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艷艷
233000安徽省蚌埠市中醫(yī)醫(yī)院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xiàn)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1],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臨床上比較常見,抗栓治療是治療的基本原則。為探討抗栓治療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急性腦血栓腦?;颊?00例,對應用抗栓治療的效果分析如下。
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30例(60.0%),女20例(40.0%),男女之比1.5:1;年齡49~82歲,平均(67.3±4.5)歲。對照組男 31 例(62.0%),女 19 例(38.0%),男女之比1.6:1;年齡48~84歲,平均(67.5±4.6)歲。
方法:對照組口服司匹林100 mg,1次/d,將10 mL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與250 mL生理鹽水充分混勻后,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阿加曲班,具體劑量:療程第1天及第2天,予以2.5 mg/h的速率靜脈持續(xù)泵注阿加曲班,每天總量60 mg。療程的第3~7天,以3.33 mg/h的速率靜脈泵注阿加曲班,2次/d,10 mg/次,兩組均治療7 d。
兩組患兒不同治療時間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比較:兩組患在治療前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治療6 h開始,觀察組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特別是在治療7 d時,更為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Fugl-Meyer)積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shù)變化:兩組患者治療前上、下肢Fugl-Meyer積分及Barthel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下肢Fugl-Meyer積分明顯下降,Barthel指數(shù)明顯升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腦血栓腦梗屬于臨床腦血管系統(tǒng)常見疾病類型,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2],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腦梗死的病理基礎主要為動脈內(nèi)膜深層的脂肪變性和膽固醇沉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纖維組織增生,斑塊內(nèi)膜破裂出血,發(fā)生潰瘍變,引起血小板凝集,加重血管腔狹窄和閉塞。腦梗死發(fā)生后,梗死區(qū)域的腦細胞一部分發(fā)生壞死,另一部分腦細胞發(fā)生可逆的缺血損傷,形成所謂的半暗帶。如果早期恢復梗死區(qū)域血液灌注,這部分缺血損傷的腦細胞可以得到挽救,使腦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預后得到改善。
表1 兩組患兒不同治療時間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兒不同治療時間NIHSS評分比較(±s,分)
治療時間 觀察組 對照組 P治療前 16.1±4.5 15.7±4.6 <0.05治療6 h 10.6±2.9 13.2±4.6 <0.05治療1 d 6.9±2.1 11.4±4.4 <0.05治療7 d 4.8±2.1 8.2±5.3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ugl-Meyer及Barthel指數(shù)變化比較(±s)
組別 時間 Fugl-Meyer Barthel上肢 下肢觀察組 治療前 9.56±3.3 36.7±9.2 27.9±14.1治療后 7.7±3.6 14.2±6.4 68.9±20.3對照組 治療前 9.55±3.2 36.7±9.2 28.4±13.3治療后 8.5±3.8 28.8±9.3 49.5±18.5
阿加曲班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劑,分子量小、起效快速、抗凝效果顯著,其與凝血酶形成可逆性結合[3],清除半衰期短,故安全性好。既能與溶解于血液中的凝血酶相結合,還可穿過纖維蛋白柵欄作用于與血凝塊相結合的凝血酶,發(fā)揮抗凝作用。多項臨床試驗證明,阿加曲班對血小板計數(shù)無影響,但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還可以減少缺血半暗帶內(nèi)部繼發(fā)的微血栓形成,從而縮小缺血半暗帶的范圍,起到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作用。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是由丹參、川芎藥材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藥制劑,其提取成分為丹參素及川芎嗪[4]。丹參可通過作用于多種凝血因子而呈抗血液凝固作用,能促進纖溶,抗血栓形成;使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明顯下降;毛細血管網(wǎng)開放數(shù)目增多,微循環(huán)血流量顯著加快,血液流速顯著加速[5]。川芎嗪可擴張腦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耗氧量,抗氧化,抑制自由基及減輕腦缺氧缺血后再灌注的損傷,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解聚,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及活血化瘀等功效。
本組資料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前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治療6 h開始,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特別是在治療7 d時,更為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上、下肢Fugl-Meyer積分及Barthel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下肢Fugl-Meyer積分明顯下降,Barthel指數(shù)明顯升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抗栓治療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