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琳,唐發(fā)娟,潘玲麗,李熙鴻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 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41)
病毒性腦炎(病腦)是較為常見的小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之一。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顱內(nèi)高壓與感染中毒癥狀,部分患兒存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外的癥狀表現(xiàn)。對血清心肌酶活性的變化進行檢測,有助于評估患者腦損傷程度與腦保護劑的療效情況[1]。臨床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以對癥處理和支持療法為主,而丙種球蛋白作為免疫球蛋白之一,通過靜滴能夠減輕對腦組織的損傷[2],在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60例病毒性腦炎患兒進行了分組治療,對比分析常規(guī)抗病毒治療與丙種球蛋白靜滴聯(lián)合常規(guī)抗病毒治療的療效,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合適、確切有效的策略。
將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收治的60例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的診斷標準[3],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研究已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部門批準,且60例患兒的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guī)抗病毒治療,其中,抗病毒使用藥物為阿昔洛韋(國藥準字H20034034)10mg·kg-1·d-1進行靜脈點滴,每次10mg/kg,每8小時1次,10天為一療程。同時給予降顱壓、退熱、營養(yǎng)神經(jīng)、抗驚厥等對癥支持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丙種球蛋白(國藥準字S19993042)1g·kg-1·d-1進行靜脈點滴治療,每日1次,持續(xù)2天。
1.2.2檢測方法
兩組患兒于入院后第1天與治療后1周,均于清晨未進食前取靜脈血3mL,進行心肌酶譜的檢測。通過同一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產(chǎn)自美國強生公司,型號為VITROS 5600)對兩組心肌酶譜進行檢測,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的水平。
①顯效:患兒在1周內(nèi)退熱良好,未見頭痛與驚厥的情況,且意識明顯恢復,同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傷明顯恢復;②有效:患兒在7~14天內(nèi)逐漸退熱,未見頭痛與驚厥的情況,且意識有所恢復,同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傷有所改善;③無效:治療后14天,未見退熱,意識仍未恢復,臨床癥狀仍未緩解,甚至加重[4]。
記錄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的心肌酶譜各項指標,如CK、LDH、AST、CK-MB水平的變化情況;并對比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
將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的性別比、年齡、病情程度及病情進展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在病情程度中:將患兒出現(xiàn)嘔吐、頭痛、抽搐、無意識障礙、腦電圖正常/輕度異常及頭顱CT無異常者判斷為輕度小兒病毒性腦炎;而患兒出現(xiàn)抽搐、意識障礙、頭顱CT出現(xiàn)低密度改變及腦電圖顯示廣泛中度與重度異常判斷為重度小兒病毒性腦炎。在病情進展中:患兒臨床癥狀消失,采用抗炎、抗病毒及降顱壓等常規(guī)治療后14天為恢復期;而發(fā)病在7天內(nèi)的患兒為急性期。
表1 兩組患兒臨床基線資料情況的比較[n(%),χ±S]
兩組治療前的血清CK、LDH、AST、CK-MB水平對比均無明顯差異(均P>0.05),兩組治療后1周的血清CK、LDH、AST、CK-MB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均P<0.05),且研究組心肌酶譜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對照組患兒中顯效18例,有效7例,無效5例;研究組患兒中顯效23例,有效6例,無效1例,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4,P<0.01),見表3。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心肌酶譜水平的比較(IU/L,χ±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3兩組患兒治療后心肌酶譜的分析
Table 3Analysis of myocardial enzymes of children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組別 CK LDH AST CK?MB tPtPtPtP對照組24.10<0.0510.18<0.0512.82<0.0517.71<0.05研究組21.21<0.0518.54<0.0519.39<0.0532.79<0.05
表4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比較[n(%)]
Table 4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組別 例數(shù)(n)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對照組3018(60.00)7(23.33)5(16.67)25(83.33)研究組3023(76.67)6(20.00)1(3.33)29(96.67)
小兒病毒性腦炎是小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較為常見的病癥,亦是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小兒病毒性腦炎因受到病毒直接感染或機體感染后會發(fā)生免疫反應,進而引起患兒神經(jīng)組織發(fā)生水腫、炎癥、神經(jīng)細胞變性壞死,甚至引起血管及其周圍受損等情況發(fā)生。
