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高層預應力索支撐平面鋼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進行分析,研究不同布索方案和預應力度對結構自振周期和側移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表明:方案1.1自振周期最小,抗側剛度較大,抗側移性能較好。索負溫度下溫度變化對結構自振周期沒有影響。
關鍵詞:預應力索;鋼框架;抗震性能
引言
高層預應力索支撐鋼框架結構是一種新的結構形式,預應力鋼索不僅可以降低節(jié)點復雜程度,更能提供較好的抗側剛度[1`2]。陳明進行了高層預應力高性能鋼結構抗側力體系性能的研究,考慮了不同的布索方案和鋼材強度 [3]。冉克顯進行了高層預應力斜撐鋼框架風振舒適度研究[4]。本文進行預應力索支撐平面鋼框架結構的彈性時程分析,為該體系的抗震研究提供依據。
1、計算模型
底層層高4m,標準層層高3.3m,共25層,總高度83.2m。采用Q345鋼,索截面直徑均取60mm,結構恒載取1 kN/m2,活載取2 kN/m2??拐鹪O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g,場地類別Ⅲ類,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特征周期Tg=0.55s。布索方式分為兩大類,即中間兩跨布置和全跨布置,又各細分為5種方案,見圖1。
2、模擬結果和分析
2.1 模態(tài)分析
為了進行后續(xù)的彈性時程分析,首先進行了模態(tài)分析。表1為各種布索方案下結構的前五階自振周期,從表中可以看出,從方案1.1至方案1.5,結構的各階周期逐漸增大,方案2中2.3周期最小。表2為方案1.1改變索溫度后的前五階自振周期,從0℃到-10℃,各階周期減小,但-20℃下各階周期不再變化。
采用直接積分法的非線性時程分析,考慮P-Δ和大位移,阻尼比取0.02。方案1.1至1.5各層最大位移曲線如圖3所示。各條曲線呈波浪型,有波峰和波谷。方案1.1出現三個波峰和三個波谷,最大位移出現在頂層,位移值為57.2mm。方案1.2出現三個波峰和三個波谷,最大位移值出現在頂層,位移值為83.5mm。方案1.3出現四個波峰和四個波谷,最大位移值出現在頂層,位移值為66.1mm。方案1.4出現四個波峰和四個波谷,最大位移出現在頂層,位移值為55.1mm。方案1.5出現四個波峰和四個波谷,最大位移值出現在頂層,位移值為49.7mm。
方案2.1至2.5各層最大位移曲線如圖4所示,各條曲線呈波浪型,有波峰和波谷。方案2.1出現五個波峰和五個波谷,最大位移出現在頂層,位移值為55.1mm。方案2.2出現三個波峰和三個波谷,最大位移出現在頂層,位移值為63.6mm。方案2.3出現四個波峰和四個波谷,最大位移出現在頂層,位移值為73.6mm。方案2.4出現五個波峰和五個波谷,最大位移出現在第12層,位移值為60.4mm。方案2.5出現五個波峰和五個波谷,最大位移出現在第11層,位移值為61.1mm。
將方案1.1和方案2.2各層最大位移曲線進行比較,如圖5所示。兩條曲線均出現三個波峰和三個波谷,波峰和波谷出現位置很接近,最大位移均出現在頂層,位移值分別為57.2mm和63.6mm。
3、結論
十種布索方案中,方案1.1的自振周期最小,說明抗側剛度較大。彈性時程分析中,方案1.1出現三個波峰和三個波谷,頂層位移最大,位移值為57.2mm,其抗側移性能較好。對索施加負溫施加預應力,溫度變化不影響結構自振周期。
參考文獻:
[1] 預應力巨型支撐-鋼框架結構的 Pushover 分析[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9(1):90-93
[2] 唐柏鑒,顧盛. 預應力巨型支撐-鋼框架結構側移模式研究[J].建筑科學,2010, 26(9):57-61
[3] 陳明.高層預應力高性能鋼結構抗側力體系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 冉克顯.高層預應力斜撐鋼框架風振舒適度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作者簡介:
楊意(1987—),女,碩士,廊坊師范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鋼結構與組合結構
項目名稱:
廊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自籌經費項目(20150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