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羅兆麟 孫 洋
二維譜作為新型樂譜,給國粹京劇音樂的學習帶來了諸多方便[1],從傳統(tǒng)的文字譜、數字簡譜、五線譜升級到現在的二維譜,是一種全新的讀譜方式的躍變,它不僅能使京劇戲曲的解析變得更加簡明、直觀,還可以表現不同種類的樂器同時或分時的演奏狀態(tài),把戲曲的基本形態(tài)用圖譜形式呈現出來,給人以悠然的輕松感的同時更易產生聯覺反應。[2]二維譜譜面可攜帶巨量信息,甚至還可以應用二維譜導出二維譜碼,形成一種新的規(guī)范化譜碼格式,應用掃描器直接進行掃描記錄。
二維譜是一種功能強大的新型樂譜,這種全新的記譜方式簡單易學、使用方便,具備人機交互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科學性和實用性。二維譜是繼文字譜、數字簡譜、五線譜之后的新一代樂譜。[3]文字譜譜面沒有方向性標注,可看成零維樂譜;數字簡譜譜面有時間性小節(jié)標注,可看成一維樂譜;五線譜譜面有時間性小節(jié)和不完整音高頻率標注,可看成是大于一維小于二維的樂譜;二維以上定義為高維樂譜,二維以下定義為低維樂譜,則二維譜屬高維樂譜,既有頻率性音高,又有時間性小節(jié)。二維譜方法簡潔、直觀、精準,易于產生聯覺反應,從而使音樂變得簡單、易懂,有利于教學和學習。如果我們將普通樂曲映射到二維或三維樂音子空間中,就可形成高維樂譜[4][5][6],而高維樂譜可以更直接地提供巨量音樂信息,并能從視覺、動覺、聽覺上引發(fā)音樂欣賞的聯覺引導作用,或能更快、更精準地了解音樂中的節(jié)奏型態(tài),對復雜的、多變的戲曲樂曲就更是如此。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積淀了民族審美習慣與文化傳統(tǒng)的藝術瑰寶。從京劇曲譜的發(fā)展來看,主要有文字譜、數字簡譜和五線譜三種記錄方式。在20世紀初,京劇音樂主要運用文字譜這種中國傳統(tǒng)的記譜方式記錄樂譜。數字簡譜傳入中國后,京劇音樂記譜的主要方式就是數字簡譜,并且沿用至今。后期,運用五線譜記錄京劇音樂也成了習慣,也可以看作是中西方音樂融合的一種表現。由于二維譜的出現,運用這種新型樂譜對京劇音樂進行記錄是一次實驗性的嘗試,它會給京劇音樂的學習與傳播帶來更大的優(yōu)勢,同時使京劇音樂的記錄與整理也會變得更加簡單、便捷。
二維譜是由縱橫交錯的兩個坐標軸所構成的二維坐標系[7]對京劇曲譜進行記錄的。可以根據作品中所需的音區(qū)劃定音域范圍,如圖1到圖4,依照圖5京劇樂譜特殊標記對照表,二維譜中縱向坐標為音高,橫向坐標為節(jié)拍,暗格豎線為小節(jié)線,可以根據戲曲不同需要而變化節(jié)拍,這樣的設計可以直觀地看到音高與節(jié)奏的變化,記譜方式為首調或固定調記譜,以上為二維譜的基本構成。再加入戲曲的調式、節(jié)拍、速度、力度以及戲曲三大件中的京胡弓法、月琴、三弦的彈法等標記,就形成完整的戲曲二維譜。
下面以京劇《赤桑鎮(zhèn)》片段為例進行分析?!冻嗌f?zhèn)》片段板式為二黃二六 ,以四分之二拍為主,在結尾部分有垛板是以四分之一拍的形式出現。所用音域主要集中在中音區(qū)小字一組和小字組,旋律線條的起伏在二維譜中以圖形的方式清楚地表現出來,加上京劇伴奏中的文場器件和武場器件,京胡、京二胡功法和月琴等特殊記譜方式的呈現,可以在新型樂譜的視野下,以更加新穎、直觀的方式感受京劇曲目的新形態(tài)。比起傳統(tǒng)的數字簡譜和五線譜的記譜方式,二維譜在這里顯示出其特有的優(yōu)越性。在傳統(tǒng)的記譜中,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看懂樂譜,才能讀懂京劇音樂中的唱段與板式。而全新的二維譜則免去這個麻煩,使京劇音樂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明了。二維譜通過縱橫坐標來記錄音樂的音高與時值,不必學習老百姓口中的“小蝌蚪”即可清楚地理解音高與時值。例如在圖1中第三小節(jié)為典型的四二拍節(jié)奏型,每小節(jié)有兩拍,一拍為四個十六分音符,一個十六分音符表示為一拍的四分之一,在二維譜中將時間與拍數相結合更能直觀地看出一拍運行多長時間,使不具備音樂基礎的學習者很容易掌握十六分音符的含義。運用二維譜可輕松地看出每一出戲的節(jié)奏型,對各種板式節(jié)奏的理解變得更加簡單易懂。在數字簡譜赤桑鎮(zhèn)片段末尾處有垛板出現,是四分之一拍,這在二維譜中也可以方便表現出戲曲樂譜中的多種轉換形式。
