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
摘要:目前語文教學實踐大部分依然采取終結性評價體系,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最終評判標準,這強化了分數(shù)的地位而弱化了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考核。很容易誤導學生對于其學習目標的認知并限制教師的教學內容使其與課程教學目標相形漸遠;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忽視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因此,中學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引入形成性評價體系來全面地、合理地、有效地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關健詞:形成性評價;中學語文教學;運用
形成性評價是指為改進課程教學及其它方案活動而在活動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獲得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所進行的系統(tǒng)性評價。它可以彌補終結性評價的不足,讓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獲取相關的反饋信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督促學生進行高效學習 這種在教學進行中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不同階段的知識點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和學習效果,幫助教師和學生一同監(jiān)控學習進展,讓教師可以適時適度地督促學生學習并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
一、形成性評價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在實施教學時,靈活運用形式多樣的形成性評價能從很大層度上激勵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增強學習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但是由于所教學生的情況、教學教輔資源、班級人數(shù)的差異,教師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形成性評價方式。
1.學生出勤
學生出勤的情況可分為:出席、遲到、曠課、請假等,學生在一個學期中如果缺勤(包含請假和曠課,3次遲到/早退算1次缺課)達到四分之一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學生出勤表使用不同的符號詳細記錄每節(jié)課學生出勤情況,按周、月統(tǒng)計學生出勤并定期向學生展示出勤情況,這樣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是否因為出勤率低而造成學習成績低進而為該學生安排課外輔導使其跟上班級學習進度,也提醒學生在接下來的教學周內提高出勤以免荒廢學業(yè)。
2.學生課堂表現(xiàn)
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包括:課堂活動參與,組內討論參與,學習態(tài)度等。通常讓班級全體學生通過抽撲克牌的方式隨機分為5-6人的小組;每個小組為本組取名并確定小組的學習格言,推選組長(以月為單位,組長推薦下一任組長)。教師組織課堂活動導入單元主題、組織學習、演練及總結復習。課堂活動以組為單位展開,這可以加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讓小組成員體驗成就感,增加學習積極性。在小組談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走近學生并細致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進展。每堂課登記以組為單位的課堂表現(xiàn)成績,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在小組的成績上增減成績,如:課堂活躍度、答題次數(shù)、學生態(tài)度(是否在課堂上玩手機、聊天等,或學生是否在主觀積極參與活動、融入課堂學習)、學生進步等。每月向學生展示課堂表現(xiàn)成績,讓師生直觀地了解學生在一個階段內動態(tài)的課堂學習情況,教師可以找學生約談與其討論課堂學習起伏的原因并提供相應的幫助指導。
3.學習效果自評
學習效果自評主要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努力程度和學習效果三個方面以及三者間的關系的評價和認識。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評價是形成學習責任感和個人獨特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在每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評價,根據(jù)自評結果反思每個階段的學習所得以及不足之處。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查看學生的自評獲取學生學習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方法等以便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4.任務展示
任務要求學生制作課件并上臺展示。任務可以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自身已有的、課堂所學的、與同學互通有無所獲得到的知識技能,并且學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其他能力,例如:PPT制作能力,語言溝通表達能力,演講能力等。教師根據(jù)教材中的話題為學生選擇較難的作為小組任務在前半學期進行,較簡單的作為個人任務在后半學期。任務的先后安排有利于學生熟悉應如何準備任務,結合教師所給予的前次任務的點評反饋來完善個人任務的準備和展示技巧;亦有利于教師觀測學生在第一次小組任務完成的基礎上實踐第二次個人任務時個人綜合能力的進步和成長。此外,在評價任務時教師邀請學生一同參與評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其他同學在做任務和展示時的閃光點,向同伴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改善自我的任務實踐和展示技巧。
5.學生學習檔案
學生學習檔案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參與學習、付出努力、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取得進步的一個詳細記錄。它可以反映學生參與語文學習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反思和見證。學習檔案評價的兩個目標是1)記錄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成長,2)鼓勵學生成為自我反思的學習者并在評估過程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學習檔案可以收藏學生的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例如:學習效果學生自評表、同學評價表,語文學習興趣調查表,課堂教學活動作品,個人或小組任務,小測,作業(yè)等,讓學生觀察自己的進步和努力程度,增強學習的信心。學生學習檔案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并根據(jù)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或能力培養(yǎng),做到因材施教。
二、使用形成性評價的實踐意義與啟示
第一,對教學的幫助。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教授的與學生實際掌握的存在著差距,在傳統(tǒng)的總結性評價中教師可能要到期末考試才了解到這個情況,但為時已晚。采用形成性評價,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掌握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進展,然后做出適當?shù)慕虒W反思和教學調整,例如:調整教學進度和計劃、嘗試不同的教學手段、為有特殊學習需求或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做課外輔導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以利于學生學習。
第二,對學生的幫助。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學生通過教師定期展示的出勤、課堂表現(xiàn)、任務、小測和課后作業(yè)的成績以及自己的學習效果自評表和學習檔案,可以直觀地了解自己現(xiàn)有的能力和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其次,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學生在參與形成性評價活動的時候各司其職、發(fā)揮所長、表現(xiàn)活躍, 從而讓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后更加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讓學生相信只要堅持努力學習就能有所回報。
第三,對教師的幫助。在應用形成性評價時,教師需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參與者、觀察者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學習并引導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此外,教師不斷突破自我原有的教學和研究能力,尋求教學創(chuàng)新以適應新時代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從而鍛煉自己努力朝創(chuàng)新型、科研型教師的目標邁進。
總之,形成性評價沒有固定或規(guī)定的形式要求,教師可以根據(jù)所教授的課程特點、課程目標要求、學生學習特點等等,積極地將形成性評價引入教學中,利用教學反饋信息的反作用力來引導學生學習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也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而不是成績;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而不過分看重期末卷面成績;不斷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教學反思、做出教學計劃調整而不再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