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福
摘要:廣泛的閱讀,細心的觀察,切身的去體會,認真的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與總結(jié),懷著一顆關(guān)愛的心,每個教師都會體會到教學的樂趣。學困生作為教學的一個死點,如果成功轉(zhuǎn)化,那么這種喜悅是旁人無法體會的,也是教師最愿意與人分享的。
關(guān)鍵詞:學困生;技巧
一、合適的契機
人是千樣的,可是人性是相通的。人是需要別人的尊重的,只有別人尊重他,他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對于小孩子來說尊重幾乎等于愛護與理解。在現(xiàn)代的社會,愛護別人,理解別人,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身邊做的人很少。社會在飛速發(fā)展,很多東西改變的很快。我在小的時候,老師父母教導我,要為人和善,善待需要幫助的人,看到比自己小的孩子摔倒要及時的扶他起來,我自己小時候也的確這樣去做。現(xiàn)在的父母與老師教導的估計是不要和陌生人接觸,不論是誰,先保護好自己,別人的事,別人自己會解決一類的安全防范教育。其實老師也是學生的陌生人,在不是他老師之前,是互相陌生的。老師想要給學生愛護與尊重,還得看學生認不認可你,現(xiàn)在的孩子復雜了,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認可模式,在沒有得到孩子的認可之前,所有的轉(zhuǎn)化工作只能停留在準備階段,不可輕動,我已經(jīng)試過了,適得其反。我描述了這么多,就是說明一件事,在當今社會現(xiàn)實中,從互相陌生到互相有一個基本的信任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作為教師,要轉(zhuǎn)化學困生,就必須去做。單靠課堂的接觸想要完成這個轉(zhuǎn)化過程,一般的教師很難完成這個過程。
在一段時間后,得到學生的認可了,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礎(chǔ)上,可以試水了。汪玲飛,十一歲,四年級,東巷小學的學生,英語成績單元卷成績一般是20到40分的樣子。在期末復習時,一次考試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偷偷看別人的試卷,我沒有打斷他,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他想得到高一些的分數(shù),從本質(zhì)上說,這也是上進心的表現(xiàn)(估計有很多的教師是不認可的),班上學生不是很多,我是可以一邊監(jiān)考,一邊把學生很有把握的題目批改掉,等到收卷,我差不多就改完了。這是汪玲飛首次分數(shù)到達60分以上,我不能在班上表揚他,因為我了解這群孩子,如果我表揚他,一定會被那個被汪玲飛抄的小朋友揭穿,小朋友是不會給他留面子的。
在下課的時候,我給汪玲飛的媽媽打電話,告訴他媽媽,孩子雖然考分不多,但確實是進步不小,這里面肯定是家長平時督促的功勞,孩子這段時間在班上表現(xiàn)也不錯,希望家長繼續(xù)保持,不要又讓他走老路。其實我知道,他父母很忙,絕不會有太多時間督促他的,而且父母的書讀得不多,又都還給老師了,指導不來孩子的學習。我就是想表達一個意圖:在父母眼里不行的孩子現(xiàn)在有起色了,不要老用人家的小孩這一類的話繼續(xù)刺激他,多關(guān)愛一點小孩。
為了讓效果更加的滿意,放學的時候,我單獨給了他布置一些簡單的家庭作業(yè),交代他要寫好,在放學后的半個小時后,我會到他家去看看。后來的效果是很棒的,實踐證明,孩子的興趣點是可以強加的,有一個成功的教師這樣說:“你不逼迫強加,你怎么知道孩子的興趣不是學習,你怎么會有這么多的時間干預(yù)每個孩子,等他有了成效,興趣點就會成長,變成真正的興趣點,就會自覺主動的學習?!?/p>
二、積極的干預(yù),點滴的改變。
