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新生 河南省武陟縣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篇章。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誰伴?只甘松竹共凄涼。
仄月高寒水石鄉(xiāng),倚空青碧對禪房。白發(fā)自憐心似鐵,風月,使君子細與平章。平昔生涯筇竹杖,來往,卻慚沙鳥笑人忙。便好剩留黃絹句,誰賦?銀鉤小草晚天涼。
這兩首《定風波》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詞中嵌入了木香、禹余糧(雨余涼)、石膏、吳萸(吾已)、防風、常山、梔子(知子)、紫草(知子草)、海藻(海早)、甘松、寒水石、空青、蓮心(憐心)、使君子、筇竹、蟬砂(慚沙)、硫黃(留黃)、遠志(小草)18味中藥,竟毫不見生搬硬套的痕跡,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中藥知識的純熟和填詞藝術的高超,堪稱《稼軒長短句》中之精品、藥名詩詞中之巨擘。
當時的辛棄疾,正處在朝廷主和派和主戰(zhàn)派斗爭的“風波”之中,謫居上饒,滿心憤懣、百無聊賴的他邀請好友馬荀仲一起到附近的雨巖游玩,寫了這兩首《定風波》藥名詞。在此之前,同為主戰(zhàn)派的岳飛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屈死在“風波亭”中,謫居上饒的辛棄疾以《定風波》填詞,或許別有深意吧!
上古時代,也演出過一場著名的“風波亭”事件: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會稽山大會諸侯,為了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借故殺掉同樣是治水功臣的防風氏。(《國語·魯語下》載:“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jié)專車。”)
相傳防風氏被殺之時,人頭落地,從其體內噴濺出一腔白血,灑落地上。第二年,白血灑落處長滿一種羽狀復葉、葉片狹長、開白色小花的小草。有人夢見防風氏說,用這種小草煎湯服用可以治愈在治水勞作之時所患的風寒之疾,老百姓照此服用,果然有效。大家議論紛紛,認為這是防風氏留給他們的神草,為了紀念防風氏,這種草便被稱為防風。
上則故事當然是一種傳說,中藥防風的名稱,主要源于其功用?!渡褶r本草經》將防風列為上品,認為其“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痹,煩滿。”李時珍云:“防者,御也。其功療風最要,故名。屏風者,防風隱語也。”
風本為六氣之一,能吹散霧霾、風清氣朗、行云布雨、潤澤萬物,故春有“吹面不寒楊柳風”,夏有“熱風吹雨灑江天”,秋有“秋風蕭瑟天氣涼”,冬有“北風吹雁雪紛紛”。
“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睔W陽修筆下的秋風疾馳有力。然而,風一旦太過,便成為外邪致病的先導。風為六淫之首,性主動、善行而數(shù)變,風邪致病十分迅速,具有行無定處、變化無常的特點,故風邪號稱“百病之長”??芍^是“能將塵土平欺客,愛把波瀾枉陷人”。
“僧曾帶雨來看脈,仆為傷風懶上樓?!眰L感冒之恙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
辛溫解表的防風,正是治療傷風感冒的良藥。防風配伍荊芥、川芎等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防風配伍羌活、藁本,可治療外感風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防風配伍薄荷、連翹,可治療風熱感冒、咽痛目赤。此外,防風配伍苦參、蟬蛻,可治療風疹瘙癢;防風配伍羌活、桂枝、片姜黃,可治療風濕痹痛;防風配伍枳殼、甘草,可治療大腸秘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