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語感可以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有心設計,用有效地方法來提高。學好語文要有一定的語言感悟能力。語感能力是一個人的語文水平的非常重要的標志。在語文教學中,會有一定的原因影響著語感的培養(yǎng)。那就要在語文教學中,講究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方法。這樣就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關(guān)鍵詞:語感;特征;意義;培養(yǎng)
語感是一種對語言文字的聯(lián)想,從而進行想象的過程。它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的感悟。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基礎,也是對語言文字把握以及領悟的能力體現(xiàn)?!缎W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以學生的語感獲得為主要目的。這樣的教學才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語感培養(yǎng)對于語文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1. 語感在教學中,對于體現(xiàn)語文課的教學特點的作用
在所有的語文教學中,應該憑借語言文字來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的是由一個一個文字連起來的,作為老師,我們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通過文字來理解課文,理解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心意、寓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一切都有賴于文字的承載。語言文字是溝通作者與讀者的橋梁。有了一定的語言,才能通過這座橋梁。也可以說,要增強語感,必須要通過語言文字這個關(guān)鍵。在語文課堂上,如果抓住了語感的培養(yǎng),那樣,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就能夠得到很好的提高。
2. 語感的培養(yǎng),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學習”就像做其他事情一樣,必須要讓學生學得有趣味,懂得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注意他們的興趣點在哪,在教學中,就有側(cè)重點去傾斜,用幽默的語言,或者用現(xiàn)代社會流行的語言俗語來吸引他們,這樣,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語言文字,就會在老師的巧妙的引導語下,經(jīng)過自己的日常積累中,逐漸掌握去理解語言的能力。他們會從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從而更加主動地去觸摸文字,發(fā)現(xiàn)文章處處有美,處處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多了,興趣就會更濃,學習起來就會顯得積極、主動。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若能通過自己不斷刻意地自我訓練的話,對文章的感受會越來越多。學習語言文字就會學得扎實。這樣的話,語文課的教學質(zhì)量也就會大大提高。
3. 語感的培養(yǎng),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語文課往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果生搬硬套地進行空洞抽象的說教,學生會轉(zhuǎn)眼就會忘記。應該在教學中,通過朗讀,再朗讀,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這樣會使學生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一般會融化在具體、生動的言語描述中,讓形象來說話,這樣會受到更好的效果。如《白楊》這篇以大戈壁白楊為印象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其動情點是白楊樹的高大挺秀。在那大戈壁風沙雨雪壓迫下,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白楊“這么筆直,這么高大”,作者看到了“正直、樸實、偉岸”的品格;“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使學生看到了建設者們哪兒艱苦哪安家的積極樂觀的精神。大戈壁灘上“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煙”,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見到了白楊高大挺秀的身影。至此,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的感情已躍然紙上。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讓他們的情感得到共鳴。增強了語感的培養(yǎng)。也在讀中,進行了情感的教育。引起了學生感情上的爆發(fā),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邊疆建設者們的愛祖國、愛邊疆的情感。這樣,學生在無形中,透過文字的描述,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二、 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意識
1. 加強朗讀,背誦的訓練
閱讀是積累語感的有效途徑。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反復的誦讀訓練,讓學生能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還要求學生在課外加大讀的量。朗讀的量如果加大了定會引起質(zhì)的變化。對隱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的理解以及以后對其他文字的理解就會提高了,語感的培養(yǎng)就會水到渠成。
(1) 多朗讀。抓住題眼,抓住句中重點詞語,抓住文中的中心句,把握作者的思想內(nèi)涵。其次,押韻閱讀,這是一種基本的方法,直觀的理解語言。語言訓練意識,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和審美語言中包含情感,使語言本身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在閱讀文本時,真正使學生與作者心靈交流,從而形成自我感知意識。在具體語境中,讓學生反復背誦,根據(jù)上下文和語調(diào)朗讀,文章的意義就會自現(xiàn),進入到情中去,理就不言而喻了。例如:《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對小戰(zhàn)士的關(guān)心:“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著急地發(fā)問,第二句愛憐地說理,第三句果斷地命令,第四句嚴厲地暗示。教師在引導時,應該讓學生練習上下文,體會老班長的情感來理解,通過反復的誦讀體會到老革命者對下一代接班人的疼愛。對革命后代的關(guān)愛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還可以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相類似的文章進行朗讀,融會貫通,提高自己的語感能力。
(2) 多背誦。學生應該為自己的倉庫儲藏更多的佳詞妙句。那怎樣積累?必須要在平時中,多背誦名篇,從中吸取人家的精華,然后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資源儲備。儲存語言,沉淀語感。從而提高自己的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 理解語境,進一步比較、揣摩,培養(yǎng)語感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幫助學生掌握在一定的語境下,去理解詞語以及句子含義的能力。同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詞義。有些詞義往往只能意會,就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講,特別是注意詞語在文章特定的環(huán)境里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的教學時,由于文章情感濃烈,要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學生們真正感受到中朝人民那種骨肉分離的悲痛心情,確實有一定難度。課的伊始,我馬上開啟了課件,把學生帶到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這時候,課件隨機出現(xiàn)了志愿軍奮戰(zhàn)的鏡頭??吹竭@里,同學們非常緊張,接著,屏幕上又出現(xiàn)朝鮮人民冒險給志愿軍送糧送水的場面。這時,我充滿感情地旁述:中朝人民生死與共,互相配合,終于打敗了敵人,建立深厚的友誼,緊接著,屏幕上又出現(xiàn)了一幅中朝人民歡騰的畫面。終于,同學們才舒了一口氣。此時,我又立刻因勢利導,又感情地朗誦:“可是今天,志愿軍戰(zhàn)士要離開了,將與朝鮮人民永別了。”使學生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對課文產(chǎn)生了深厚的興趣,萌發(fā)了強烈的求知欲,為下面的教學開辟了一條“陽光大道”。這樣的有效引導,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3. 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學習語文離不開觀察。小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狹窄。其實,小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關(guān)鍵是引導他們注意觀察,時時處處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在語文教學中,根據(jù)課文的不同類型,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的不同方法。從而運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云觀察的雙眼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另外,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很重要的一環(huán)。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上一些欣賞課,欣賞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與眾不同的文章、或者其他類型的作品,開闊他們的想象力。正所謂見多識廣,看得多了,思路也就更加拓寬了,想象力就跟廣闊了。想象力差的學生是很難進入文章所描寫的意境的。感受深了,知道的就多了。還可以指導學生課外多看些懸疑類的文章作品,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推測能力,對他們的語感培養(yǎng)也是大有幫助。
4. 多進行口語和書面寫作的訓練,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是語言知識在長期言語實踐中的積累,是通過對口語對象的直接感知逐漸積累起來的。沒有語言實踐,就不可能形成語言的語感。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語文課堂可以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模擬一些社會生活實際來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讓學生在特意創(chuàng)設的氣氛中產(chǎn)生共鳴,從而產(chǎn)生參與訓練的強烈欲望,然后會在氛圍中,自由地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地參與到情境中,到達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目的。
此外,還要不斷開闊視野,增加儲備。現(xiàn)代各方面都在不斷地前進。也必然引起語言也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的新名詞、新句子必然包圍著學生。那怎么辦?只能拓展學生的見聞。通過課內(nèi)外的大量閱讀,來來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劉佩軍.在語文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9).
[3]鄭志剛.激活生活體驗,加強言語實踐,培養(yǎng)學生語感[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0(6).
作者簡介:
徐向英,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甘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