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欠剛,楊曉麗,李霞,潘從潔
(山東省莒南縣人民醫(yī)院兒科,山東 臨沂 276600)
新生兒肺出血(NPH)為新生兒一種急危重癥疾病,是由多樣疾病共同作用引發(fā)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也是新生兒多類疾病最后轉歸病癥[1]。現(xiàn)階段,關于NPH的發(fā)病機制臨床領域中尚未達成共識,這主要是由于是本病臨床早期診斷方法完善性缺乏[2-3]。故此,早期診斷被視為NPH臨床治療關鍵,及時上機治療,對降低NPH死亡率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4-5]。2009年12月~2016年12月本科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收治重癥早產兒696例,并發(fā)肺出血72例(10.3%),對其行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措施,存活率為75.0%,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取2009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在本科接受治療的72例肺出血早產兒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34例;出生體質量:~1 000 g 18例,~1 500 g 39例,~2 500 g 15例;發(fā)生肺出血時日齡:~24 h 13例,~48 h 21例,~72 h 12例,~7 d 16例,>7 d 10例;原發(fā)病有圍產期窒息26例,顱內出血10例,呼吸窘追綜合征39例,胎糞吸入綜合征6例,敗血癥11例(并感染性休克DIC 7例),感染性肺炎14例,部分病例合并以上疾病類型≥2種。所有患兒均符合新生兒肺出血診斷標準并確診,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
1.2 方法 疾病一經診斷后,就把患兒放置在紅外線輻射搶救臺上進行施救,操作者在喉鏡協(xié)作下盡快將血液從氣管中吸出,同時應用1∶10 000腎上腺素鹽水沖洗氣道。觀察到氣道中血性分泌物數(shù)量顯著降低后,手工操控復蘇囊進行通氣,觀測到患兒臉色微紅后就可以快速氣管插管同時行機械通氣。儀器選用史蒂芬科迪娜或SLE5000呼吸機,臨床治療中通常選用SIMV模式。預調參數(shù):吸入氧濃度(FiO2):0.3~0.5,呼吸頻率(RR):45~55次/min,吸呼比(I:E):1:1~1.5,吸氣峰壓(PIP):1.96~2.74 kPa,呼氣末正壓(PEEP):6~7 cmH2O,氧流量(Flow):6~10 L/min。上機30 min后對血氣指標進行測量,若PaO2偏低,缺氧癥狀就得不到有效緩解,此時需緩慢上調FiO2、PIP或PEEP。與此同時,在氣管中滴入1∶10 000腎上腺素鹽水0.1~0.3 ml/kg,情況特殊時向氣管中滴入立止血0.1 KU,通常不對患兒行吸痰引流處理。在輸注新鮮血或血漿初期,需對血壓指標有效維持(通常>6.67 kPa),可以采用快滴生理鹽水或冷沉淀10 ml/kg方式,同時采用微量輸液泵連續(xù)滴入多巴胺5~10 μg/(kg·min),此外液體量為60~80 ml/(㎏?min),以維持機體中酸堿平衡性。若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產生充血性心衰癥狀,需采用強心藥物以及利尿劑對癥處理。如果患者出現(xiàn)心率過度遲緩癥狀,應快速對氣管滴入1:10 000腎上腺素,劑量結合0.1~0.3 ml/kg計算,也可以采用靜脈滴注腎上腺素0.5~5 μg/(kg·min)方式,以促使心率處于正常范疇中。另外,還需對患兒輸注新鮮血漿或冷沉淀,止血藥物等。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并體質量過低者,早期氣管插管需在導管噴入豬肺表面活性物質固爾蘇,若感染是患兒發(fā)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需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給予抗生素。存在代謝性酸中毒癥狀的患兒,需合理應用5%碳酸氫鈉,等量稀釋后靜注或快速靜滴,繼而結合血氣分析結果不斷對滴速進行調控。在PaO2>6.67 kPa時,緩慢減少呼吸機條件,當氣管中無法吸到血性分泌物、肺部啰音以及胸廓三凹征消失調整為面罩吸氧方式,直到完全撤離呼吸機。
參與本次研究的72例肺出血早產兒經治療后存活54例(75.0%),死亡10例(13.8%),放棄治療8例。存活者至肺出血停止平均機械通氣時間(66.5±6.9)h(最長為97 h)。死亡10例患兒中5例為極低出生體質量兒、2例是早期氣管插管發(fā)現(xiàn)肺出血死亡、3例因口鼻涌血死亡;整個治療中1例患兒出現(xiàn)氣胸、存活早產兒中有4例發(fā)生早產兒視網膜病,3例出現(xiàn)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表現(xiàn)。
