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縣第一小學 孫蘭平
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周二,我值班,站在學校門口,微笑著看一群群孩子進入校園。他們有的匆忙趕路,有的談笑風生,有的連蹦帶跳,一切都充滿春的生機。
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女孩走到值班室前,掏出一元錢,仰起臉看著門衛(wèi),低聲細語地說:“這是我拾到的一元錢。”門衛(wèi)董叔彎下腰,笑著說:“交給班主任吧!”女孩怯怯地說:“班主任還沒來?!蔽倚χf:“交給德育處!”女孩眨眨眼說:“可是,我不認識德育處在哪里?!蔽艺f:“交給姜主任,姜主任就在這里!”董叔站在一邊笑著說:“交給班主任,應(yīng)該會得到表揚。”孩子把錢放在了值班室的桌子上,再次揚起小臉,喃喃地說:“可是,我不想(被)表揚。”說完,轉(zhuǎn)身走入人群。
一股強大的力量陡地震撼了我的心。我急忙再次搜尋小女孩,她已經(jīng)融入人群,我只能看到她的背影,藍灰色的褂子,馬尾辮蓬松而凌亂。很想追過去,給她拍一張照,把她的可愛的形象永遠留下,留在我的腦海里。但是,又感覺那樣可能會褻瀆了女孩兒純凈的心。
如果,只是撿到一元錢上交,也許我對這個小姑娘只有贊賞。我們學校一直在貫徹以小見大的德育,孩子們拾金不昧已經(jīng)是平常事。但是今天這一幕,卻讓我看到了一個不尋常的孩子。也許對孩子們而言,那樣的想法本是尋常,只是我們沒有認識到。
“可是,我不想(被)表揚!”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每個孩子都是喜歡被表揚、被夸贊的。這個孩子為什么平靜如水地說出這句話?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是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一直提倡賞識教育,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及時表揚,以求學生能將亮點放大,有更大的發(fā)展。近年來,學校不僅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習慣,更關(guān)注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悄悄撿拾垃圾了,學生幫助同學了,學生悄悄修理教室課桌了,學生在公交車上讓座了……這些行為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都會在學校大會上、班級里表揚,以弘揚正能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每次,受到表揚的同學都會興高采烈,投入到新的一輪為班級、為學校、為社會做貢獻的行動中去??墒牵@樣也造就了部分學生做好事就是為了得到表揚的心理,虛榮心在慢慢滋生。一旦做了好事沒有得到表揚,就會失去做好事的動力。
這個平靜如水地說出“可是,我不想(被)表揚”的孩子,我想,在她的內(nèi)心中,把撿到的錢交上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假思索的話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內(nèi)心:這點小事,是無須表揚的!
用一顆素心,面對世事。這是何等的超脫。這個女孩用最簡單的話語、最直白的內(nèi)心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的覺性。
賞識教育值得提倡,但賞識一定要適度,一定要有質(zhì)量,不能讓賞識成為“誘餌”,當有些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已融入孩子們靈魂的時候,賞識就不必再現(xiàn)身。而有些品質(zhì),也不一定非要用賞識來“堆”出。因為,人性中本就有向善的一面。
下午放學,天空瓦藍而清澈。我在放學的人流中尋找那個女孩兒的身影,尋找她那雙清澈的眸子,尋找那顆恬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