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春
(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腋臭是美容整形外科的常見病。該病是指患者腋窩部位的大汗腺分泌物中產生的揮發(fā)性脂肪酸,被一種特殊的鏈球菌感染后分解產生的一種惡臭難聞的氣味。。該病患者常因受到周圍人的排斥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與社交活動。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該病的發(fā)病與大汗腺、頂泌汗腺分泌旺盛及其分泌液經腋部細菌分解后所產生的六碳至十碳的不飽和支鏈脂肪酸有關[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小切口腋臭根除術對腋臭患者進行治療。陳黎明[2],等的研究表明,實施該術式時,采用皮片打孔引流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是確保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主要探討皮片打孔引流法在小切口腋臭根除術中的應用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12例腋臭患者。在這11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67例;其年齡為21~53歲,平均年齡為(39.6±5.7)歲。其中,初次治療的患者有103例,有藥物治療史的患者有6例,有激光治療史的患者有2例,有局部注射藥物史的患者有1例。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完整有效,其腋臭的發(fā)病部位均為雙側。2)患者未患有先天性心臟病。3)患者的肝、腎功能正常。4)患者未患有感染性疾病。5)患者無意識障礙,能夠與其進行溝通。6)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對這112例患者均采用皮片打孔引流法進行小切口腋臭根除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1)術前,為患者剃凈腋毛。2)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告知其將上肢上舉外展,屈肘、掌心向上,將手掌放置在頸后,充分暴露其雙側腋區(qū)。3)標記剝離區(qū)域,以腋窩中央皺裂線為切口線,切口線的長度為2~3 cm。4)將20 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8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及0.5 ml濃度為0.1%的腎上腺素進行混合,配置成腫脹麻醉液。為患者使用腫脹麻醉液進行腋區(qū)的皮下浸潤麻醉。5)在患者的腋區(qū),沿中央皺裂線做一個長度為2~3 cm的切口,切開其皮膚及其皮下組織,使用組織剪刀潛行剝離其皮下組織,銳性分離其真皮下層與皮下組織。6)內收患者的上肢以松弛其腋區(qū)的皮膚,然后,外翻其腋區(qū)皮膚,修剪其皮下脂肪、毛囊與腺體組織。7)用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清洗患者的創(chuàng)腔,并檢查其皮下有無活動性出血。對有活動性出血的患者采用3-0號絲線進行結扎止血。8)制作皮片。皮片制成后,用11#尖刀片在皮片上打孔8~10個,每個孔的直徑為0.3 cm。然后,用3-0號絲線將皮片和患者的皮下脂肪進行縫合,固定皮片。9)縫合患者的手術切口。10)用油紗條覆蓋患者的手術切口,并用無菌紗布壓迫其腋窩。11)對患者的肩關節(jié)進行“8”字加壓包扎。12)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抗感染治療,并限制其肩關節(jié)活動。13)術后第3 d,為患者更換敷料,同時,觀察其創(chuàng)面的愈合情況。14)術后第10~12 d,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拆線。
觀察并記錄這112例患者的治療效果。術后,對這112例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觀察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發(fā)癥包括手術切口的瘢痕增生、瘢痕疙瘩、皮下血腫等。
這112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其手術切口無皮片壞死或水皰形成,腋臭清除徹底。術后,對這112例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其手術切口未發(fā)生瘢痕增生、瘢痕疙瘩、皮下血腫等并發(fā)癥,其上肢活動正常,腋臭未復發(fā)。
腋臭是指患者腋窩部位的大汗腺分泌物中產生的揮發(fā)性脂肪酸,被一種特殊的鏈球菌感染后分解產生的一種惡臭難聞的氣味。李盛華等[3]的研究表明,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真皮及皮下脂肪交匯處,因此,去除大汗腺即可治愈腋臭。梭形切除術是治療腋臭的傳統(tǒng)手術方法。使用該術式雖然效果顯著,但因縫合張力較大,術后易使患者出現(xiàn)手術切口裂開和感染等并發(fā)癥,不僅美容效果較差,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上肢活動,進而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與使用梭形切除術相比,使用“S”形皮瓣法與“Z”形皮瓣法等術式治療腋臭雖然可以降低手術切口縫合的張力,但由于患者的手術切口較大,且手術切口不能順應皮膚紋理,因此,不能達到美觀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采用激光療法、冷凍療法、注射硬化劑療法等治療腋臭都很難徹底破壞大汗腺,療效短暫,且極易使腋臭復發(fā)。用小切口腋臭根除術治療腋臭具有手術切口小、剝離范圍廣、術后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但易使患者發(fā)生皮下血腫,進而導致皮片壞死[4]。有研究表明,在實施小切口腋臭根除術中應用皮片打孔引流法,可以讓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的滲液從皮片上的小孔中流出,避免其發(fā)生皮下血腫[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這112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其手術切口無皮片壞死或水皰形成,腋臭清除徹底。術后,對這112例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其手術切口未出現(xiàn)瘢痕增生、瘢痕疙瘩、皮下血腫等并發(fā)癥,其上肢活動正常,腋臭未復發(fā)。
在進行小切口腋臭根除術中應用皮片打孔引流法,筆者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1)手術切口的標記范圍應超過腋毛區(qū)外緣1.5 cm,以確保徹底清除患者的大汗腺組織。對于腋毛區(qū)面積較大的患者應適當加大手術切口的標記范圍。2)剝離和清除患者的大汗腺組織時,應在其真皮與淺層皮下脂肪之間進行,以避免皮片壞死。3)術后對患者進行加壓包扎,可確保皮片與其皮下組織的融合與愈合。4)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可防止皮片感染影響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實施小切口腋臭根除術中應用皮片打孔引流法的效果顯著,患者不易發(fā)生皮片壞死,且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
[1] 林國云.自制負壓引流裝置在小切口皮下修剪腋臭根治術中的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77):134-135.
[2] 陳黎明,劉毅,劉萍,等.改良小切口手術根治腋臭72例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雜志, 2017,26(6):50-51.
[3] 李盛華,陳志鵬,陳滔,等.改良皮片固定法腋臭根治術280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6, 32(12):2028-2030.
[4] 楊文華,胡文文,張衛(wèi)萍.雙三角補丁法在微創(chuàng)腋臭根治術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雜志, 2015(11):9-11.
[5] 李述杰.順腋紋小切口超薄皮瓣腋臭根治術的療效與術后并發(fā)癥分析[J].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7, 11(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