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市第十八小學 李承恩
同伴關系是指同齡人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在學校,班級管理是學校內部的基層管理,學校工作計劃的實施,要靠班級管理來貫徹;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要靠班級管理來落實。因此,要管好學校,必須首先管好班級。
1.教師自身需要具有民主意識和民主教育的理念
教師自身作為公民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直接決定了其會采取何種班級管理模式。一個具有民主意識的教師能夠意識到學校和班級中的民主生活對于培養(yǎng)未來社會公民的重要意義,因此,會充分利用班級管理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責任意識、集體意識等各種觀念和品質得到提高。而一個思想中缺乏民主意識的教師則有可能背道而馳,他會把對學生的嚴格控制、讓學生絕對服從做為班級管理的目標和教育目的。因此,教師本身的民主意識和民主教育的理念是實現(xiàn)班級自治管理的前提條件。
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他人與班級的關系
學生的自我管理并不只是管好自己,而是要對自己、他人、集體全面負責。引導學生自我管理首先應該使他們樹立同伴互助觀念,克服個人本位主義,使學生的自我管理植根于集體中,具有集體的意蘊。我校五 (4)班有一位姓李的男同學,學習成績優(yōu)秀,組織能力強,在班集體中很有威信。但他給自己定的信條是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班集體的任何活動,他都袖手旁觀。經過分析,班主任認為,小李同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缺乏關心他人的熱情。于是班主任讓小李同學競選班中的宣傳委員,讓他經常組織一些班隊活動,并經常在大家面前表揚他樂于助人的精神。班主任還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班中的同學主動與他接近,讓他體會到同學友情的真摯。慢慢地,他成了班級自治管理的得力骨干。
強化了學生班級自治管理的意識以后,就要創(chuàng)建一套有針對性的班級自治管理制度。一年多來,我校在班級自治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首先,學校在班中實行三級管理模式,即班主任小助理、班級自治委員會、班級自治小組。班主任小助理二至三名。小助理的職責是監(jiān)督班級自治小組的檢查評比工作,參與班級重要活動的討論、實施;另一方面反映班中同學的意見、建議,同時把學校、老師的決議、要求及時傳達貫徹到同學們中去,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班級自治委員會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秘書長一名,主要制訂班級自治活動方案、章程,召開自治委員會會議,領導協(xié)調各自治組開展活動。班級自治小組主要分為紀律自治管理組、學習自治管理組、體育自治管理組、文藝自治管理組、勞動衛(wèi)生自治組。各小組設組長一名,副組長一名,具體負責本小組的活動安排,組織與實施。
其次,采用評選 “學習標兵小組”、“先進自治小組”等檢查評比制度來促進班級自治管理。此外,我校還在評選先進小組的基礎上評選學生先進個人。每月月底,班級自治委員會通過對每個小組、每位同學在學習、紀律、勞動、好人好事、誠實守信等方面考評打分,評選出 “讀書學習星”, “遵紀守法星”等進行獎勵。學期末評選出班級自治管理優(yōu)秀干部、互助小標兵和 “五自”小標兵等。
班主任小助理、班級自治委員會干部和自治組組長每學期競選一次。各級小干部們在競選演講中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以及工作的設想,小干部由全體同學投票產生。在日常班級自治管理中,推選出來的小干部們知道這是伙伴們對他們工作熱情和能力的肯定,所以工作態(tài)度認真,積極肯干,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從而在班中樹立了良好的個人形象,甚至連“后進生”也能在自治委員會里得到鍛煉和進步。例如六 (2)班的小白是全校出名的后進生,經常不愿意上課,偷偷溜到操場上打籃球。在開展班級自治管理后,經過同學們的推薦,他成為班中體育自治組的一名小組長。當上小組長后,小白每天都主動領隊出操,檢查眼保健操。剛開始時,他還不太勝任這個職務,未能以身作則。于是,班主任找他談心,并表揚他領隊時的動作非常規(guī)范。小白聽后,領隊工作做得更起勁。在責任心的推動下,一學期來,他極少違反紀律,領隊、檢查眼操等工作也干得特別積極認真。小白的轉變,讓我們看到了巧用同伴關系開展班級自治管理的有效性。
制定嚴密的活動計劃。學生的課外活動也應該像課堂教學那樣具有系統(tǒng)性、計劃性。每學期,要有總體活動計劃,每一次活動都必須詳細擬訂方案。每學期,班主任在制定班務計劃的基礎上,指導班級自治委員會制定本班的活動計劃或活動方案,從而使班級活動有章可循。
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活動的目的最終是為了給他們自我管理能力的發(fā)展提供機會。因此,學生自始至終都應該是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活動的作用。作為教師,只能給學生以指導,而不能一手包辦整個活動,甚至強行將兒童的活動變?yōu)檎n堂教學的延續(xù)。我們要確定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性,但也不能以犧牲教師的主導作用為代價。小學生還缺乏足夠的知識經驗和辨別、控制能力,缺乏教師的實際指導,他們就可能會使活動無法進行下去,或導致活動偏離預定的方向。因此,在開展班級自治管理活動中,班主任要當好顧問,不能一手包辦,也不能放任自流,從而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我校開展 “兩學會、兩主動”的活動中,我在自己任教的班里設立了 “小小衛(wèi)生員”、“課間服務員”、“護花小使者”等崗位,讓孩子們競爭上崗,制訂出工作目標和計劃,從小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同時,利用周未與假期,我在班中成立了“假日紅領巾小隊”,讓孩子們到自己的住宅小區(qū)去進行公益勞動。我還針對本班學生自理能力差的情況,開展了 “今天我當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系列的勞動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孩子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增強了獨立生活的意識,自我教育、自治管理的能力也隨之得到了提高。 【本文系嶺南師范學院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2017年度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