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鳳
摘 要 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擅長方面各不相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摒棄老舊的教學方法,針對每位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重點補充學生薄弱的地方,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把課堂的主動權賦予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任務中的主體,這也體現(xiàn)“學生本位”這一課改理念。老師在課堂上有效的和學生互動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互動教學的運用、總結實踐效果,讓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4-0096-01
教學本身就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相結合,老師若想讓同學在語文方面有長足進步,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與同學進行有效的交流,創(chuàng)造互動教學的良好氛圍。小學語文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也是文學素養(yǎng)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可以運用多樣的教學策略,一方面讓學生多方面的理解課本的重點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課堂中與老師交流中,體驗到語文的魅力,提高語文思維水平。
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
在以前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急于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多的時候是把教材內容直接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沉悶的課堂中被動的接受,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甚至厭煩感,學習效果很差,教學進度很慢?;咏虒W則是在老師與同學不斷的交流過程中,把學生作為主體,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指引學生培養(yǎng)語文思維,提高學習效果。伴隨教學形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效果逐步提高,互動教學的策略也呈多樣化發(fā)展。老師即是教學過程中主導者,也是同學學習的指引者,老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前進方向至關重要,老師要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共建活躍、融洽的氛圍,為學生的學好語文創(chuàng)造先決條件,釋放學生的個性,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比如老師要通過定期的和同學的交流,及時掌握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的去幫助學生解決,不僅可以讓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融洽度,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對語文的興趣,展示老師的個人魅力。并且,老師要積極總結學生的學習效果,歸納適合學生的教育手段,創(chuàng)新課堂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小學生一般正處于性格建立期,如果老師還是沿用老的教學方法,用一種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所以以老師占主導地位的教學形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下的教學任務,如果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會壓抑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和諧師生關系,讓老師走進學生群體中,提升學生學的效果,顯得很有必要。老師要放低自身姿態(tài),以朋友的關系與同學相處,積極傾聽學生的想法和訴求,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主動關注,真正能走進學生心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待人的和藹、平等,得到同學的信任、喜愛和尊重。師生關系的和諧,才能讓學生敞開心扉,主動把學習、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向老師講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興趣為導向的學習,學習效果能得到最佳,學生在建立起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后,能主動、認真的學習,讓學生學有所獲并且在學習過程獲得成功感和喜悅感。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對回答問題的同學不吝惜表揚。如果學生回答問準確題到位,老師要及時表揚,讓學生獲得成果感和滿足感,激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學好語文。如果學生回答問題沒有到位,老師更要注意傾聽,找出學生回答問題的某個亮點,在內容、思路、形式等方面,甚至可以贊揚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學好語文。如果學生比較害羞,不愿意回答問題,老師一定要多多觀察,把一些簡單的問題主動請這位同學回答,并在同學回答過程中積極引導和鼓勵,一定要看到學生的進步,并加以表揚。
四、加強師生間互動
在現(xiàn)今的社會中,生活壓力比較大,很多家長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職能全部交給老師,現(xiàn)在小學生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并且在家庭中“眾星捧月”般,占主要地位,性格比較強硬。而老師在面對如此多的孩子,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更好的開展教學,為了吸引同學課堂注意力,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間的互動形式必須豐富多樣,老師在授課時可以采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可以模仿課文中不同角色的語調,來活躍氛圍,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寓教于樂,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形式,參與到學生表演中去,拉近與學生間距離。例如,在講授《曹沖稱象》一文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用水盆、標記筆、石子、象的代替物等,邊講述課文時,邊與學生一起做實驗,讓同學更好的理解文中所描述的過程和曹沖運用的具體原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
小學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好語文素養(yǎng),才能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好的基礎。這需要老師和同學共同配合,老師在此過程中要摒棄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在實際教學課堂上與同學和諧相處,讓學生主動分享學習的困惑和困難,老師要積極主動解決學生問題,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找到與學生和諧相處的最佳方法,推動語文教學成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作用依然舉足輕重,不能為了增加與學生的和諧程度,不斷迎合同學的口味,老師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組織好課堂秩序。并且要重視同學的反饋,注意學生的語文思維建立,及時調整自己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君.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法[J].課外語文,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