新生兒肺出血多見于早產兒及低體質量兒(出生體質量<2 500 g的新生兒)[6-7]。由于出生時體質量過低,導致新生兒機體各器官發(fā)育不成熟,吸吮、吞咽功能完善性缺乏,胃容量偏小,消化酶分泌量嚴重不足,吸收與消化能力欠佳,喂養(yǎng)困難,嗆奶、吐奶等不良事件極易發(fā)生[8]。外加低出生體質量兒體中糖元存儲量低,而代謝水平居高不下,和正常新生兒相比較,在低血糖、抵抗力更低下以及細菌感染等并發(fā)生率等指標比較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癥狀嚴重的患兒甚至死亡[9]。參與本次研究的72例患兒中,低產兒79.2%(57/72),其中因體質量嚴重偏低死亡在死亡總數(shù)中所占比例為50.0%(5/10)。
有相關報道顯示,出生兒體質量越低,肺出血發(fā)生率就越大[10]。本文對肺出血發(fā)病機制做出如下概述:①早產兒肺功能不健全,肺泡數(shù)目少,肺血管繁多,肺毛細血管通透性相對較低,加大了肺出血發(fā)生率;②肺表面活性物質偏低,對毛細血管液體滲進肺間質與肺泡內沒有發(fā)揮良好的阻斷作用;③支氣管壁和肺泡壁彈力纖維發(fā)育成熟性低,易閉合進而減縮氣體交換面積,在氧氣供應量不足時易發(fā)生缺氧性微血管損傷;④凝血機制完善性缺乏,容易產生出血傾向,此時肺出血病癥治療難度進一步增加[11]。
伴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進程,氣管插管技術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在新生兒窒息復蘇治療領域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促使肺出血的搶救成功率在基層NICU有大幅度提升。當下,機械通氣為臨床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治療中一種被普遍認可的治療手段,逐漸在基層醫(yī)院NICU中達到普及的程度,但是不同醫(yī)療機構關于早產兒肺出血存活率報道存在差異性[12]。在本次研究中,早產兒肺出血存活率為75.0%。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提升早產兒肺出血治療成功率的重點。有臨床研究表明,肺出血時肺順應性降低,需適度提升PIP與PEEP。但是因為早產兒肺發(fā)育成熟度欠缺,若呼吸機使用規(guī)范性缺乏,將會對肺組織結構完整性造成損傷,造成肺部出血。故此,呼吸機參數(shù)PIP初始值應處于較低水平上,PEEP初始可設為6~7 cmH2O。但血氧飽和度升到92%~95%,面部青紫癥狀逐漸減輕至消失,需對血氣分析動脈氧分壓指標有效管控,初調不宜過高。對于極低體質量的早產兒需盡快降低吸入氧濃度,以預防視網膜病變[13]。待患者病情平穩(wěn)時,也不要快速的降低壓力參數(shù),尤其是PEEP,通常接受2~3 d后,患兒肺出血癥狀完全解除可緩慢調低參數(shù),并維持一段時間。肺出血機械通氣后,通常不提倡吸痰引流處理,若沒有管道堵塞現(xiàn)象,最好要拖延間隔,并盡量使患兒處于呼吸頻率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中,以防由于數(shù)次吸引與擾動影響止血效果。肺出血癥狀消失后在連續(xù)機械通氣過程中,若患兒分泌量增多需采用常規(guī)吸引辦法,并維持呼吸道通暢性,在機械通氣過程中需結合患者病情靜脈滴注多巴胺[14]。出血量過多者需行輸注低冷沉淀補充凝血因子、輸血漿或全血支持等治療方法,并嚴格對患者心電監(jiān)護,采用適當方法提升其心肌收縮能力,增加心輸出量,降低左心室負荷,優(yōu)化微循環(huán)并改善組織缺氧狀態(tài),緩解肺水腫癥狀并降低肺泡滲出量,以促使肺動脈壓力維持在較低水平上,規(guī)避由于缺氧所引發(fā)的惡性循環(huán)。缺氧酸中毒也可以誘發(fā)急性左心功能缺陷,進而產生出血性肺水腫。正因如此,早產兒肺出血不僅要接受機械通氣,還需盡早使用強心和速尿等藥物,減輕肺循環(huán)負荷,扭轉肺水腫癥狀。
誘發(fā)早產兒肺出血的原因是多樣的,但缺氧,酸中毒通常是本病發(fā)生的先兆,易促使肺部毛細血管床完整性破損,引發(fā)出血。所以,在臨床治療中需結合血氣分析,合理給予碳酸氫鈉以解除酸中毒癥狀,這是阻斷連貫性出現(xiàn)的有效辦法[15]。但是若患兒嚴重酸中毒糾正過快,對癥處理措施應用過早,可能會誘發(fā)早產兒顱內出血與組織缺氧等并發(fā)癥。故此,補堿以及補液治療中一定要對藥液濃度與滴速嚴格把關,并及時優(yōu)化通氣狀態(tài),結合血氣分析指標降低通氣量,直至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