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炎珍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篩查與治療情況,分析妊娠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總結疾病管理經(jīng)驗。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1月,醫(yī)院共進行建立妊娠檔案進行妊娠管理的孕產婦1 140例,按照規(guī)范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查、治療,篩選明確診斷為妊娠糖尿病92例,納入觀察組,按照年齡(±2歲)、孕史(是否為初產)、孕前身高體重指數(shù)(±1 kg/m2),一對一選擇同期接收的非高危妊娠孕婦92例納入對照組,對比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情況,描述性分析,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情況、血糖控制情況以及孕中期、孕晚期的胰島素抵抗及胰島B細胞功能、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結果 兩組對象均成功妊娠,未見引流產。觀察組早產/過期分娩、產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確診后第一次復查血糖控制率60.9%(56/92),全程血糖控制率37.0%(34/92),使用藥物降糖率12.0%(11/92)。未出現(xiàn)低血糖昏迷、酮癥酸中毒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孕晚期HOMA-IR高于孕中期、HOMA-β、HbAlc低于孕中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確實會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風險,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水平仍然有待提升,需要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妊娠管理;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b)-0031-02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我國發(fā)生率約為6%~7%,因妊娠期間保健水平的提升,發(fā)生率呈下降趨勢[1]。妊娠糖尿病的發(fā)生與孕前肥胖、代謝紊亂、妊娠期體重增長過速、營養(yǎng)過剩、鐵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關,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妊娠糖尿病多見于高齡妊娠孕產婦[2]。妊娠期糖尿病篩查、治療是妊娠管理的基本內容,但是不同醫(yī)療機構點篩查治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各醫(yī)療機構總結經(jīng)驗非常必要。該文采用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醫(yī)院共進行建立妊娠檔案進行妊娠管理的孕產婦1 140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醫(yī)院共進行建立妊娠檔案進行妊娠管理的孕產婦1 140例,年齡19~44歲,平均(26.1±1.5)歲。經(jīng)產81例。其中篩選其中明確診斷為妊娠糖尿病92例,發(fā)生率5.0%,納入觀察組,年齡(31.4±3.4)歲。孕前BMI(26.7±1.1)kg/m2。經(jīng)產5例。納入標準:①未合并其他重大的原發(fā)病,如多發(fā)卵巢綜合征、先心病等;②資料完整。按照年齡(±2歲)、孕史(是否為初產)、孕前身高體重指數(shù)(±1 kg/m2),一對一選擇同期接收的非高危妊娠孕婦92例納入對照組,年齡(31.0±4.2)歲。孕前BMI(26.3±1.5)kg/m2。經(jīng)產5例。兩組對象年齡、孕前BMI、經(jīng)產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孕周13+~40+周,進行孕檢期間,檢測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島素功能等指標。以OGTT試驗作為診斷方法,同時禁食8~12 h抽血采集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血脂指標。特別關注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對象,主要包括糖尿病家族病史、超重與肥胖、孕前多囊卵巢綜合征、孕前代謝紊亂、貧血的對象。孕全程,任意一個時間段篩查出陽性即可診斷為妊娠糖尿病,都可診斷,對于鄰近陽性(差距<0.5 mmol/L)的對象也需要進行干預治療。對于確診的對象,先采用飲食療法,避免營養(yǎng)過剩,嚴格控制體重增速,避免增重過大,進行必要的血液檢測,了解患者是否缺乏維生素D、鈣質、鐵,不足對象需要進行補充。若血糖控制不到位,可嘗試用藥控制血糖,主要藥物為二甲雙胍、胰島素,用藥需要在藥學監(jiān)護下開展,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1.3 觀察指標
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情況。描述性分析,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情況,血糖控制情況。妊娠糖尿病對象,孕中期、孕晚期的胰島素抵抗及胰島B細胞功能、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胰島素抵抗、β細胞功能體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等計量資料用(x±s)比較,采用t檢驗,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情況等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情況
兩組對象均成功妊娠,未見引流產。觀察組早產/過期分娩、產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妊娠血糖控制情況
確診后第一次復查血糖控制率60.9%(56/92),全程血糖控制率37.0%(34/92),使用藥物降糖率12.0%(11/92)。未出現(xiàn)低血糖昏迷、酮癥酸中毒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孕晚期HOMA-IR高于孕中期、HOMA-β、HbAlc低于孕中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妊娠糖尿病對妊娠結局影響
妊娠糖尿病確實會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風險,該次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在排除孕婦年齡、產史、院前BMI影響情況下(與對照組同),觀察組對象早產/過期分娩、產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分別達到11.96%、13.04%(P<0.05),處于正常水平。其他文獻報道顯示,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剖宮產風險,風險比在1.2~3.5之間,同時與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早產、引流產關系密切,該組對象均未見引流產這可能與納入例數(shù)較少有關,有文獻報道顯示妊娠糖尿病引流產風險上升2.4~5.0倍[2-3]。
妊娠糖尿病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機制較復雜,主要原因:①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等其他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②胎兒的體重增加過速,增加剖宮產、陰道助產風險;③免疫代謝紊亂風險上升、胎兒畸形風險上升,增加引流產風險;④孕產婦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而過高的心理壓力是流產的高危風險因素。