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婭娜
《牧場之國》是捷克作家卡爾·恰彼克的作品。四年前,我曾公開執(zhí)教過此課,被課文所呈現(xiàn)的畫面深深地折服,請學生“為四段文字取名”為主要教學方式的課堂至今仍歷歷在目。但現(xiàn)在回頭反思,當時因過度追求“取名的完美”,而忽視了語言本身的內(nèi)涵,課堂看似靈動,實則教學的重點有了偏移。
今天,當我隨著作者的文字,再次走進荷蘭這個《牧場之國》時,一股獨特的異國風情撲面而來。一句句浸滿寧靜和諧的話語便開始在我的心底里靜靜地流淌,閱讀的心境也慢慢地飄散在這一片牧場之國的遼闊無際之中。
是作者眼中所見、心中所想,匯于筆中之情;是作者對這一片牧場的深愛之情,撥動著我的心弦;更是語言文字蘊藏著的豐富的表達在催化我心中那顆心。
去年,央視推出的《朗讀者》節(jié)目,重新喚起了我對“朗讀”的思考,也再次點燃了我“朗讀”的火花,通過有聲的朗讀,將一個個無聲的文字中隱藏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出來。當無聲的文字遇見有聲的傾訴,將產(chǎn)生什么樣的張力與魅力?于是,“聚焦‘朗讀’,體會異國風情”成為了我本課的教學思路。
“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文中諸如此類的語句很多,作者用非常直觀的語言,把牧場上特有的景色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的學生只需用心讀一讀,就能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這一幅幅的美景圖:白日里,牧場是動物們的天堂,無論是花色多樣的牛,還是駿馬或羊、豬、雞,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是那樣的悠然自得、愜意舒暢,廣闊無垠的草原無疑就是他們的自由王國,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閑游憩圖啊!即使是傍晚出現(xiàn)了擠奶的人也并沒有打破草原的寂靜,奶牛仍是“嚴肅沉默”,擠奶人更是默默無語,連船只行駛也是舒媛平穩(wěn)的,車船的到來與離去也反襯出了草原的寂靜。直到夜幕降臨,荷蘭更是沉入了一片靜謐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靜夜圖。
這樣的美景,該如何引領學生去體會呢?
在初讀課文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課件逐段出示文字,把學生的眼光聚集在一起,讓每位學生都大聲朗讀。在第一遍試讀后,請學生說說讀出了什么,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說“我看到了一片遼闊無垠的草原”,有的說“我看到了黑白兩色的花?!保械恼f“我看到了膘肥體壯的駿馬”,還有的說“我看到了傍晚荷蘭的安靜”……學生們的理解很直觀,初步領略到了牧場的美景。
在有了第一遍的試讀之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已有了初步的梳理。所以在此基礎上,請小組合作選擇其中一段文字,進行有重點的品讀,于是就有了接下來的“悟情感之美”的環(huán)節(jié)了。
如何從表面的景美滲透到文字背后所表達的情感呢?這就需要學生們進一步體會了。
文字是需要“讀”的,更需要“思”。在合作讀課文中,“請學生動筆圈一圈、畫一畫本段文字中你最喜歡的一句,并簡單寫寫批注”,這是由讀到思的遞進,課堂由朗讀的氛圍轉向思考的境界。在一番安靜的學習之后,思維的火花開始碰撞了:
生:“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tài)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從這句話中,我看到了各種牛的樣子,它們有的在思考,有的像貴夫人,有的還像家長,真是太有趣了!
生:“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和公爵?!弊x了這句話,讓我仿佛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有成群的駿馬在上面奔跑,它們是那樣的自由!
生:“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fā)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边@是我最喜歡這一句了。因為讓我感覺夜晚的牧場很寧靜,很恬美。我想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吧!
……
多么純真的感悟啊!透過文字,學生們找到了情感的迸發(fā)點,找到了牧場之國帶給他們的另一種體驗,那是一種“和諧、安靜、自由、愜意”的感覺,這也是文中四次提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原因所在。課文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荷蘭牧場和運河交錯的獨特地形,看到了畜牧業(yè)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蘭國計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藍天、碧草、牛羊組成的優(yōu)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所以作者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既是作者在向人們介紹荷蘭的特點,更是對荷蘭的美景發(fā)出的贊嘆。在這樣的交流中,不僅解決了課文教學的難點,也讓學生們品讀到了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情感的美妙!
課堂上我們不僅看到了美麗的風景,也體會到了美好的情感,還遇見了優(yōu)美的文字,這是我們通過“朗讀”實現(xiàn)的。朗讀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手段。
基于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一次“牽手”朗讀,于是,一場“美妙的聲音展示活動”在我們的課堂中開展了?!罢埬阕x一讀?!薄叭绻惆崖曇舴诺幂p些,會更好。”“你讀得太棒了,請你當當小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讀一讀。”“我也想來試一試?!薄澳隳芟騽偛拍俏煌瑢W那樣再讀一遍嗎?”諸如此類的場景一幕接著一幕。學生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文本帶給他們的力量,也逐漸領略到了朗讀帶來的魅力。
讀到深處最感動!因為此時學生們已融入到了一個情境中,在這樣一個朗讀展示的情境中,在語言的抑揚頓挫中,學生們的朗讀更有滋味,也更易理解內(nèi)容。于是,就有了“拓展朗讀整組單元文字”的環(huán)節(jié)。
本文所處單元的主題是“田園風光”。“1+4”的單元整合學習是我本課教學的又一個重點,通過教學《牧場之國》,帶出整個單元的另3篇課文以及教材后面的選學課文,以這樣的單元拓展整合教學來實現(xiàn)教學的最大化。
通過一份“朗讀單”,我向學生們推薦了《鄉(xiāng)下人家》《麥哨》《可愛的草塘》和《漁歌子》這四篇課文中的選段,讓學生們自主選擇一處有滋有味地讀,然后進行朗讀展示。
在公開課教學時,這一環(huán)節(jié)最令我難忘。由于聽課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較弱,尤其是以“朗讀”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課堂,讓學生們學得有點躡手躡腳,使得我也變得有些縮手縮腳。但隨著對文本的一步步體會,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也漸漸地跟上來了,尤其是到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朗讀的能力有了較為可觀的改變:聽,那簇麥哨聲中,男學生們翻跟頭,豎蜻蜓,好不自在??;這片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在小女生的朗讀聲中,變得更可愛了;看,鄉(xiāng)下人家前,那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聆聽著學生們?nèi)肭槿刖车睦首x,我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紡織娘的歌,那歌聲真好聽!
曾幾何時,一說起朗讀,它給我們的印象也不過是朗誦比賽中的口若懸河,舞臺上的專業(yè)吟誦,或身著漢服的傳統(tǒng)誦讀,或是在課堂上被點名的不情愿朗誦……朗讀是對文字的二次創(chuàng)作,在新的場域為文字賦予新的生命。當這些文字被理解,被再次誦讀,我們也將產(chǎn)生發(fā)自肺腑的共鳴。今天在這個悠然自得、靜謐祥和的《牧場之國》中,學生們將一段段無聲的書面語言化成了一首首動聽的歌曲,真是耐人尋味??!
是什么讓我們保持浪漫與童真?是什么讓我們心生美好愿景?又是什么讓我們對語文教學不忘初心?我想應該是作者那細致的觀察、那豐富的想象,是學生們那動人的朗讀、那情感的交流。我們與文本、與作者心靈相通,就讓我們重拾朗讀,帶著對朗讀的無限憧憬,把朗讀變成我們和學生的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