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聰穎
【摘 要】《關雎》這一篇詩歌作為整個《詩經》的開篇之作,反映了和諧唯美的美好愛情畫面,堪稱理想愛情的典范,這一首詩歌也被編曲成為了一首藝術歌曲,本文就從其詩歌意蘊以及其中的深意入手進行解題,含蓄的表達了情感以及男女在愛情中的要求,簡要的賞析了作為歌曲的《關雎》。
【關鍵詞】藝術歌曲;《關雎》;賞析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6-0067-01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因為太過于經典,其中的很多詩歌都發(fā)展成為了現(xiàn)代的藝術歌曲,《關雎》作為開篇作品也被編排成了藝術歌曲,為了能夠更好的被廣大群眾接受,進一步的傳遞歌曲的傳唱程度,要將藝術作品中的深層含義以及相關的特征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一、解讀《關雎》演唱觀念
藝術作品《關雎》從不同的角度來說具有聲音觀、美學觀和韻腔觀,《關雎》對于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一首歌的旋律感非常強,因此不能按照常用的古曲演唱的方式來表演,演唱者不僅僅需要使用甜美的、通透的音色來吟唱,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戲劇張力。按照詩歌的探究解讀,有三種不同的音樂思想和音樂情感,要想合理的表達就必須要采取三種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例如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一句描繪的就是攤邊一對雎鳩鳥的叫聲,從而引導出自己的情感和思念,在演唱這一部分是聲音要帶有稱述的意味,要平直連貫、莊重典雅,表達出謙謙君子的形象,給人一種娓娓道來、緩緩訴說的感覺。在依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句的演唱中,也要盡可能的柔和,將女子的柔美表現(xiàn)出來,表達主人公強烈的情感,需要演唱者駕馭一定的聲音技巧和控制氣息的能力。其次,是美學觀念,因為《關雎》是以含蓄的方式表達一位男子對于善良、魅力的姑娘的追求之情, 這種春節(jié)的愛情就是“發(fā)乎情,止乎禮”的愛情觀念,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具備道德方面的崇高性,還要做到適度、平和,受到理智的控制,表達適宜的魅力,做到哀而不傷、歡樂而不放縱,將一切都控制在恰到好處的程度。從《關雎》這一詩歌的角度出發(fā),需要演唱者從真正的內心情感出發(fā),根據作品需要表達情感來演唱,將注意力集中到音樂作品的表達上來,必須要有一定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很好的將演唱者的聲音與背景伴奏融合在一起,音色不可過高過于洪亮,要對自己的情感有所控制。
二、探究《關雎》以字尋腔
在古典歌曲的長發(fā)中,潤腔對于演唱者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演唱技巧,就像明代的音樂家王驥德在著作《曲律》中講到的那樣,所謂“樂之格在于曲,色澤在于唱”,由此可見,每一首歌曲的風格特色就體現(xiàn)在唱腔的修飾方面,基于這樣的演唱觀念,潤腔就是演繹《關雎》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以字尋腔,就是我國古詩詞演唱的最基本的因素,判別演唱成功的基本審美標準就是要有準確的、清晰的語言,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字正腔圓”。聲樂藝術一直都貫穿于語言文字的咬字和發(fā)音,要想解決技術問題、情感的表達問題、雕琢音樂形象,就必須要立足于最基本的漢字發(fā)音、咬字等基本環(huán)節(jié)上,由此可見,語言對于演唱者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靈魂。因為《關雎》這首歌是詞曲作者根據我國的民族音樂編曲方法按照腔調進行創(chuàng)作的,并且詩歌自身也采取了一些連綿字,也就是疊韻的雙聲字,例如“關關雎鳩”的“關關”、“窈窕淑女”的“窈窕”、“輾轉反側”的“輾轉”、“參差荇菜”的“參差”等等都是符合這種發(fā)音的,演唱者可以采取減慢表演的方式,將部分字重讀,烘托出男青年的纏綿悱惻之情,直接的表達出仰慕之情和思念的苦澀。
三、探究《關雎》以情帶聲
因為我國的古詩詞歌曲的唱法普遍都存在一些獨特的行腔,并且這些行腔也是演唱的精髓,都是源自于真摯的情感抒發(fā)?!蛾P雎》的情感發(fā)展曲線是從描繪景色到男青年遇見一位美麗善良的顧念再到對這位姑娘產生了無限的愛慕之情想娶她做妻,但是卻由于沒有辦法去并且也求之不得,轉變成為寢食難安、時時刻刻都在思念的苦戀,最終青年夢見與這位姑娘成家的故事發(fā)展。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需要演唱者用不同的聲音魚回來表達,解釋演唱作品的情感變化,例如,在“關關雎鳩”這一句時,需要有一個很小的倚音作為滑音的演唱裝飾,在主音調確定之后緩慢的平直的訴說,將男主人公的翩翩君子的形象塑造出來。到下一句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控制聲音由弱到強、連貫的唱出來,可以參考朗誦的方式,確保聲音一直是平直的漸漸加強,表達青年的對于姑娘的愛慕之情。這樣就能夠明確整個演唱歌曲的節(jié)奏和主人公的情感,也符合日常演唱的語感,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能夠將情感和聲調統(tǒng)一在一起,以情感為中心,借助腔調的點綴和修飾,進一步的控制聲調、旋律與詞、曲之間的統(tǒng)一。
總之,我國的古詩詞歌曲十分考究,將音樂與文學結合在一起,也就是用藝術歌曲的表達方式將詩歌演唱出來,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關雎》作為這一形式的典范,要求演唱者必須要具備過硬的技術、博大的文化修養(yǎng),才能夠將其中的情感完全展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邵杰. 《詩經·關雎》的人物指涉與儀式樂歌屬性[J].湖北社會科學,2017,(34):170-171.
[2]羅黛.不落窠臼崇古鼎新——以趙季平歌曲 《關雎》 演唱為例[J].當代音樂,2017,(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