圖1-圖4 《赤桑鎮(zhèn)》二維譜圖示
在京劇《赤桑鎮(zhèn)》的二維譜中,橫軸下方標注的圖1即為一小節(jié)的拍數,也是第幾小節(jié)的標注,圖1第2、3小節(jié)用到京胡功法滑音,即為人們常說的一個音節(jié)音與基音共鳴混響的過程,也叫和鳴,它能使曲子更完整,同時也能增加韻味。在圖2第7小節(jié)中用到京胡抖弓,在一拍內有一樣的音符連在一起在樂曲中遇有附點,兩個音符之間多采用分弓、抖弓、帶弓演奏。在一些小節(jié)之間分別用有拉弓與推弓,起弓一般為拉弓,落弓一般為推弓。在圖2第9小節(jié)tr在京劇樂譜中為打音,在普通樂譜中又為顫音。在音符與音符之間會有氣口出現,這是京劇演唱技法之一,指演員唱曲時吸氣的方法,京劇各種唱腔長短不一,節(jié)奏快慢不同,演員與琴師要掌握換氣方法,使樂曲更加完美。對這些特殊的功能和技法,我們統(tǒng)一把它歸納在樂譜標記對照表中,如圖5所示,其中只給出數字簡譜和二維譜在京劇中特殊標記的對應關系。圖6為普通樂譜標記對照表,其中給出文字譜、數字簡譜、五線譜和二維譜的一一對應關系,這些標記也同樣適用于京劇樂譜。
圖5 京劇樂譜特殊標記對照表
圖6 普通樂譜標記對照表
1.借助二維譜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看到戲曲旋律的走向、節(jié)奏和韻律等;2.二維譜可以表現不同種類的樂器同時或分時的演奏狀態(tài);3.二維譜便于更好地分析復雜多變的戲曲曲式;4.二維譜可以掃碼的方式構成二維譜碼,借助電子設備對樂譜進行分析;5.如果兩個二維譜曲式異同,可證明該戲曲曲目板式曲調的異同;6.二維譜不僅在戲曲創(chuàng)作上能夠給人提供幫助,也可成為對創(chuàng)作曲目自檢測的工具;7.可將二維譜存入ipad形成電子樂譜集,可移動或滾動播放,替代紙板樂譜集,方便表演者。
通過上面的分析使我們看到,藝術和科學是相似并且密切相關的[8],它們從根本上受到人類探知并解釋世界以及了解如何運作等不可回避的需求的驅使。藝術和科技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回答這類問題。藝術與科技聯動緊密,當新技術在既有的藝術王國里攻城略地的時候,新的變化也就如期而至。其一,不斷地拓展藝術的邊界,使其向跨學科方向發(fā)展;其二,在改變既有的藝術觀念的同時也在改變人們的認知和審美習慣;其三,借助信息技術和媒體技術,構建一種新型的藝術交往方式和交往理性。與科學信息的多維可視化相比較,藝術信息也不必完全遵守嚴格的轉換規(guī)則,不必以唯一方式表達藝術信息之間的映射關系,不必尋求最優(yōu)化使其能夠最大化地服務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因此,高維藝術具有更加豐富的自由度,藝術呈現效果可以更多地表達闡述者和創(chuàng)作者的情緒和感知,從而借助豐富的數據材料,利用計算機及網絡工具完成藝術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作。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多維時空視域下大藝術理論建構及映射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17BA014)的研究成果】
注釋:
[1] 張輝.二維譜.中國著作權保護登記號:國作登字-2017-L-00467925
[2] 張輝、石卉、羅兆麟、程叢電.低維樂譜到高維樂譜的躍變[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4):93-96
[3] 張輝、程叢電.藝術學與數學新興交叉學科的基礎模型建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2):158-160
[4] 張輝、程叢電、羅兆麟.色彩子空間繪景解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5(2):204-207
[5] 石卉、羅兆麟、張輝.二維譜對歐洲經典曲目的解析 [J]. 音樂生活,2017(9):60-62
[6] 孫冬梅,羅兆麟,張輝.運用二維譜解析鍵盤通識法 [J]. 音樂生活,2017(9):63-64
[7] 張輝等.用二維譜漸進解析中外曲目[J].藝術教育,2018(2)
[8] 參見張輝等.以8D空間為載體的感官藝術行為的數學描述[J].藝術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