AST與CK等均作為胞漿酶之一,其在細胞發(fā)生損傷時能夠釋放入血,且由于腦組織含有大量的胞漿酶,AST與CK等廣泛分布于神經(jīng)元細胞的胞漿與線粒體中。在腦組織發(fā)生損傷時,AST與CK等胞漿酶能夠釋放至細胞間隙,而擴散至腦脊液中,并利用損傷的血腦屏障而進入血液中,從而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血液中酶的活性[5]。有研究指出,心肌酶水平愈高,腦損傷病情愈嚴重[6]。因此心肌酶是評估腦損傷與病腦預后的重要指標,對血清心肌酶活性的變化進行檢測,有助于評估患者腦損傷程度與腦保護劑的療效情況。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治療后1周的血清CK、LDH、AST、CK-MB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心肌酶譜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與既往研究報道基本吻合[7]。本研究表明,常規(guī)抗病毒治療與丙種球蛋白靜滴聯(lián)合常規(guī)抗病毒手段在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中均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后者的治療效果更為理想,能夠短時間內(nèi)迅速降低患兒的心肌酶水平,減輕病情嚴重程度,促進疾病康復,改善患兒預后。這也反映出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檢測可用于臨床評估小兒病毒性腦炎的病情進展、嚴重程度與轉(zhuǎn)歸等情況。CK-MB是一種心肌特異性酶,其在心肌中的變化可作為心肌細胞損傷的重要標志。小兒病毒性腦炎可能合并一定的心肌損傷,但并無法就此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引起的心肌損害,可能與毒素作用有關,亦有可能與病毒直接作用密切聯(lián)系[8]。這亦反映出臨床上對病毒性腦炎患兒進行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評估患者心肌損傷狀況,并進行及時診治,給予營養(yǎng)心肌細胞的常規(guī)藥物。
臨床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以對癥處理和支持療法為主,包括降溫、降顱壓、止驚、抗病毒、營養(yǎng)支持、適當抗生素等綜合治療。近年來,丙種球蛋白靜滴的形式逐漸應用于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因其療效更為顯著而逐漸得到臨床醫(yī)師的認可。丙種球蛋白是一種常見性的免疫球蛋白,其在正常條件下能夠作為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而起到顯著的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83.33%),提示丙種球蛋白靜滴聯(lián)合常規(guī)抗病毒治療能夠明顯改善小兒病毒性腦炎的病情,有效減輕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可能因丙種球蛋白能夠?qū)π翰《拘阅X炎患兒體內(nèi)病毒消耗的免疫蛋白進行供給,并且能對機體過高的免疫反應進行抑制,促進體內(nèi)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此外,丙種球蛋白能夠吸收與消退顱腦水腫,避免腦疝的發(fā)生,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免疫功能,提高患兒抗病毒能力,進而利于改善其預后情況[9]。丙種球蛋白通過靜脈滴注是從千份供體混合血漿中進行分離,最終制成免疫球蛋白G制品,其內(nèi)含不同病毒抗原特異性抗體,可結合病毒抗原,滅活病毒,促進細胞吞噬,并將細胞清除。此外,丙種球蛋白含有白介素(IL)-2、IL-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等抗細胞因子抗體能夠?qū)ζ溲装Y反應進行中和,進而緩解血管周圍的損傷,抑制其對腦組織的免疫刺激反應,緩解炎癥作用,進而利于減輕癥狀的嚴重程度[10]。
綜上所述,丙種球蛋白靜滴聯(lián)合常規(guī)抗病毒手段在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中具有較高的總有效率,能夠增強臨床療效。但本次研究尚有不足之處,由于未涉及到不同患兒疾病嚴重程度是否導致心肌酶譜水平有差異及不同心肌酶譜指標之間的水平是否存在相關性等問題,今后仍需進一步完善及總結。
[參考文獻]
[1]Puca E, Majko J, Puca E,etal.Acute encephalitis as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leptospirosis[J].J Infect Dev Ctries,2017,11(4):361-363.
[2]Mower K A.Early recognition of encephalitis in acute settings[J].Emerg Nurse,2017,25(1):27-31.
[3]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4]Prasad S, Hu S, Sheng W S,etal.The PD-1:PD-L1 pathway promotes development of brain-resident memory T cells following acute viral encephalitis[J].J Neuroinflammation,2017,14(1):82.
[5]盧蓉,趙力芳,賈鯤鵬,等.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心肌酶譜、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7):77-80.
[6]Lipowski D, Popiel M, Perlejewski K,etal.A Cluster of fatal 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in organ transplant setting[J].J Infect Dis,2017,215(6):896-901.
[7]徐艷梅.兒童病毒性腦炎112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8):950-952.
[8]Ameyaw E, Asafo-Agyei S B, Thavapalan S,etal.Clinical profile of diabetes at diagnosi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t an endocrine clinic in Ghana[J].World J Diabetes,2017,8(9):429-435.
[9]Lohitharajah J, Malavige N, Arambepola C,etal.Viral aetiologies of acute encephalitis in a hospital-based South Asian population[J].BMC Infect Dis,2017,17(1):303.
[10]余淋,陳明群,羅立權,等.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川崎病患兒的臨床效果及對CRP、TNF-α、IL-6水平的影響[J].醫(yī)學綜述,2017,23(11):227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