們常說“子規(guī)啼血”,春啼也就蘊含著一種傷感。范仲淹在《越上聞子規(guī)》寫道“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寫出了詩人春光再好,不如歸去的內(nèi)心情感。賀鑄在《憶秦娥》寫道:“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边@樣的啼鳴,讓人內(nèi)心掙扎、糾結(jié)。秦觀在《踏莎行》寫道:“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詩人客途羈旅,不勝春寒,驀然聽到杜鵑聲聲,內(nèi)心流露出幾多悔意和惆悵。意向三:春柳。春天是人們上路外出的季節(jié),“灞橋折柳”,多為送別。李商隱在《離亭賦得折楊柳》寫道:“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币话氲牧z寄托送別的心緒,一半的柳絲迎著旅人的歸來?!对娊?jīng)·小雅·采薇》中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碑斈曜叩臅r候楊柳依依,現(xiàn)在歸來,雨雪霏霏,內(nèi)心的哀傷誰人能知?鄭谷在《淮上與友人別》寫道:“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春天美好的時光里,古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詩詞,用他們獨特的藝術(shù)視角給我們展現(xiàn)不一樣的春景,不一樣的內(nèi)心世界,更能讓我們從中領(lǐng)略到古代詩詞雋永不息的藝術(shù)魅力。
參考文獻:
[1]于丹.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2.
作者簡介:張杰,高級講師,管理學碩士,主要研究中職語文教學及應(yīng)用文寫作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