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指出,小學作文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樂于表達,能自由表達,并最終學會利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當前,在很多的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教條主義仍然存在,教師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嚴重阻礙了學生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束縛。農村的小學生生活比較自由,他們的生活也比較散漫,這種生活方式給他們帶來了天真爛漫的性格,因此,他們的作文里經常會出現很多與城市里孩子不同的特色。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舉出了一些農村小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并闡述了提高農村小學作文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亮點
一、 當前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現狀
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提高觀察事物的能力,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所觀察到的內容利用生動、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這種表達要求學生具有真情實感,不能只是單純的描述。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學生的作文往往與此相反,單純的描述居多,他們往往是在自己的作文中堆砌辭藻,只有華麗的語言,真情實感卻很少。這樣的后果就是小學生們閉門造車,很多作文寫的都是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或是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真實感受,這與小學生作文的教學要求大相徑庭。
有一則故事說的是一個皇帝給了一些孩子每人一個花盆并送給他們一顆種子,要求他們按時澆水、施肥,在一周后看誰的花長得好就把王位傳給誰,一周后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的成果——一盆盆鮮艷的花朵競相開放,唯獨有一個孩子捧了個空花盆,老皇帝問他為什么他的花沒有開,他說:我每天按時澆水、施肥,可是花連發(fā)芽都不曾有過。老皇帝哈哈大笑說:我的王位就傳給你了,因為我給你們的種子是煮熟的,不可能發(fā)芽,更不可能開花,只有你是誠實的。這則故事對我們觀察事物有很大的啟示,很多時候事物的發(fā)展過程需要我們親自去觀察、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復述別人的結論。小學生處于啟蒙階段,觀察事物的角度、對事物的認知都與成人不一樣,我們小學生作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心去觀察、正確去表達。農村小學的學生們與自然比較親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因此應當鼓勵他們對身邊的人和事用心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將觀察的過程寫出來,這樣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二、 農村小學作文亮點賞析
亮點一:細致的觀察,風趣的語言。
范例一:九月的一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我高高興興地和爺爺一起去地里澆水。澆完了水,爺爺說給我看看小螞蟻是怎么找回家的。爺爺從一個洞里捉了幾只小螞蟻放到另一個洞里。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在洞邊等著看小螞蟻著急的樣子,不一會兒,我發(fā)現爺爺放入洞中的螞蟻都被趕了出來,我問爺爺這是為什么呀,爺爺告訴我,不是一窩的螞蟻有不同的氣味,被別的螞蟻聞出來就把它們趕出來了,所以被趕出來的小螞蟻就聞著自己走過的路找回了家。螞蟻的鼻子真管用??!
點評:這是一段農村小學的學生關于發(fā)生在菜園的故事的描寫,文中用孩子特有的風趣的語言將農村菜園內的趣事描寫得淋漓盡致。
亮點二:真實的情感表達
范例二:爸爸。我一直想對您說:“和我玩一會兒。”每當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時候,你就只玩手機,玩完手機就看電視,都不能和我玩一會。每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帶他們去玩的時候我是多么的羨慕,我就只會看見你玩手機、玩手機、玩手機、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就不想想你的兒子嗎?你的兒子都快煩死了。
點評:現在成人的世界里流行手機控,而作為農村小學生的家長工作時間相對較長,陪伴孩子的機會不多,在家時還常常玩手機,殊不知這樣做是對親子的最大傷害,孩子們發(fā)自內心地抵抗手機對于親情的干擾,文中三個“玩手機”組成的排比句真實地表達了孩子們對于家長沉迷手機、疏于親情的控訴,是小學生們真情實感的流露。
亮點三:耳目一新的風格
范例三:我家前面有一片草地,那片嫩綠的草地陪伴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小時候我時常到草地玩,我與小草比力氣,可是那時的我力氣太小了,總是我輸。在這片草地上,我總是有新發(fā)現。每當看見開著黃盈盈花朵的蒲公英,我便小心地走過去,生怕被人發(fā)現似的摘下它,聞著它撲鼻的香氣好似一個人遇到了自己喜愛的書一樣。綠油油的草地給人一種自然舒適的感覺,總想讓人躺下,和小草聊聊天,可又怕衣裳服被弄臟,被媽媽罵。在晚上,姥姥常常把姥爺砍下的樹枝放在草地上,然后用火柴點燃柴火,頓時燃起大團的火來,再過一會兒,大火盡后便剩下裊裊青煙,月色中我和煙玩著捉迷藏,煙總是不停地舞動,我總是在煙霧的籠罩下時隱時現,就像是我總被煙發(fā)現了一樣,盡管如此,我仍感到十分有趣。秋天到了,這時草長的最高、最密,渾身金黃金黃的,我躺在里面,像躺在金色的毯子里,周圍的草張著軀干保護著我,你是看不到我的。雖然沒有笛弄晚風三四聲,但想想眼前的意境已經足夠了。
點評:這是高年級的農村小學生寫的一段隨筆,作者用稚嫩的語言表達了一段關于家門前的草地的喜愛,有點類似散文的筆法,抒發(fā)了作者的少年情懷。其實作文應時要將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不要過于拘泥于體裁等的約束而背離了作文的初衷。
三、 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作文的途徑
農村小學生由于課外讀物有限、接觸各類媒體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眼界會比較窄小,阻礙了孩子們的正常發(fā)揮,可以建立共享書屋,將各自擁有的讀物集中起來擴大閱讀范圍,還可以鼓勵孩子們將在農村發(fā)生的有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與城市的小學生建立書信往來,這樣既可以互相交流生活感受,又可以鍛煉自己的寫作水平,一舉多得。同時建議關注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水平,增加國家、社會的投入,積極促進城鄉(xiāng)交流,使得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更貼近現代化生活。
四、 結語
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感情質樸,語言生動,有許不可多得的寫作素材,我們建議發(fā)行針對于農村小學生的作文刊物,鼓勵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進一步發(fā)展。新民主主義時期偉大的作家魯迅寫起鄉(xiāng)下的閏土也是讓我們如臨其境,深深地為閏土那純真質樸形象所感動,所以農村的小學生在作文方面還是有很多難得的素材的,只要認真觀察、用心感受,相信每一個農村小學生都是未來的大作家。
參考文獻:
[1]胡曉佳.淺談我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及對策思考[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21(6).
[2]鄭煥琴.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如何走出困境[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8).
[3]陸海峰.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調查報告[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2).
[4]溫華鐵,覃光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有效路徑初探[J].科學咨詢,2016(2).
作者簡介:
楊亞文,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zhèn)青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