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淵明
“教育其實簡單,無非就是先讓自己善良起來,豐富起來,健康起來,陽光起來,快樂起來,高貴起來,然后再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讓學生也善良、豐富、健康、陽光、快樂、高貴。”這是李鎮(zhèn)西教師的感染教育,他認為教師要以自己的言談舉止為學生樹立做人、做事的榜樣。因此,在要求學生時,教師應先要求自己,這樣學生才會從心靈深處敬佩教師,才會服從教師的管理。
一、做“導師型”教師
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導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應用自己的言談舉止感染學生。教師既要對教師的身份進行精準定位,又要把教師塑造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能夠引領時代潮流,能夠駕馭各種適合學生特征的教學模式,能夠創(chuàng)建具有個人風格的教學模式,能夠藝術地掌控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人。
教師既是“主體”,更是“主導”。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要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要積極發(fā)揮自己對學生的組織、管理、領導和激勵的作用,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是為了學,教師的“學”又是為了“教”,教學相長,所以教師要理順“授和受”的內在邏輯關系?!敖虒W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進一步說,指的是教和學相結合或相統(tǒng)一的活動?!?/p>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組合,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學生學習和思想教育的設計者。同時,教師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其本身也是學習者,但教師并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教師必須從“授”的表層上升到“受”的深層,其間孕育著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提供方法、鍛煉能力、塑造人格。如此一來,“教學”也就升華成“育人”,教師也就從“教書匠”演變成“教育家”。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恰當處理主導和主體之間的關系、教育和教學之間的關系。
二、做“陽光型”的教師
我們不能用道德綁架教師,但教師必須要求自己成為“口中的巨人,行動的高標”。教師自身的行為對學生的感染教育作用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所以教師必須注重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塑造學生,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感化學生。從內在素質上來說,教師要成為一名身心“健康型”的教育工作者,應有健康的身心素質,這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條件;從外在形象上來說,教師要努力成為一名具有個性氣質的“陽光型”教育工作者,面對學生不慍不火、冷靜沉著,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給學生,即教師用自立、自信、自強進取的精神品質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奮斗目標。
同時,教師應該是學生做人、做事的楷模,是人師,是“模范型”教師;教師不能有私心,要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技能和為人處世的學問,甘做“奉獻型”教師;教師應該樹立全心全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發(fā)展服務的意識,成為一名“服務型”人才,教師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學生,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是教師的天職。
三、做“學習型”教師
“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苯處煂W生的要求,教師應該先做到,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服從教師的管教,才會和教師一起學習。
教師要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組織教學活動,成功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立德樹人的任務。教師要運用個人的智慧和能力管控分歧、求同存異、革故鼎新?!皳羰擞谢?,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人非生而知之,不學習將會落后。抱殘守缺,不知變通,不去觀察,不去探索,不敢實驗,何談創(chuàng)新,你就只能永遠原地踟躕,自己成不了材,也愧為人師。只有堅持學習的教師,才能感染學生,才能用智慧和能力不斷開拓教育學生的新天地。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保安族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