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
【摘 要】本文圍繞3D黃梅戲動畫作品《天仙配》為文本,對在動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角色設計、劇本進行梳理,并對作品中中國元素的使用進行分析,思考在中國藝術生態(tài)下中國元素的使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的意義與啟示。
【關鍵詞】中國元素;戲曲;臉譜;傳統(tǒng)服飾;“孝”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6-0079-02
近些年,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式各樣的外國文化通過各種形式傳播到我國,文化的接受者中大部分是青少年,他們并不能很好地分辨出好與壞,有甚者以國外文化為流行與時尚,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老舊,青少年崇尚國外文化鄙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象,引人深思。在黨的十八大上,習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的治國方略,他用高瞻遠矚的視野與格局提出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的新時代課題。動畫作為新時代重要的傳播媒體,不僅承載著動畫本身的藝術價值還是新時代文化傳播的使者。把黃梅戲與動畫結(jié)合的動畫《天仙配》是一種新的嘗試,我們試著用中國元素在動畫中進行創(chuàng)作,有意識、有邏輯地把中國元素在作品中進行整合,營造新的黃梅戲形式,重塑新黃梅戲的審美形式,創(chuàng)作出屬于這個時代具有中國風格的動畫作品。
一、中國元素在動畫《天仙配》中藝術化再創(chuàng)作
中國元素最早是廣告人高峻在2004年提出的,在之后2006年的中國廣告節(jié)上高峻等人倡議舉辦中國元素廣告創(chuàng)意大賽,推動中國元素在廣告及其他藝術領域的研究。[1] “有學者( 徐協(xié),2011) 總結(jié)現(xiàn)有文獻,將中國元素的定義歸納成三個層面, 第一,從符號層面定義中國元素的外在表征系統(tǒng),可將中國元素歸納成動物、人物、景觀、建筑、色彩等多種類別;第二,從觀念層面明確中國元素的內(nèi)核,是指“中國幾千年發(fā)展、積淀下來的無形的思想精髓”;第三,從文化層面進行理解,強調(diào)中國元素是根植于社會語境中的、與時俱進的文化系統(tǒng),兼具外在有形符號和內(nèi)在無形精神兩個方面?!盵2] 中國元素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一個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如果沒有中國元素,我們的創(chuàng)作就沒有了底氣,藝術工作者會彷徨猶豫,走彎路?!案焙汀盎辍睉俏覀兊膭?chuàng)作信仰,是藝術工作者創(chuàng)作出有深度、有內(nèi)涵的藝術作品的前提,是藝術作品具有生命力的保障。
黃梅戲藝術雖然是來自民間田野的戲曲藝術,但以唱腔淳樸、表演樸實無華,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電影《天仙配》由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董永遇仙》改編而來,不僅讓蘊含中國元素的黃梅戲煥發(fā)了青春,更是把安徽地方戲劇——黃梅戲帶到國際舞臺,一曲《夫妻雙雙把家還》傳唱大江南北,影響力巨大,深受人民的喜愛??梢娞N含中國元素的作品,在新時代并不是“老舊”的代名詞,反而藝術作品有了“根”和“魂”,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這也是我們創(chuàng)作黃梅戲動畫《天仙配》的初心。
二、角色設計中的臉譜與中國傳統(tǒng)服飾元素的運用
戲曲動畫在中國動畫歷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動畫技術剛剛誕生不久,作為新事物的動畫不為人所知,但當時的戲曲藝術深受人們的喜愛,戲曲是人們閑暇時光重要的社會活動和娛樂活動。因此為了擴大動畫的知名度,萬氏兄弟開始制作戲曲與動畫結(jié)合經(jīng)典動畫片《大鬧天空》,它是中國動畫史上或是影響東方動畫的一部重要的動畫作品。在角色設計上,《大鬧天空》中的角色都加入了戲劇臉譜的元素,動畫角色和舞臺上表演者的形象很相似,符合當時社會的審美習慣,這也是《大鬧天空》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時代快速的發(fā)展,現(xiàn)在人們的審美習慣與審美特點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戲曲從大眾流行藝術轉(zhuǎn)變?yōu)樾”娊?jīng)典藝術,而動畫產(chǎn)業(yè)成為了朝陽產(chǎn)業(yè),動畫藝術成為當代大眾流行藝術之一。雖然兩者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但不能代表戲曲藝術已經(jīng)衰落,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tǒng)一的。戲曲藝術的“舊”需要創(chuàng)新,我們運用“新”的3D動畫技術與黃梅戲融合,希望用新的形式與舊的內(nèi)容結(jié)合迸發(fā)出了新的火花。正如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盵3]
動畫《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在戲曲中屬于“生”角和“旦”角,在這兩位角色設定時不僅加入了戲曲中臉譜的元素和服飾元素,還結(jié)合角色寫實的風格。
其一,天仙配中角色設計和《大鬧天空》中孫悟空、《天書奇譚》中丑角貪官、《驕傲的將軍》中將軍有著天壤之別,由于黃梅戲相比京劇與徽劇的創(chuàng)建時間較短,造成了黃梅戲先天的在戲曲程式上的不足,黃梅戲的臉譜沒有京劇臉譜那樣細致的程式,因此我們在設計時也就沒有太對的戲曲程式化束縛。沒有了面具式的“武生”角形象,沒有了的花臉式“丑”角形象;沒有的威武的“凈”角形象,摒棄了“生旦凈末丑”的束縛,加入了黃梅戲角色上淡雅的裝扮風格,清新不夸張。沒有了京劇中的有棱有角的角色設計,充滿了黃梅戲中講求真實,崇尚情感體驗的角色風格。