巨大的人生變故會導致一個人性情習慣大變,但我們教師幾乎沒有能導演這個變故的能力,讓孩子按著我們的想象改變。但我們確可以一點一點的搬掉孩子外部顯露的一些不良習慣,一點一點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個緩慢的改變需要一個量的積累,因人而異,但是一旦質(zhì)變,就意味著教師的巨大成功,意義非凡。黃子健,男,11歲,四年級,散漫的學習態(tài)度讓他的成績很差,一開始的時候,我跟蹤觀察并記錄,背一課英語課文,一般5到8句對話,教會30分鐘的樣子,會背,60分鐘的樣子,記得快,忘得更快,不是腦子的問題,是態(tài)度的問題,督促著他,他是勉強的讀與背,一個學期下來,他已經(jīng)習慣了我督促了,讀一篇課文,我教5分鐘就差不多了,背書,30分鐘的樣子。可能對于別人,這個進步不大,對于他來說,算是一個大的進步了,一是他有點習慣學習與背誦英語了,一看到我要督促他,他可能形成一種自然反射:我要背英語課文或者單詞了,二是,他知道,沒有完成任務(wù),是沒得玩的。不管怎樣,我的確是改變了他那種老師教完,他也忘光的結(jié)果。至少,看到書,他能讀的來,而不是看到老課文像新課文那樣,一句也讀不來的情況。
學習還是有反復的,比如,他背過的句子或者是課文,在習題上,他還是認不到的,這是記憶的遺忘,還得去重新復習鞏固,有時要反復鞏固好多次,就需要教師的耐心了,他學得要比別人慢,因為他積累不起來單詞與句子,或者是說他積累的過程效果很差,但是他的確在更改這種情況,開始的時候很磨人,到今年的暑假我還在繼續(xù)我的干預(yù)工作,以為他家離我很近,他媽媽也全力支持我,讓我的工作順利開展,到目前為止,他的英語書已經(jīng)背過2次了,單詞也聽寫了兩次了,雖說比不了優(yōu)生,但已經(jīng)可以和普通學生沒什么兩樣了,量的積累帶來質(zhì)的飛越我沒看到,但我還是看到他明顯的進步,我也證實了孩子可以點滴改變的事實。
三、不斷滲透學習的策略,讓孩子自己知道如何安排學習。
如果在學困生的轉(zhuǎn)化中已經(jīng)到了這一步,離最后的成功已經(jīng)很近了,或者說已經(jīng)成功了。開始的時候,教師要摸索這個孩子學習的一個心理的學習預(yù)期量的范圍。然后以后就這個量為準,沒有完成,不得休息。每次干預(yù)學習都給他定一個明確的任務(wù),一段時間下來,讓他自己說說,今天要復習哪些內(nèi)容,并給出評價,慢慢的讓他獨立,因為教師的干預(yù),從長遠來說是暫時的。一個單元,要講清楚重點與難點,以及習題上的運用,講很多次,在讓他自己復述,讓理論與實際的運用掛鉤,多次之后讓他自己講講重點與難點,試著去分析教材與習題的知識點??偨Y(jié)自己背書與背單詞的經(jīng)驗,教師先指導,再讓他自己說,教師給予評價或者補充糾正。這個過程教師要逐步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及時的積極評價,不要急躁,人性是懶惰的,在這個過程中,會有磨合,教師要守信用,答應(yīng)孩子的事要做到。在點滴改變孩子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形象讓孩子信任與信服,讓他看到自己進步的過程中,也看到自己未來脫離教師干預(yù)的學習路子。
四、總結(jié)
縱觀自己的教學,以上方法雖然還不夠成熟,但的確讓后進生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只要方法得當,老師是能夠讓學生各方面素質(zhì)都能在原有基礎(chǔ)上有所提高。關(guān)鍵所在還是一切工作必須落實到實處,真正去實現(xiàn)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我想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慢慢變得優(yōu)秀起來,是值得一個教師自豪的體驗,也許這個改變的過程無法簡單復制,但這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肩上擔負的不可推卻的時代責任,必須用自己的愛心與細心去走完自己的職業(y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