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彩飛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中學 044600)
扎實推進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性教學,需要教師轉變思維觀念,理解教學本質,為學生創(chuàng)造利于“學”的環(huán)境.實驗探究體現(xiàn)了實事求是、科學求真的精神,也促進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筆者將以創(chuàng)設問題的方式作為實驗探究的開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親身求證書本結論,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傳統(tǒng)課堂上推行的“填鴨式”教學不容許學生對書本知識持懷疑態(tài)度,默不作聲的聽講也能夠獲得高分.但是,不懷疑不能見真理,這對高中化學的學習同樣適用.要引起學生對實驗探究的興趣,就應當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各類問題情境.為了在實驗探究時遷移學生知識,所設計的問題應當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讓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中去探索、驗證問題.
在生活中,諸多的自然現(xiàn)象都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只要細心觀察,也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生大蒜之所以能殺菌,在于其含有硫化二丙烯、二硫化三丙烯;不能食用蒸鍋水,則是因為高溫環(huán)境會使水中的硝酸鹽分解為亞硝酸鹽,可引起血紅蛋白變性,并具有致癌風險;若魚肉沾上破裂的魚膽汁,則會影響食欲.而將純堿模在膽汁上,則能夠消除苦味.這主要是因為膽汁酸同純堿發(fā)生化學反應,直接生成可溶于水的膽汁酸鈉.筆者也曾將充滿水垢的水壺帶入教室,并讓學生談談去垢方式.大家一致認同,并無合適的辦法消除水垢.接著,筆者在水壺內倒入稀鹽酸,并督促學生注意觀察.在溶解水垢后,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水垢的形成原因,水垢溶解的化學過程,水垢的成分,溶解時產(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為了深刻認知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學生興趣盎然,希望一探究竟.
在實驗課上,教師也可適時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探求欲.比如,在講解“鹽類水解”相關知識時,筆者要求:現(xiàn)有滴管、試管、CH3COONa、Na2CO3、CH3COOH、石蕊試液,試對醋酸進行酸性驗證,并對碳酸、鹽酸、醋酸的酸性強度進行比較.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解決驗證問題,但無法想出合適方案判斷酸性強度.而在筆者提示當CH3COONa與石蕊試液相溶后會變藍后,學生似乎尋找到了路徑,都躍躍欲試.
實驗是集觀察、探索、驗證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學活動,最終目的是對假設進行求證.首先,觀察.通過觀察,能夠直觀了解化學反應現(xiàn)象.但是,有的實驗流程比較多,學生根本無法區(qū)分需重點記錄的現(xiàn)象.此時,教師要不時的加以引導,告知該現(xiàn)象與問題有關聯(lián).其次,探索,即在改變實驗步驟、溫度、催化劑之后,對結果加以記錄、觀察的過程.通過探索,可能獲得新結論.第三,驗證.即提出某項假設,讓學生求證.
因為高中學生接觸實驗時間少,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啃書本.所以,在實驗時難免手忙腳亂,極易引起安全事故.比如,未按順序加熱試管、組裝儀器,在分液時,未能正確的倒出上下層液體,直接加熱燒杯,在加熱裝有液體的試管時管口指向同學.可見,教師應當做好督促工作,在實驗前認真講解注意點,確保實驗探究安全、成功的結束.此外,也要充分挖掘有限的實驗時間,提高實驗探究的效率.教師可提前設置問題,并讓學生預習書本,了解實驗步驟、注意點.在進入實驗時后,立即組織實驗.
在組織學生完成了實驗探求的學習任務之后,還需做好總結,鞏固成果.一般情況下,教師要首先對班級實驗的總體情況作出表態(tài),說明問題,從理論高度升華知識,做到條理化、系統(tǒng)化.之后,也要預留一部分時間讓學生互相討論,分享經(jīng)驗,取長補短.當然,師生間也可以就具體的實驗過程展開討論,并不一定要固守于化學知識.此外,總結交流也可以增強學生的獲得感,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表達意見的平臺,并實現(xiàn)自我升華.在評價的標準上,不能只關注分數(shù),還要對實驗操作能力、結果進行分析,提高評價質量.如果完全視分數(shù)論,則會打擊成績差的學生,并形成妄自菲薄的意識.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可緩解學生壓力,為其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并起到引導價值觀走向的作用.
要發(fā)揮實驗探究在素質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應當營造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上自主探究.試想,如果教師總板著臉,必然會壓抑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始終帶來忌憚的心理.當然,這也要求教師更新思維,擺脫灌輸知識的想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比如,巧妙提問、合理引導、收集信息、善于總結.對于學校而言,則要提供實驗探究必需的硬件,如儀器設備、化學物質、圖書資料.如果缺乏了物質環(huán)境,實驗探究也會停留于“紙上談兵”,讓所有的問題又回到了理論性的研究上.總之,實驗探究教學應當為學生服務,無論是課堂氣氛,還是教師思維、實驗硬件、評價標準,都要從為學生負責的立場出發(fā)加以設計,保證學生能夠在實驗中獲得新的知識,并得到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的鍛煉.
作為自然科學,高中化學雖然都是知識定論,但要深刻理解知識點,則離不開實驗探究.對于缺乏開展實驗探究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而言,應當多總結,多學習,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而不能因為實驗探究非常必要而盲目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