其二,服飾上根據(jù)角色的定位,設計了不同角色的服飾樣式,但角色服飾都統(tǒng)一為具有“交領右衽”設計元素的服裝樣式。七仙女在劇中隨著身份的轉(zhuǎn)變,服飾上分為在天宮時和嫁給董永后的兩套服飾,用服飾的變化來表現(xiàn)角色身份的轉(zhuǎn)換。七仙女在天宮時的服飾我們大量的參考敦煌壁畫中“飛天”角色,如《天仙品》中云:“飛行云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4]這時的七仙女服裝材質(zhì)主要是絲綢,以唐服服飾特點為主,服裝材質(zhì)為絲綢,輕盈飄逸,薄而不透,既莊重又典雅。長長的水袖猶如一條絲帶在空中飛舞,延伸了人體比例產(chǎn)生與眾不同的線條美。嫁給董永之后,七仙女服飾上多了“云肩”“搭領”等漢服元素,用料上使用粗布材質(zhì)。漢服的樸實的特征充分地符合了七仙女在人間的真實生活寫照。服裝不僅體現(xiàn)了時代的背景,也能體現(xiàn)當時人們的審美特征和道德規(guī)范,中國傳統(tǒng)服飾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民族符號。通過角色的服飾搭配,能更好地把角色的“神”體現(xiàn)出來。
三、中國故事中《天仙配》董永的“孝”文化
清代著作《圍爐夜話》中所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這句話中“百善孝為先”則代表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社會價值觀的重要精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遵從父母的指示做事,孝順父母是做人最重要的德。相傳上古時代五帝之一的舜,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事后舜一點也沒怪罪他們,反而對父親一如既往的恭順,對弟弟一如既往的慈愛。堯知道后,認為舜是個賢達之人,之后禪位于舜并將自己的兩位女兒嫁給了舜。儒家著名著作《孝經(jīng)·孝治章》中所云:“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渙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失。孝偉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薄对姟吩疲骸白晕髯詵|,自南自北,無思不服?!?/p>
“孝”是儒家思想中社會價值觀核心內(nèi)容,也是中國人家庭觀的核心體現(xiàn)。
動畫《天仙配》的劇本是根據(jù)傳說《董永遇仙傳》改編而成?,F(xiàn)存關于這一題材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是曹植的《靈芝篇》詩歌“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yǎng),傭作致甘肥。債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盵5]劇本以“孝”為因,講述了董永和七仙女美好的愛情故事。
董永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對父親的百般遵從,嚴格的按照父親的指示生活。農(nóng)忙時董永不讓父親下地干活,自己一人農(nóng)作,后父親死了家中沒錢買不起棺材,只能買生為奴。他的品德被美麗善良的七仙女得知,從此她愛上孝順的董永,私自離開天宮來到凡間,與樸實憨厚的青年董永結(jié)為夫妻。但玉帝知道后命令七仙女重返天庭,他為了董永不受傷害,在董永不知情的情況下泣別夫君的故事,歌頌了七仙女與董永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
劇本中中國故事的“孝”元素貫穿始終,如果沒有董永的“孝”就不會有這么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董永是一個普通的平民,七仙女是高貴的神仙,故事把兩個毫無交集、天上地下的人,身份的不同但價值觀的相同,用“孝”把他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因為董永“孝”的品德打動了七仙女,七仙女擺脫重重束縛偷下凡間嫁于董永?!靶ⅰ背蔀槎肋@個角色身上一個重要標簽,正因為這個標簽使董永這個角色生動了起來,引人思考。
四、中國元素在動畫《天仙配》中運用的思考
燦爛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文明蘊含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深層的精神追求、世界觀和思維方式,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不斷繁衍壯大的精神支柱。在動畫《天仙配》中角色設計時,參考了戲劇臉譜和傳統(tǒng)的服飾的元素,并不是把這些元素直接拿來就用,而是通過對角色的分析,選擇適合角色的戲劇臉譜與中國傳統(tǒng)服飾元素,制作出內(nèi)涵中國風的動畫角色;《天仙配》的劇本是典型的中國神話故事,中國式的愛情故事。“孝”是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主線的因,我們希望把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孝”推向認識中華文化舞臺的中央,讓中國元素在動畫中潛移默化影響觀眾。中國元素在黃梅戲動畫中的運用,是觀眾全面立體的認識中國,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與視角,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中國元素在黃梅戲動畫中的運用,讓世界重新認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能凝聚中華民族團結(jié)的文化力量。中國元素在藝術作品中的運用與結(jié)合已經(jīng)成為中華文化的文化基因,許多基因尚未開發(fā),這些空白將是未來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與“魂”。
參考文獻:
[1]徐協(xié).廣告中的中國元素研究述評[J].當代傳播,2011(1).
[2]何佳訊,吳漪,謝潤琦.中國元素是否有效:全球品牌全球土化戰(zhàn)略的消費者態(tài)度研究—基于刻板印象一致性視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32.
[3]周玲.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DB/OL].杭州日報,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17/09/06/article_detail_1_20170906A1211.html .
[4](宋)李昉.太平御覽[M].卷622引.
[5]郭茂倩.樂府詩集[M].聶世美,倉陽卿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