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秋
摘要:課堂駕馭能力是作為教師應該具備的教學技能之一,也是教師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直接關系到課堂質量,因此,教師需要在具備優(yōu)秀教學能力的同時還要掌握課堂駕馭的技巧。筆者通過對多年教學經驗進行總結,針對“小學教師駕馭課堂技巧實踐探索”這一內容進行了具體的分析闡述。
關鍵詞:小學;駕馭課堂;技巧;實踐探索
課堂教學是最基本的教學形式,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課程有效性及課堂質量的提高方面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在素質教育進行逐漸普及的今天,已經對課堂駕馭的技巧方面越來越重視。因此,教師在有限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課堂駕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課程質量的目的。
一、功在課下,效在課上
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是一堂教學內容的三種要素,在進行教學之前,需要對這三要素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從而提高課堂質量。
(一)教學內容的準備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多情況下都是牢牢把握教材上的內容,延續(xù)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形式。但是,這樣的教學形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極為枯燥的。心理研究曾表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時間大約在 分鐘到 分鐘之間,也就是說,在一整堂課的 分鐘時間里,小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僅為 分鐘。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充分駕馭課堂,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大化,完成教學任務。
(二)學生的準備
素質教育的普及使“學生是教育中的主體”這一理念得到了推廣。對學生的準備,即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多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淡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由于身份造成的距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對他們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從而在授課過程中把握好課程的節(jié)奏,駕馭課堂。
(三)教師的準備
在對教學內容的學生進行了充分準備之后,教師需要對自己也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了解,對自己的優(yōu)勢和缺點進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自己的缺點并進行克服,不斷完善自己,從而使自己能夠更加的勝任教師的工作,扮演好一個引導者的身份,駕馭課堂節(jié)奏,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達到提高課程質量的目的。
二、教學無定法,教學要得法
教師的教學形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趨于多元化的發(fā)展方向,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為了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輔助手段,例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是科技發(fā)展的產物,是計算機技術與教學方式的完美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來說過于枯燥,很難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然而,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視頻、音頻、圖片、文本等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播放,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激發(fā)起到一種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可以通過播放動畫來進行學習,使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和立體,并充分考慮到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動畫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小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得到了延長,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
利用多媒體駕馭課堂,開展教學內容,在有效教學時間的延長、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改善,使學生在一種溫馨活躍的教學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激發(fā)興趣,主動學習
(一)開課十分鐘
對于一些有經驗的教師來說,開課十分鐘是相當重要的,它決定了學生對這堂課的態(tài)度,也就決定了這堂課最終的教學質量。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開頭,需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牢牢牽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后續(xù)知識點的傳授過程“順理成章”。把握好開課的十分鐘,有利于對整堂課進行駕馭,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反過來看,如果教師沒有在開課十分鐘達到牽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降低,從而使整堂課程的教學有效性受到影響,并且對課堂的駕馭也十分不利。
(二)幽默的教學語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使用一些學術方面的專有名詞,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專有名詞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將教學語言生活化,并多使用一些幽默的教學語言,這對教學氣氛的改善有一定作用,還能在無形中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教師對教學課堂的駕馭。但是,教師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一種模范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小學生的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語言進行嚴格的自我規(guī)范,從而保證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肢體語言的運用
除了幽默的教學語言的運用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的使用一些肢體語言。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溫暖的微笑,對小學生來說,都是一種無聲的夸獎。一些心理研究表明,夸獎和鼓勵都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肢體語言駕馭課堂,用眼神與微笑等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無聲的交流,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夸獎和鼓勵,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四)精講精練
在一堂課有了一個精彩的開頭之后,其課程的收尾,與開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因此,也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是極其有限的,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得當的同時,安排一定的時間和內容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消化,做到“精講精練”。否則,任憑學生在課堂的掌握程度有多高,如果不進行定時的知識梳理和復習,都會造成學生對知識掌握不扎實的情況出現。在反復的學習和思考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教師對于課堂的駕馭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狀態(tài)及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利用上述的技巧手段,牢牢駕馭課堂,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并且在以后的教學生活中,積極探索更多小學課堂的駕馭技巧,從而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有效性進行提升。
參考文獻:
[1]吳玉玲.淺談駕馭課堂的藝術性[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28).
[2]楊軍.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教學駕馭能力探微[J].現代教育科學,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