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廉江市吉水鎮(zhèn)中心小學 宋秋紅
“以學生為本”是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教育理念,順應了當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教師的教學工作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同時,教師應當平等對待每位學生。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各有不同,農村英語學困生問題作為困擾教師教學的難題之一,主要表現(xiàn)在基礎不扎實、毅力不足、學習方法不當?shù)确矫?,教師必須實施有效策略加以改善解決,只有抓住學生學習興趣點,培養(yǎng)英語學習能力,才能使英語課堂趣味無窮,切實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情境教學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結合生活實際,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場景,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具體的情境,這種教學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突破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情景教學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體會與同學交流分享的快樂,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Unit 3“My friends”,重點內容是要求學生學會簡單介紹自己的朋友。學生們正處于渴望廣泛交友的時期,我組織他們開展情景對話,情景設置在周末與好友外出時偶遇同學,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最好的朋友,除姓名之外可以自由發(fā)揮。我先請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做示范后,邀請平時積極性不高的兩位學生進行對話,一位同學介紹道: “His name is John.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best.He is very friendly.”另一位同學對答: “I like basketball too.I think we can play together.”兩位同學便因共同的興趣愛好而結識,在總結中,學生們表示在情景交流過程中了解了更多人的性格愛好,結識更多興趣相投的朋友,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和課余活動,體會到了與人交往的快樂。
新課標明確指出運用任務型教學可以活化教學過程,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圍繞課程教學內容,通過細化重點和弱化難點有效地幫助學生主動認知、感悟所學知識。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教師要注意分層任務布置,選取難度適宜的任務才能讓學生有信心去解決問題,激活學生學習動機和內在潛力。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Unit 2“What time is it?”,我在黑板上寫出兩個不同的句子讓學生對比:“It′s time to go to bed.” “It′s time for bed.”小組討論后,一位學困生代表小組總結回答了問題,他認為 “go to bed”是上床睡覺的意思,是一個動作,在它前面用的是介詞to,而 “bed”單單指床,是名詞,在它前面用的是for,并列舉出不同的例子,如: “It′s time to eat breakfast.” “ It′s time for breakfast.”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所有的小組成員都積極地完成任務,回答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勝心。
任何學科的學習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應用到實際問題中,英語學科內容同樣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到生活當中。教學四年級下冊Unit 6“Shopping”,學生們對課本對話基本了解后,我邀請部分學生進行對話交流,背景是在商店購買鉛筆、作業(yè)本等學習用具。由于對話內容與課本內容相差較小,我便讓一些學困生模仿課本進行對話,主要內容有 “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e pen/ruler?”反復練習后,學生們都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應用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處于玩性大發(fā)的時候,把他們局限在教室有限的空間內無異于將鳥兒關在籠子里,很多學困生的學習問題就在于無法靜下心來學習,一心想著在室外玩鬧。而課外活動巧妙地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增強學困生學習興趣提供了有效途徑,通過開展手抄報、英語短話劇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英語交流學習的機會。
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Unit 2“My favourite season”, 本單元的重點是了解四個季節(jié)的表達以及各自特征。我讓學生在課后用一張圖畫紙描繪出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以及景物,并在課堂上用英文簡單介紹自己的作品。有一位學困生平時課堂表現(xiàn)不佳,但在繪畫方面有一定的天賦,本次的課后作業(yè)完成得很出色。他為了配以流利的表達,在課前向同學和我學習了一些詞語、句子的表達,如 “Spring is hope.It makes you feel fresh.”我表揚了這位學生并將他的作業(yè)展示在優(yōu)秀作品欄供其他學生學習。課外活動作業(yè)用極具趣味性的方式帶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