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純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一中學 215001)
“老師,我上課都聽得懂,可是碰到作業(yè),就不知道從哪里入手,我該怎么辦呢?”高一新生普通反映高一的物理課程難學,同時,高一物理教師也為課程教學技窮力竭.是什么導致初中物理學得很好的學生到了高一卻不及格?是不是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存在間斷點?初中物理怎樣教,學生應該怎樣學,才能和高中物理緊密銜接?作者根據(jù)幾年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希望在新一輪初中物理教學中能做些積極有益的探索,使初中生學完初中物理后,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學好高中物理奠定基礎.
初中、高中物理課程對學生的思維方面的要求也大大不同.初中階段是比較低級的形象思維,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物理對思維方式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掌握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類比、等效等思維方法,具有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年齡在13歲到16歲之間的初中學生來說,其心理特征還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tài),他們學習的目標性與主動性還不夠,有畏難情緒,也較浮躁.一方面,對待物理科目的學習態(tài)度很大程度取決于對科任老師的情感,另一方面,由于物理學科對學生的要求較高,許多學生在困難面前,難堅持認真思考.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課是八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持續(xù)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作為首要任務.導入新課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在此過程中,精心設計好導入方法,就能喚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引人入勝的實驗更能激起初中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在引入大氣壓強概念之前,可先表演兩個魔術——看不見的魔力.
【實驗1】先在一個廣口瓶內裝一些細沙,吹一個比瓶口略大的氣球,將氣球放在瓶口處,用力往下壓,氣球壓不進瓶內,然后點燃一根火柴放入瓶中后,將氣球放在瓶口,氣球一下被吞進了瓶內.
【實驗2】取一大一小兩支試管,將小試管瓶口朝上套在大試管內,倒置,小試管從大試管內滑出,后在大試管中裝入一定量的水,再將小試管放入,倒置,小試管不降反升.
通過這兩個新奇的實驗,讓學生獲得豐富多彩的感性認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此時提出物理概念——大氣壓強,使學生不僅對大氣壓的存在有了深刻的體會,同時還對大氣壓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認識.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初中學生的有意注意的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段,學生的注意力會發(fā)生分散,導致學習興趣降低,且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充分利用這15~20分鐘對相關的物理問題進行探究、講解之后,可以再設計一個小實驗,來重新調動課堂氣氛.
【實驗3】給茶杯中裝滿水,蓋上硬紙片,倒置過來發(fā)現(xiàn)水和硬紙片都不下落,然后向各個方向使勁甩動杯子,紙片還是不會下落.
物理是一門規(guī)律性很強的學科,包括其內容和研究方法.物理研究方法很多,包括控制變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程序法等.學好物理,入門非常重要,若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就可以使學生盡快入門.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展示物理圖景的能力
學好物理關鍵是能通過語言文字將正確的物理圖景展示出來,并用適當?shù)奈锢碚Z言(概念、規(guī)律)表達出來.例如,在中學階段,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對物理進行受力分析和對物體的運動過程進行分析.初中物理涉及的受力及運動情況都比較簡單,通常只需解決的是受一對平衡力作用下的勻速直線運動,學生只需畫出這些簡單物體運動的受力分析就可解題.但到高中階段,物體的運動復雜多樣,有恒力作用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勻變速曲線運動(平拋、類平拋),還有在變力作用下的勻速圓周運動等,特別是近幾年的高考壓軸題常??疾閹щ娏W釉趧驈婋姶艌鲋械倪\動,要求學生能不斷根據(jù)物體的受力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畫出運動軌跡圖.這就要求在平時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熟練而準確地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根據(jù)力和運動的關系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進一步畫出相應的運動草圖.因此在初中教學中,要抓好思路的訓練和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詳細分析物理過程,并把物理過程圖像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例如,在處理力學問題時,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完整的受力示意圖,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是正確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在對物體運動過程進行分析時,可根據(jù)速度不同進行分段等.如果學生在學完初中物理后,能養(yǎng)成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則在今后遇到較為復雜的物理問題時,就能夠順其自然,正所謂柳暗花明.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規(guī)范
在近年的中、高考試卷分析中,常出現(xiàn)學生因答題不規(guī)范而造成失分的現(xiàn)象,許多學生把物理題當成算術題完成,解題過程極其簡單,沒有物理公式也沒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和重要的演算過程;即使有了公式,又不代入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計算結果沒有單位;關鍵字出現(xiàn)錯別字等等.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初中教學中一定要強調解題規(guī)范,如物理量后一定要帶單位;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要求學生標上力的符號;在解答物理計算題時,嚴格要求學生采用傳統(tǒng)的“已知”、“求”、“解”、“答”格式,并強調一定要先寫出物理的原始公式,而且不同的物理量應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等等.解題過程規(guī)范化將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一些物理解題方法.作為初中教師,教學中對學生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特別在批改試卷、作業(yè)時要毫不留情.
3.層層設疑,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要注意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利用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大氣壓強課程內容時,當一杯裝滿水的廣口瓶上蓋一張硬紙片,將杯口朝下時,提問學生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紙片不會掉下).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紙片?說明什么問題?(大氣壓的存在);接著將杯口朝側面,物理現(xiàn)象是否發(fā)生變化?說明什么問題?(紙片也不會掉下,說明朝各個方面都有壓強);此時還可進一步演示,將杯口朝各個方向,用力甩,紙片仍不會掉下(說明大氣壓是很大的),由此引入大氣壓的測定.在教學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有一條完整的思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
4.利用“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嘗試啟發(fā)、誘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例如:在初二物理課程與浮力相關的計算題中,可以引導學生用力的平衡法、阿基米德原理等多種方法進行求解.這樣不僅有助于鞏固教學內容,也能夠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拓寬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廣度.
總之,初中物理是基礎,高中物理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深拓寬.如果在初中課堂教學中能從低起點切入,循序漸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可以使學生掌握物理的思維方法,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沈春芳.初中物理分層合作教學的實踐[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05).
[2]謝瓊,王元航.初中物理實驗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