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唱游教學法是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把唱歌、游戲等音樂教學內容與舞蹈動作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的途徑,有利于發(fā)揮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真正成為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關鍵詞:唱游;小學生;音樂課
唱游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必要形式,它是以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音樂素質為主要目標,將音樂與兒童好動的性格特點相結合,采用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唱唱、玩玩、動動中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并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唱游教學法便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觀察力、表現(xiàn)力等,同時有利于兒童在歡快的唱游中認識客觀事物,啟迪思維活動,培養(yǎng)道德品質,陶冶美的情操。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充分研究、運用好此種教學方法,使其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效果的倍增器。
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則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诮逃顒又校瑢W習者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探索與實踐,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愉快的體驗,所以教育者應尤其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
相對于其他學科,音樂課具有活潑、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但對其樂理知識的學習又相對單調、枯燥,如何將枯燥的知識和抽象的音樂符號變的生動有趣呢?唱游教學無疑提供了很好的解決途徑,它能將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化為富有情緒的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既符合音樂藝術的運動特性,又滿足兒童好動好玩的特性。學生在“玩?!钡捏w驗中不知不覺地、快樂地、不知疲倦地感知和學習音樂、學習歌唱。例如,在教學生認識1、2、3、4、5、6、7的唱名時,如果按順序排列,學生基本都能快速、正確地唱出每一個音的唱名;可是如果將順序打亂重新排列,就會普遍出現(xiàn)識別困難的現(xiàn)象。因此我針對一、二年紀的學生運用了“小貓釣魚”的游戲教學。讓學生來扮演小貓,將1、2、3、4、5、6、7寫在形象可愛的小魚卡片上,釣到“1”號小魚時,讓學生唱do,釣到“2”號小魚時,讓學生唱re,反復進行,學生就能識別這幾個音符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對1、2、3、4、5、6、7的唱名有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區(qū)分教學對象,選準唱游形式
唱游教學應區(qū)分教學對象,根據(jù)各個年級段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音樂游戲方式,真正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收獲知識與快樂。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強,易被生動有趣、色彩鮮艷的圖畫、活動教具所吸引,運用音樂游戲便于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小學中年級學生認知能力有所提高,想象力豐富,在設計游戲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注意對其思維活動的引導和掌握。小學高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的增長,心智逐漸成熟,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個性也越來越突出。這時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盡量避免使用強制手段使學生產生反感的情緒,盡可能地運用引導、商量、鼓勵的方式來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例如,《牧童短笛》是一首五年級的鋼琴曲,這首曲子描繪了牧童富于童趣和田園色彩的生活。五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學高年段,其知識的積累與儲備量逐漸增多,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設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利用多媒體課件、視聽資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并現(xiàn)場表演,將視、聽、舞臺表演等藝術形式充分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三、加強教學研究,豐富唱游方法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唱游教學方法也面臨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律動、模仿動作、節(jié)奏練習、音樂游戲、歌表演、集體舞等方式方法之外,我在教學中也嘗試了一些其它方法。如“情景表現(xiàn)法”,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通過聲音、動畫、文字、圖表、圖像、影像的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情景,使音樂教學突破時空限制,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具體的音樂形象,更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能有效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郵遞員叔叔來了》這首歌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游戲歌曲,學生自己通過聽、說、唱、想等多項活動來進行歌曲學習,當遇到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解決,教師所扮演的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的角色。學生不是被動地學唱一首歌,而是在這堂課中成為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主體,既要用眼睛、耳朵、身體動作,更要用心靈去體會音樂的美。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求扮演郵遞員叔叔的同學將信件派送到收信人手中后,收信的同學根據(jù)信的內容用改變歌曲強弱、速度等方法,邊唱歌邊表達信中的情緒,讓大家來猜猜這封信帶來的消息內容。同學們還要根據(jù)信中的情緒,用“1 2 3 5 6” 五個音編出一至兩個小節(jié)的樂句,來表達收件人的情感。
此外,還可以采取“自我創(chuàng)作法”,在唱游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啟發(fā)他們積極思維,鼓勵他們大膽創(chuàng)編并進行表演,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還可以采取“橫向拓展法”,如采取音畫結合、聽音樂說話、聽音樂講故事等方式,使音樂學科與其他各學科進行橫向聯(lián)系,使音樂教學的內容更豐富、更深刻。
四、遵循教育規(guī)律,提升綜合素質
我認為“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取社會科學及人文知識的問題,更要通過體育、美育、德育等教育手段使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美好的心靈及高尚的情操,并使其具有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中也要圍繞素質教育目標,遵循教育工作規(guī)律,從多方面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是提高對美的感知能力。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小學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體驗沒、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使他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如我在花城版音樂教材四年級教授的花城版第九課《阿瓦日古麗》第一課時,渲染歌曲的情景故事:這首歌曲描述的是一位小伙子騎馬路過了伊犁時,遇見了一位名叫阿瓦日古麗的姑娘,雖然姑娘包住了頭巾,面紗也遮住了她的臉,但她那雙靈動、美麗的雙眼還是把小伙子深深的吸引住了。但小伙子只是路過伊犁,短時間無法再遇見阿瓦日古麗,于是對姑娘有著戀戀不舍與無比期待、盼望下次見面的情感。播放音樂,帶入情景,感受新疆音樂獨特的美感。
二是促進身體素質提高。唱游教學法強烈的實踐教學特性決定了對學生親身參與并動手實踐的要求較高,譬如在集體舞活動中,音樂與舞蹈融為一體,學生既要盡情歌唱,又要翩翩起舞,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如《倫敦橋》中,重點是“跟著音樂節(jié)奏玩游戲”。學生做“小船”造型,隨歌曲《倫敦橋》做節(jié)奏動作。教師演唱歌曲,學生做"小船"造型,坐在椅子上隨音樂晃動。當老師說“船可以怎樣浮動?上、下、左、右……”并演唱歌曲,學生做"小船"造型,邊隨音樂晃動肢體,邊走小碎步自由跑動,并學唱歌曲。
綜上所述,讓學生在唱游情境中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節(jié)奏感、韻律感和表現(xiàn)力,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美的向往之情。
參考文獻:
[1]鄭莉,金亞文.基礎音樂教育新視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寧蓮.小學音樂唱游教學的功能[J].德宏教育學院學報,2005,(1).
[3]傅寶環(huán).以新的思維方式重新定位音樂教學模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4]陳昌紅.淺談小學唱游課教學[J].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小學學報,2006.
作者簡介:陳笛,1988年12月出生,廣州市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